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树立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有效性

李清平

甘肃天水市武山县教体局教研室李清平

一、激发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

要达到高效学习,靠“灌”或“磨”是不行的,要克服重“灌”不重“趣”的弊端。作为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趣味因素,调动和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产生学习的内动力。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动力,“兴趣是成功之母。”寓教于乐,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才能激活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二、师生融洽和谐,课堂民主合作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的确,在课堂教学中,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进而主动而愉快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教师只有热爱、尊重、了解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有利于教育过程的展开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放下面子和架子,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要让学生喜爱教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要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朋友、师长、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民主、和谐、安全、舒适的课堂环境,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氛围。

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合理地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明确组员分工,担当好角色,使用好评价,设计好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还要给小组给予充分活动时间,清楚指令,明确规则和流程,形成习惯;要把竞争机制引入活动中来,让小组活动有竞争,有效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提高探究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常流水。”很难想象,语音不准、张口就错的教师能激发学习兴趣;理论贫乏、不会处理教材的教师能使课堂活跃。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明确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教学活动。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和实践观,不断地积累知识、更新知识,以充实自我。

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望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共享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能以“教”代“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应当明白“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之以渔,方能终身享用”的道理。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让学生用心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化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四、合理安排内容,调整教学节奏

为了保障课堂活动高效进行,教师要精心备课,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精心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内容,采用恰当教法,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实际情况,有效掌握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密度,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时间,调动学生情绪,保持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性和情绪的兴奋点,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加快课堂节奏,从而增大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有效教学反思,推动教学发展

波斯纳认为:“没有内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教师要把自己教学过程中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记录下来,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而对那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要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记录成功和失败之处,进行取舍、修正,使之成为日后教学的指导和借鉴。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又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推动教学有效充分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及时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改正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有课堂效益意识,抓好备课,及时反思,有效地获取学情反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和谐课堂;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提高课堂组织能力和调控能力,不断完善自身业务能力,使课堂教学有效性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