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杨志平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审美教育,给学生营造一种审美氛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同时达到“以乐育人,以美引善”的作用,更好地突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

新编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在谈及语文教学目的时,就明确指出“要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中学语文教学法》中也着重指出:“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可见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除了主要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外,还兼有审美教育功能。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审美教育意识,自觉地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笔者根据自己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谈一些粗略的见解。创设审美情境

审美情境具有丰富多彩的审美因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综合地、整体地对学生施以影响,因而有利于调动学生产生审美激情和审美体验,从而全面塑造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首先要精选审美媒介。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借助审美媒介,充分发挥其传导作用。审美媒介多种多样:就教学来说,教材就是媒介;就教法来说,运用的各种手段即是媒介。就教材而言,应根据各种文体的特点,选出可供品味咀嚼的美感因素、更为集中的内容作媒介,或者按类把零散片段组合成美感因素更为集中的媒介。其次,要渲染审美气氛。教师要用生动感人的语言、意趣横生的人事、形象逼真的动作等创设审美情境,渲染审美氛围,创设出特有的审美情境。这种情境氛围既能够使学生处于情感感染之中,以情动情、引起共鸣,又能够在和谐愉悦中受到陶冶,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

2激发审美情趣

文学作品的美,具有形象的可感性,直接性,离开了具体的形象,美就不复存在。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是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如黄山的秀美,西湖的艳丽,长江三峡的雄奇险峻,荷塘月色的恬静淡雅,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迷人景色。此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奔放,无不充满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美的特点,捕捉形象进行分析,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描绘的生动画面,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

3激起审美情感

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其特点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用情感来撞开学生的心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到:“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列宁也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对于审美追求、真理追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情感,才能强化审美活动的内驱力,才能谈得上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凭借审美对象引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快感,这既是一种享受,又是一种陶冶、一种教育。有时教师要设置疑问来触发审美快感。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首先问道:“在郁闷时,同学们会如何排遣这种心情?”在小路漫步”、“去林间徜徉”……接着我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又问:“作者为什么选择荷塘赏月来排遣‘颇不宁静’的心情呢?月色如何?作者的情感怎样?”如此设疑,触发自然,使学生无强迫之感,从而主动接受,倾心赏美。

4诱发审美体验

4.1设计审美论题。意思是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色,从不同的角度确定多个审美论题,供学生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鉴赏评析时自由选择,效果不错。我在教学《荷花淀》时设计了“《荷花淀》的人情美”、“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对话传神,情深意切”、“《荷花淀》对话描写比较赏析”、“水生夫妇的爱情观”等10个论题,从多个角度使学生产生美的启迪与体验。就文学作品欣赏的主动观能动性的发挥而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选题鉴赏,学生们普遍认为没有强迫接受知识之感,思维有自由飞翔的天空,因而愿意倾心赏美,并能够陶醉于趣味无穷的体验与想象之中,作称心快意的审美品味。如此,也正合乎黑格尔“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说法。

4.2寻找审美亮点。美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如果不善于或不能够寻找出审美亮点,就不能够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要对美的媒介有美的体验,必须具有美的审视力。教师只要重视知识的多点项的指导,多角度的引导,多方位的比较等思维方式的训练,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中,本人注意启发学生捉疑、质疑、释疑,培养其惊异感,同时授之以审美常用的思维方法,加以训练,学生就能够识别较为复杂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

简而言之,语文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力、美的鉴赏力和美的表达力;可以使学生获得审美所必需的文化知识、文学修养,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志趣和形象思维能力;可以“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可以启迪人的智慧,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美的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因此,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不仅是美育的重要手段,而且历来都是感化青少年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同时,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井陉县小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