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申慧

申慧

(重庆市武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重庆408500)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所关注的,因为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造成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危机感与对食品本身质量的不信任。所以本文从科学的角度探究针对食品的理化检验相关技术要点,质量控制过程进行分析,为人们吃上放心食品打好科学基础。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验;作用;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7-0242-01

食品理化检验涉及人身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所以其检验过程必须做到细心谨慎,从技术层面划分,它就涵盖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3个主要阶段,在这其中质量控制将起到重大作用,应该基于科学角度优化检验技术过程,做到面面俱到。

1.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概述

食品理化检验的关键就在于最大程度上提高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这是因为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它一定会受到诸多内外在因素的制约影响,在操作方法、环境与技术能力发挥上受到限制。这就需要技术工作人员在保证设备参数标准的同时提高自身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做到设备仪器与人工双准,符合设备质量要求标准,确保检测高质量。当然,在检测之前也要对所检测对象样品进行事前分析,初步做好质量控制工作,然后进入食品卫生理化检验过程中和过程后的质量控制,循序渐进中保证检验高质量,并注意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弊端问题。总而言之,食品理化检验的每一步都要做到认真、细致、科学、合理,为最终收获正确的检测结果做好层层铺垫。

从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的基本作用来看,它应该充分考虑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人为因素与设备因素,这些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偏颇,所以说,食品卫生理化检验中是存在质量控制相应评价标准的,在满足该评价标准的基础之上确保检验质量控制,获得高准确性的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成果。当然,在整个检验过程中更要注重质量控制,保证检查过程始终处于安全状态[1]。

2.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相关技术要点

正规的食品理化检验操作流程相对复杂,所设计技术要点较多,针对整个操作流程的质量控制还划分为操作前、中、后3个核心部分,下文将一一列举研究分析。

2.1食品理化检验操作前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主要围绕基础质量、实验环境以及检验仪器等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展开。首先是基础质量,基础质量是食品理化检验所有内容质量控制的大前提条件,它是对所有内容质量控制的综述,包括对人、环境以及设备相关事宜事物的质量控制,像检验操作技术、检验操作工具等等都包括在内。具体到事物就要首先提到针对实验环境的操作前质量控制。实验室环境是整个食品理化检验操作的关键,它需要合理调整实验环境布局,按照检验相关要求提出适合于检验过程的检验环境,保证检验有序性。当然,也要杜绝一切干扰检验过程的不良因素,基本上就是要确保检验过程的洁净安全,严格按照检验工作的基本要求来调整实验室内的温度与湿度。

对设备仪器的检验不容忽视,首先要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合理调整设备仪器的灵敏度与精确度,保证其测量精度在标准要求范围内。当然,也要做到定期检验排查仪器设备问题,根据设备需要进行针对性养护,特别是某些高精密仪器设备例如原子吸收、天平等等要保证在有效使用期内使用,做好对设备使用记录与精确度变化记录,以便于每次使用设备仪器都能保证其处于最佳状态。

食品理化检验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净实验用具,比如滴定管、容量瓶、玻璃量器、移液管等等都要在通过合格检验并清洗干净后才能投入使用。如此操作是为了避免交叉污染情况出现,也保证实验测量结果的精确性。最后对于实验用水也有要求,食品理化检验的实验用水有3级,一般用于实验的为2级水或1级水,它是通过离子交换或重蒸馏交换得来的,具有较高纯净度,可保证实验检测结果高准确性[2]。

2.2食品理化检验操作中的质量控制

在食品理化检验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物品的称量、溶液的配置以及检验分析相关内容。首先看物品称量,要选择天平仪器测量固体样品,并将称量好的固体样品转移到玻璃容器与容量瓶中,也可选择烧杯来代替称量瓶,这样就能够更容易保存固体样品,也更容易加热固体样品使其被快速溶解掉。

在溶液配置方面,需要做到准确称量试剂,参照相关规定实现标准溶液配置,控制实验中的称量误差应该在1%以内。称量结束后再使用滴定方法对浓度进行标定配制。在配制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保证配制好的溶液在有效使用期内使用,如果发现溶液已经出现沉淀现象则表示其配制时间过长,需要重新配制标定再用于实验。另外,溶液配制容器要做到与溶液性质匹配。

2.3食品理化检验操作后的质量控制

在食品理化检验操作后的质量控制一定要基于空白实验、有证标样与加标回收率测定展开,即利用空白实验进行生成对照,将其中某些影响实验结构的被测物体因素排除出去,提高加标回收率。具体方法就是将一定量的物质添加到样品当中进行对照实验,首先以对照组作为参照物,仔细观察所测定物质的回收率变化,当加标回收率达到95%以上最终到100%时如果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表示测定成功,质量控制有效。再一点就是对平行样品的滴定与测定,该测定过程中一定要将随机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做到反复多次测定相同样品,确保平行样品测定结果不超过允许范围。而在滴定过程中,则要保证不能出现速度过快或过慢的滴定滴速,尽量保证滴速始终处于一致。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滴速,必然会导致实验结果准确性受到影响,出现较大误差,需要加以注意[3]。有证标样的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之一,但尽量保证基质一致。

3.小结

客观讲,当前国内的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还存在缺乏检验标准统一性,国内的农药和食品添加剂过多导致食品安全隐患重重。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以重视,一方面不断完善食品理化检验指标,完善技术方法,多多引入国际上的先进检验方法,缩小自身与发达国家差距。再一方面就是强化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相关技术要点,严格遵照质量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内容,并做到合理把控各个工作环节,全面提高国内的食品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翟红雷.食品理化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J].食品安全导刊,2017(24):38.

[2]马宝华.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探究[J].饮食保健,2018(3):273-274.

[3]安娜.质量控制措施在食品理化检验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7(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