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1

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朱德龙

江西省永新县台岭中学343400;贺五妹江西省永新县城厢小学343400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有效方法,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激发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

一、导课新颖,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导语、趣味横生的新课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诱发学生形成主动探新兴趣,将产生重要作用。

二、运用直观,激发兴趣

直观教学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具或实物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给老师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显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能接受、爱观看、喜参与的学习情境。

四、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动手实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学习中的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提高兴趣、获取知识。

五、优化练习,增添兴趣

教师通过设计一定量的创新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去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结论,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形成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而有意义的,要富有挑战性,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为此,教师可根据每节课教学的目的与要求,主动设计一些新颖的、有创意的、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巧妙结课,保持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而且还要“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总结时,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总结,不仅能巩固知识、保持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给学生留下一个激发兴趣的悬念,使课开始引人入胜、课结尾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协调、完美。

七、开展活动,发展兴趣

学生在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并建立兴趣之后,就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内容,而把注意力转向课外。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获得开拓性发展,产生自觉探求数学问题的强大动力。

八、人文评价,保护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对学生的评价都应采用激励性语言,更多地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赞赏、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主动。哪怕是一句“你讲得真好”、“你真棒”、“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真聪明”,或者一面红旗、一颗星,都有着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人文评价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益处的。

九、联系生活,触发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堂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传授,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