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盛慧

盛慧

(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方式将两组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在麻醉后监测中心静脉压并指导输液;实验组采取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3d的液体管理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输液总量、胶体液量、晶体液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实验组患者多项转归数据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液体管理预后影响突出,能够显著减少输液量,更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胃肠道手术;围术期液体管理;预后影响

近些年伴随着每搏量变异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围术期液体管理当中的广泛应用,临床中对于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提高[1]。围术期液体治疗的作用在于维持患者机体的循环容量,并提供充足的组织灌注帮助,规避组织损伤与器官功能障碍等问题[2]。当前每搏量变异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准确性与影响因素,很少和传统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中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液体管理质量,本文以我院患者为例,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应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方式将两组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患者3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46.4±8.7)岁;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平均年龄(45.1±4.4)岁。两组患者的多项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备对比研究的基本要求,P>0.05。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存在精神异常疾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主动脉反流或内脏穿孔等疾病患者。入选标准:能够根据研究要求配合完成整个研究活动;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术前肠道准备方案,同时停止应用利尿药。术前采取禁食禁水处理措施。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连接多功能检测仪,同时在麻醉诱导之前以静脉途径给予复方乳酸钠50ml/kg,麻醉诱导采取0.01mg/kg维库溴铵、0.05mg/kg咪达唑仑、2.0mg/kg丙泊酚、3μg/kg芬太尼。泵注维持麻醉采取4到7mg/kg·h丙泊酚、0.20μg/kg·min芬太尼。术中血压波动控制在基础血压20%之内,同时麻醉不能太浅,防止术中知晓,间断性追加维库溴铵0.1mg/kg,。常规组在麻醉诱导之后采取右侧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检测中心静脉压,同时通过桡动脉置管检测动脉压。实验组患者在诱导之后通过桡动脉穿刺接入FloTrac/Vigileo检测仪检测每搏量变异与心输出量。

常规组在手术过程中调整液体输注的速度,促使中心静脉压维持在8至10mmHg,严格控制术中血压。实验组根据每搏量变异情况调整输液方式,促使每搏量变异维持在11%,在超过12%时补充液体,在低于10%时根据心输出量与血压情况应用麻黄碱或强心药。

1.3疗效观察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3d的液体管理状况以及转归效果。液体管理状况项目主要包含液体总量、胶体液量、晶体液量、失血量、输血量、术中尿量以及术后输液总量。转归效果以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饮食时间(流质食)、住院时间为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差异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液体管理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输液总量、胶体液量、晶体液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术中维持最佳的血管内容量是麻醉管理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临床手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错误的复苏方式有可能会导致低血容量与细胞外液增多而导致水中毒等症状的发生,两者都会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3]。对此,在手术过程中提高对血管内容量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主要是以血流动力学指标为主,例如将每搏量输出量的最大化当做是补液的主要目标,并强调补液在治疗中的个体化特点,强调补液的时机以及补液量,预防围术期潜在且不容易识别的血容量不足或过量等问题,并进而提升手术之后患者的转归效果,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进[5]。应用FloTrac/Vigileo设备借助分析动脉波形实现对每搏量变异的测定,并按照心脏的Starling曲线,促使前负荷、每搏输出量的关系达到贴近Starling曲线平台,此时便是最理想的容量状态。相关研究显示[4],将每搏量变异监测应用在25例全身麻醉之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将每搏量变异为10%作为阈值预测输液反应,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2%、88%,证明可以应用在临床输液监测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术中输液总量、胶体液量、晶体液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多项转归数据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借助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式,可以显著减少胃肠道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液体使用状况,间接提高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加快患者的康复效率,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液体管理预后影响突出,能够显著减少输液量,更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欧阳春磊,徐晨,任波,等.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6,38(6):527-530.

[2]李云翔.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心肌酶谱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4):475-478.

[3]王朝,张树波,刘铁军.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5):33-35.

[4]白丽红,张树波,刘铁军.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手术肠道屏障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0):1612-1615.

[5]闫诺,杨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10):893-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