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中的气象灾害预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数字城市中的气象灾害预警分析

沈伟瑛朱萍

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17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城市气象灾害呈现多发、频发、重发的趋势,对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运行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灾害预警作为灾害管理的前置环节,具有预见、警示、减缓灾害损失和阻止、化解灾害风险的功能,在有效防范和减轻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灾害危机意识淡薄;二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三是灾害预警管理职能分散。为此,在借鉴美、英、日、俄重视法制环境建设与机构建设、重视灾害风险评估、重视全社会各种力量的协同配合等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我国城市气象灾害预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一方面,以遵从体制机制保障、多因素兼顾、公民参与、社会结构差异化、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为原则,完善城市气象灾害预警体系,统筹考虑城市气象灾害预警诸方面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则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强化政府主导健全预警工作机制、优化监测网络提升预报预警能力、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机制提高预警针对性等措施来全面提升城市气象灾害预警的能力和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效益。

关键词:数字城市;气候灾害;特点;预警

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背景下,气象灾害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气象灾害愈加突出。城市人口的迅速聚集和下垫面的快速变化导致城市环境的脆弱性不断增加,特大城市的极端气象事件呈明显增加态势。

1数字城市中的气象灾害预警概述

1)危险性城市气象灾害往往具有非常大的破坏及危险性,比如交通事件上升、电力线路安全性下降、房屋倒塌等,这会给城市居民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2)季节性城市气象灾害往往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及季节性的特征,比如在夏季,城市容易出现洪涝灾害。3)连锁性城市中的交通设施、供暖设施、供电线路、供水线路及供气线路等工程往往联系非常紧密,然而一旦出现城市气象灾害使其中的某一系统遭受损害,往往会产生连锁反应,使一系列衍生灾害发生。4)密集性城市人口密集,房屋也比较集中,如果发生较高等级的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远比周围地区要大得多。5)扩散性城市气象灾害的影响往往不局限于发生源区域,而是会波及到社会各个生活层面。气象灾害预警作为城市减灾的重要手段,通过预警信号发布气象灾害以及应急预案的行动指令,为城市防御气象灾害的威胁提供助力。用Koontz的管理学理论对气象灾害预警进行分析,对策目的具体指的是通过主体目标以及相关策略组成的系统,决定并传递一个概念,因此对策往往侧重于获取以及调度相应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事实上,气象灾害预警是在灾害监测及预报的基础上,对危险性天气的威胁现状及延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并且向可能会受到灾害影响的地区发出相应的防御警告,以使相关区域作出积极性的防御动作。数字城市主要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集中化作为整体格局,这也使得气象灾害预警的系统构成变得更加先进,还为个性化气象灾害预警的形成提供坚实的基础。如图1.

图1

2数字城市中气象灾害预警的主要措施

2.1注重对天气的实时化监测

当前,数字城市气象灾害预警工作的开展,前期必须要做好天气监测工作,其为预警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讲,探测要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结合具体要求,适度增加特种气象的观测内容,如卫星气象监测、雷电定位网络等;其二,重视对温度、湿度、雨量、气压与风速等物理量的监测,也需增加有害气体含量、颗粒数等的监测;其三,借助数字城市宽带网络来实现对场景的视频监控,便于预报员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还要重视对探测空间密度的监测,其主要实施路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以同步观察为条件,运用多元化的探测方法,如通过自动站联合反演、气象雷达等方式来获取区域内的实际降水量;其二,适度增加气象信息监测点,让观察网络变得十分密集,进而提升监测的精准度。此外,还要加强对时间密度的探测,其可为滚动式预警提供依据,可对气象信息开展实时化的监测。

2.2加大城市绿化蓄储工作

增大城市树木、花草、水面等公共面积,以起到改善城市局地小气候功能。在城市周边要加大林草植被建设,建立完善的防风固沙护林体系,特别是应结合退耕还林草工作,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尽可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消减直接裸露的沙尘源,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强度和范围。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对洪水的有效利用,形成“海绵城市”。利用合适的排洪、分洪、蓄水等方法,比如在低洼地区修建储水池、建筑设置雨洪调蓄池,收集屋顶雨水,铺设透水路面等。

2.3信息服务个性化

个性化服务为个人安全提供保障,如某人位于龙卷风附近,就能够收到1条预警信息:“警报,在您的西南方向5km处有龙卷风正在向您靠近,请您迅速向西北方向撤离。”这样可以使即将处于危险区域的人群及时撤离,使受气象灾害袭击对象的概率降低。实现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应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对用户进行分析,并且提供相应的服务。不同服务对象的个性化服务如下:决策指挥人员。主要包括政府各级防灾指挥人员、各个单位的安全责任人以及生命工程重点防御单位值班人员,往往这部分人员需要获得准确、全面的气象灾害动态信息;灾害风险对象。主要是正处于或者即将处于风险中的民众或单位,信息服务凸显个性化;其它社会群众。主要包括电台、电视台、气象网站等服务人员,一般不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的核心是在数字城市的整体框架下,建立一种全新的服务理念,为相应对象提供安全防护信息服务。

2.4重视信号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预警信号的传播主要是重要的预警信息传输给目标对象,以求让目标对象作出及时的反应与防御措施。为获取理想的气象灾害信息传播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预警信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在数字城市中,信息数据传播形式多种多样,特别是在新媒体条件下,信息会呈现爆炸式的传输模式。为确保人们更容易理解预警信息,需及时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要求预警信息必须要简单扼要,可根据语音、文字、动画与图片等数据信息来把气象灾害可能影响的区域、时间与地点传递给群众,及时告知群众灾害防御措施,且提供实时化的信息,重视对各类定向发布技术的应用。其二,传播渠道多元化。若想满足气象灾害数据传输的基本要求,需构建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如手机信息、户外媒体与广播电视等多元化渠道来发布相应的预警信号。其三,区域定位方法呈现多元化,通常是由国家来发布相关的信息处理编码,确保信息数据的权威性。

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数字城市的高效运行,确保气象灾害预警的规范性与合理性,要求气象灾害预警工作要做到气象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预报的精细化与气象信息监测的实时化,以达到精准化预警的效果。只有精准而高效的开展气象灾害预警工作,才能确保城市民众安全与财产安全,保证数字城市的和谐与安定。

参考文献:

[1]白艳娇.天津市主要气象灾害分析及防御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8,38(12):238.

[2]王凤娟.气象灾害预警在数字城市中的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37(20):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