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益气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卵巢囊肿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活血益气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卵巢囊肿临床观察

张波

张波

浏阳市中医医院妇产科湖南浏阳410300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囊肿病例予以活血益气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106例病例样本均选自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妇产科确诊气滞血瘀型卵巢囊肿患者,对比随机分为单纯中药汤剂(活血益气汤)治疗的对照组53例和采用联合方案(活血益气汤+温针灸)治疗的观察组53例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原始资料近同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77.36%,差异均呈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卵巢囊肿病例施以益气活血汤联合穴位温针灸方案予以治疗,确可提高其临床疗效,促进病情康复,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建议推广。

关键词:活血益气汤;卵巢囊肿;温针灸;临床疗效

卵巢囊肿属于20~50岁育龄期女性较为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良性肿瘤,下腹疼痛、坠胀、白带增加、月经不调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随病情进展,可引发不孕、囊肿蒂扭转等症,于患者身心健康有严重危害[1]。既往临床治疗以西医药物与手术为主,但长期服用西药易致较多不良反应,手术则于患者有较大创伤。因此具有我国数千年医学积淀的中药汤剂、温针灸等多种中医疗法在近年来渐运用至本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予以详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06例病例样本均选自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妇产科确诊卵巢囊肿患者,参考《实用中医妇科学》[2]诊断为气滞血瘀型,排除囊肿恶性病变、脏器病变及精神、认知障碍者。在知情同意前提之下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单纯以活血益气汤治疗的5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介于22~54岁之间,均值(35.9±5.4)岁;病程0.5~8.3年,均(3.8±1.6)年;单侧卵巢囊肿40例,双侧13例。以活血益气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的5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介于21~53岁之间,均值(35.1±4.6)岁;病程0.6~8.8年,均(4.1±1.2)年;单侧卵巢囊肿39例,双侧14例。统计学分析两组原始资料,差异P>0.05,具客观可比条件。

1.2方法(1)对照组所用活血益气汤组方为:黄芪30g,党参、鳖甲、陈皮、茯苓各15g,瞿麦、荔枝核、赤芍各12g,三棱、莪术各10g,甘草6g。随症以加减,对于瘀久成热者加忍冬藤30g;偏腰酸困痛者加续断25g、菟丝子12g;带下多者加薏苡仁30g、白芷15g。每日一剂,以水煎服,去渣留汁约300ml,早晚温水送服。以7d为1个治疗周期,坚持治疗4个周期,期间忌酒及辛辣食物。(2)观察组于上述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腧穴选取:子宫穴、天枢、气海、三阴交、太冲、太溪;穿刺针选择0.25×40mm毫针,取18×20mm长艾条切除2cm艾段备用。嘱患者于治疗前排尿,单侧囊肿取腹部单侧诸穴,双侧囊肿患者取双侧穴位。治疗时,患者取仰卧位放松,常规消毒待穿刺穴位,在对子宫穴进行穿刺时,需巡按子宫穴处及其上下左右,以酸胀肿痛点作为进针点,垂体进针,得气后施捻转、提插等补泻手法,使针感向前阴部、小腹放射;直刺天枢、气海及太冲穴,行平补平泻单式手法,致局部酸胀感出现;直刺三阴交、太溪穴,得气后尽量向上传导针感,并行捻转补法。取备好艾段,以牙签于其中间扎一小孔,套在子宫穴、气海及三阴交穴针尾,点燃近皮肤端,自然燃尽将艾灰拨掉为1壮,连续2壮后起针。如此温灸1次/d,5d为1疗程,休息2d,开始下一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予以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测评,就小腹疼痛不适、白带异常、月经失调等症状以及舌象、脉象等予以赋分,总分值0~40分,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疗效评价:B超及妇科检查提示卵巢囊肿消失不见,相关症状与体征亦全部消失,此为痊愈;囊肿体积缩小程度超过50%,症状与体征部分或全部消失,此为显效;囊肿缩小33%~50%,症状与体征有所减轻或部分消失,此为有效;囊肿无明显缩小或趋于增加,临床症状无变化,甚或加重,此为无效。痊愈+显效+有效=总有效。

1.4统计学分析经SPSS21.0予以研究相关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表达以n、%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表达以(x±s)进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后相较如表1,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相近(P>0.05),治疗后均趋下降(P<0.05),观察组积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P<0.05。

3讨论

在中医体系中并无卵巢囊肿的病名,据其症状及体征可归结于“癥瘕”范畴,其主要病机即为气滞血瘀。气、血、津液为组成并维系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妇人尤以血为本,若于产后或经期未予合理调摄,致气血失运,淤血留滞而成癥;或因七情内伤,肝伤脾虚,气血行至冲任二脉而停滞;或外感寒邪,使卫气有伤,至趁虚而入,相搏于血气凝结成瘀,滞于任胞脉[4]。历代医家围绕气、血、津液对本病进行辨证分型,加之后世演变,证型较多,较复杂。本文特以气滞血瘀证型进行细化分析,并施以活血益气、疏通经络之治。

文中所用活血益气汤通过大量黄芪、党参的应用以益气;以鳖甲等破血逐淤、走窜经络;以陈皮、茯苓化痰除湿;以莪术、赤芍活血化瘀;以荔枝核使气入肝经;以甘草调和诸药并止痛。诸药配伍,灵活随症以加减,补中有行,祛邪扶正,以为患者解除病痛。中医有云,药而不灸非上医。卵巢囊肿其本质即为全身或局部血液运行障碍,特别在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文中穴位配伍中天枢为治疗妇人癥瘕常用穴,可通经活络,配合子宫穴温灸,可直达病所化解淤结;气海、太溪针刺可补益先天肾气;三阴交为妇科病之常用经验穴,可活血化瘀、疏通肝脉、补益肾气;太冲属肝经穴,故针刺此穴可使肝脉得以疏通。经穴位温灸,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血流、血管通透性及血液凝固纤溶系统于良好状态保持。本文研究结果示,原始资料近同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77.36%,差异均呈P<0.05。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卵巢囊肿病例施以益气活血汤联合穴位温针灸方案予以治疗,确可提高其临床疗效,促进病情康复,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卵巢囊肿160例[J].西部中医药,2017,30(10):96-98.

[2]刘敏如,欧阳惠卿.实用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10:57.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2.

[4]徐秋霞,沈东成,余舒鹏,etal.卵巢囊肿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药与临床.2016,7(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