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1

如何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秦卫红李雷

陕西省山阳县职业教育中心72640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示学生表达能力的主渠道。然而,作文教学难以活起来,难以让学生轻松起来,作文批改也成了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

怎样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此,我谈点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一、展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创设快乐的教学环境。

如何写好一篇作文,创设一个快乐、和谐的写作环境显得十分重要。高中生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写作训练,但是他们的作文大多数是挤压出来的,硬着头皮编造出来的,有时纯粹是老师赶鸭子上架,逼着学生完成的,作文教学缺乏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所以,我们要改善这种不和谐的写作环境,尽量选择适合学生口味或者学生容易写的内容,避开难而生僻的题目,给他们创造较好的写作环境,让他们有东西可查、有东西可看、有时间去写,当有不懂的问题时,有地方可问等。

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沟通与联系,将作文内容与生活内容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把生活内容变成作文内容,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做过的事情写进作文里,会写、能写、愿写,写得轻轻松松、自自然然。例如写人,就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人,像父母、老师、同学等。假如让学生写某一动物,就让他们写自己了解的、喜爱的某一类动物。如果他们没有见过乌鸦,却强迫他们去写,那他们写出的乌鸦就不像乌鸦。但如果换一种他们熟悉的动物,又进行适当的点拨,如写猫,把猫的形象、动作、爱好等给他们一介绍,写起来就顺当了。

对高中学生来说,老师甚至可以放一放手,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让他们去观察、去描绘、去感受生活的滋味。如写劳动场面,老师最好同学生一起深入劳动中,同大家一道体验生活,写出的文章才真实,原汁原味,有分量。如果把生活作为学生步入写作的窗口,并同学生一道走进生活,就会在生活的田园里采摘到丰富的果实,找到所需的精神食粮,积累丰富的材料,拓宽他们的视野,养成热爱生活的习惯,学生就会在写作上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二、点燃心灵的火花,让写作过程充满乐趣。

让学生积极地、自觉地作文始终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目标。语文教师就得点亮学生心灵的火花,给作文教学注入活力,让学生有兴趣、有快乐。学生爱写了、会写了,写起来就不费力了。

例如学生爱打篮球,老师就把学生的这种爱在打球时表现出来,在写作时真情地流露出来,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培养了兴趣,对他们的写作又起到了诱导的作用。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去写,还要教会学生去品,学会欣赏,在看、说、写的过程中去展现快乐,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兴趣。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可感受到许多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如割麦、插秧、修筑梯田等,使他们感受劳动的忙碌、辛苦与快乐。将这些写进作文,使作文有了生活的滋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你的教学过程充满趣味,并帮助学生挖掘到生活中的鲜活情节,你就为学生们制造了营养美食,促使着他们在快乐写作中汲取快乐。

在写作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把它写真写活。写的过程就是回味的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作文教学就不再枯燥,不再让老师头痛了。

三、批改方法要有针对性,要在批改中帮助学生不断走向成功。

在作文指导上,教师们为了节省时间,评讲得太笼统,大道理讲了一大堆,却没有接触学生作文的实际,管听不管用,没有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学生听后所起的作用不大。从开始写作文、改作文到评讲作文,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不佳的效果令人担忧。所以,我们得想出一个有效的法子来,变纸上谈兵为实战练兵,同学生一道在协作中练、在合作中改、在互评中促提高。

实际上,写作指导包括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和写后指导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抓住一个“导”字。

写前指导,要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收集相关的材料,解决学生作文无事可写的难题。

写中指导,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写法上的难题。如发现学生写的作文顺序混乱,就要帮助学生理清顺序。如重点不突出,细节不细,就得指导他们如何写细、如何突出重点,并看着他们按你说的做了,就算把问题解决了。

写后指导,抓住一个“评”字,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有针对性。一方面要学生明白事理,另一方面要帮着他们去改,在自行修改和相互评改之中提高水平。当然,写后指导要有重点,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专门诊治。如选材不典型,教师一定要说出为啥不典型的理由,并指出怎样写才叫典型,让学生悟出道理,知道以后怎样去做。同时,要让学生充分领会别人和自己作文成功之处,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走向成功,从而鼓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勇气。

教师在评讲中决不可求全责备、讽刺挖苦,而要积极鼓励,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使他们听得有劲、改得有趣,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在评改的过程中有所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