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探微:“一品红十X”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教法探微:“一品红十X”

李丽

河南虞城县第二初级中学李丽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从事教育的我选择的是叶的事业,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的,更是有追求的——叶的事业为了花的尊贵和果的甜美;为人师表的我,在平凡的工作中追求“一品红+X”自创教育模式的成功。

十五年前,捧着一颗爱心,怀揣着满腔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我站在了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上。从那时开始,我便下定决心,要做一名令学生满意的教师,应痴情于讲台,教书更育人,当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航灯;质朴的平凡中透现一种深刻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效应,但要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传道,授业,解惑,要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道德高尚。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著追求。我始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同并重”的思想,把教育与科研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享的教育方式“一品红十X”的连环式教育。

现在我以短文《向沙漠进军》为例,(这里节选第一课时部分内容,主要通过“情---理----知----能”互相配合完成任务,一般的我先设计导学,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第一环:“情”,让学生在心灵与课文的碰撞中搅起感情的波澜,激发学习兴趣。

师:大家印象中,沙漠是什么样的?

生:议论纷纷

师:好!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吗?他可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地理学家,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科学短文《向沙漠进军》。

生:竺可桢……

师:沙漠,古人把它称为“大漠”、“瀚海”,并且写下了不少雄伟的诗句,如:“大漠孤烟直”、“瀚海干百丈冰”等。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像“沙漠驼铃”那样富有计意,学习了文章,我们便会有所知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边看边标出生字词。(这是为学生感受课文,搅动感情创造条件)。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

师:为什么“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课文是怎样举例说明的呢?

(学生学习短文“1—3”节……)

(文中具有震撼力的事实,激起了学生思想感情的浪花,惊讶之余,产生了强烈的探寻、求知的热情)。

第二环:“理”——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学习、思考,把感情升华到理念。

师:沙漠是怎样对人类造成如此大的危害的呢?

生:沙漠逞强旗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师:对!短文第4节说明很清楚,那么开头一句话有什么特点?

(老师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目标上来,并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理清段落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掌握“4—6节内容)。

……

师:大家看课文第7节,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哪个句子可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段意(即中心句)。

生:过渡段,“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是本段中心句。

……

师:文章结尾一段对全文起什么作用?

生: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教给学生阅读短文,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达到了从感情到理念的升华,并且情理交融,这一环节结束)。

第三环:“知”——情理融合之后引向求知,从而犹取知识。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从中获得了怎么的学习经验?谁能给我们小结一下吗?

生:……

第四环:“能”——占拨学生运用知识形成能力

师:同学们,学知识是为了运用,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段文字(示例略),大家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看是否能学以致用。

以上内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坚持由“情”入手,重点析“理”,使学生有所“知”,从而学以致用的形成“能”,最后老师针对“X”问题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这就是“一品红+X”式连环教育方法的模式。简言之,数词“一”为单一,特突出“品”入意之味,思红;红,万绿从中的最美点。“一品红”即以我之长,独占熬头之大略也。如针对老师教学而言,概括为老师先搞好清楚自已的最善长“红”是什么。(上例中我用的是“情”开启教学之门),然后带动学生“品红”主要是让每位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品”出一个自己能解答得较为圆满的问题去做其他学生的“老师”,以达到析理,而有所知新,形成一种能力。最后,师生共同处理未知答案的“X”问题。

这种“一品红+X”的教学模式,即能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老师一定要拥有,也必须培养学生“一技压群芳”的“一品红”。否则,将易走向偏差的极端——看起来教学轰轰烈烈,实际上刚事倍功半。那么,在从教学生涯中,我是“既来之,则安之”,且“既安之,则为之奋斗也!”是的,自从我登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起,我都一直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同并重”的原则,运用到了我自己独创的“一品红+X”式教学中,在平凡的教学生涯中,我坚信我的追求是伟大的,我定会走出一条弥漫着浓浓的自我色彩的教育之路,一条有爱作伴的成功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