以《朗读者》为例浅谈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以《朗读者》为例浅谈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

张莉

张莉(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1617)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6-227-01

1电视综艺节目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1.1电视综艺节目的界定

电视综艺节目时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运用电子的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将不同体裁的文艺节目进行有机的组合。电视综艺节目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既可以将音乐、歌舞、戏剧小品、戏曲片段、杂技魔术等多样艺术体裁融为一体,也可以选择其中的几项进行组合,再运用电视的光色效果、时空变化、独特造型,构成能够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电视综艺节目。

2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现状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电脑、手机为代表的的新媒体冲击着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综艺节目在向前发展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动能不足的问题。首先,电视综艺节目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其次节目深陷抄袭风波,不仅包括盲目抄袭国外综艺,还包括各大电视台综艺节目之间的盲目跟风模仿;最后因盲目迎合观众,节目内容日益低俗化。这些问题深深阻碍了综艺节目的发展。

2.1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缺乏创新意识

电视综艺节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为了获得长远的发展,电视综艺节目也要对自身的发展模式进行相应调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性,但是这却也是很多电视综艺节目所缺乏的,甚至也成为其落败的根本原因。[2]因此,创新也是当下我国综艺节目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存活的关键。

3当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点——以《朗读者》为例

2017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火了,节目自开播以来,因其节目形式的新颖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迅速引发舆论关注。《朗读者》的热播,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也证实了用传统文化作为电视综艺节目新的生命力的这条创新路径是可行的。

3.1文化和综艺的强强联合

《朗读者》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任制作人,以“朗读打动人心”为口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节目并不是简单的朗读,而是以“朗读”为外衣,同时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普通百姓的情感和爱融入其中,很好的传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年六月《朗读者》获得了上海白玉兰奖最佳季播电视节目。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之与综艺节目结合起来,既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改变综艺节目娱乐至死的现状,启发更多综艺节目制作者立足创新,去研发属于我们自己的优秀的节目。

4《朗读者》对综艺节目发展创新带来的启发

4.1提高节目的文化内涵,积极传递正能量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诗书中华》等原创节目的良好口碑,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赋予电视节目的强大生命力,也印证了长期以来从事电视研究的有志之士主张让中国电视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本土化道路”的判断。节目内容是综艺节目最核心的部分。不能一味的为了迎合大众,使节目内容愈来愈低俗化。观众的口味也愈来愈挑剔,所以我们应提升节目自身的文化内涵,积极传递正能量。

5我国电视综艺节目未来发展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工作者也应坚定文化自信,走创新之路,想方设法解决当前综艺节目自身的困局,使综艺节目获得长足发展。在未来我们应该对未来的综艺节目市场充满信心,勇敢的进行尝试探索。使电视综艺节目朝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质量上乘的精品节目看齐,做有中国特色的电视综艺节目。

5.1节目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一档节目没有观众就不必谈收视率,也宣告这档节目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节目内容为核心”是不可动摇的根本。在未来电视综艺节目制作者应提高节目内容的深度及内涵,以我国传统文化作为内生力进行创新,抵制跟风模仿、照搬全抄,朝着节目形式多元化方向发展,制作出高质量的综艺节目,并采取有效策略,不断扩大电视综艺节目的受众群,增强节目的影响力,才能实现综艺节目的创新健康发展。例如《朗读者》之所以一经播出就收获了大批观众的喜爱。最为重要的就是节目内涵丰富,充满文化底蕴。线下“朗读亭”的设置将线上节目的热度转移到线下来。让每一个想要朗读的观众都可以参与进来。因此,在观众对对低俗的喜剧节目、只有颜值没有内涵的真人秀感到疲劳之时,《朗读者》让人眼前一亮,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因此也提醒我们在未来空洞无聊毫无内涵的综艺节目注定会被观众抛弃。电视综艺节目走自主创新之路,应重视综艺节目的自身价值和节目内容,将文化更好地与综艺相结合,丰富节目内涵。

6结语

一档成功的综艺节目来之不易,凝聚了很多节目制作者的心血。我们发现互联网时代下的观众似乎越来越“难伺候”,这主要是因为观众选择的机会多了并不仅仅局限于电视,并且观众的审美水平也提高了。这就对电视综艺节目制作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创新却出现了动力不足的现状,面临着节目缺乏创新意识、盲目跟风抄袭、节目内容低俗化等问题的考验。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制作者也在不断摸索,制作出了一批以《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优秀文化类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未来我们应借鉴《朗读者》等优秀节目的经验,增强创新意识,多在节目内涵及节目形式等方面下功夫,制作出更多让观众喜爱的原创电视综艺节目。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未来是光明的,但交织着未知、磨难与探索。电视综艺节目制作者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抛弃以前盲目抄袭的多快好省的老路,另辟蹊径,以提升节目内容为根本、紧抓节目质量,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综艺节目的创新之路,制作出更多中国创造的精品电视综艺节目。

参考文献

[1]高鑫.《电视艺术学》[D].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1-1.

[2]罗云涛.《浅析电视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J].西部广播电视,2017-5-25(118页).

[3]张帆.《文化综艺新风能否长刮不息》[N].天津日报,2017-02-23(008).

[4]胡智锋,郝娴贞.《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问题辨析》[J].当代电视,2018-1-1(71页).

[5]崔曌.《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创新趋势》[J].新闻世界,2016-3-10(92页).

[6]戚缤予.《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分析》[J].知与行,2016(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