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

王翔

王翔

摘要: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典型案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发掘自身潜能的客观规律,践行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德育;案例教学法

德育课一直在中职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但中职学校是学“一技之长”的专业性强的学校,德育课在中职学校往往是“没地位”,学生出现“厌学”现象严重,给德育课教师教学带来大挑战。

如何在教学改革中丰富德育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达到进一步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净化学生心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造就合格人才打基础的目的。成为德育课教师教学的一个研究课题。

案例教学法如何应用于中职学校德育课,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所谓案例教学模式,即是一种将案例运用于教学,通过教师展示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师归纳提练,学生最后演练等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一、教学案例的准备

1.紧抓教材内容运用案例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新教材,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各门课教材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到教学内容图文并茂、体例活泼、语言浅显易懂,选配了不少生动、典型的案例,如《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中就有大量的课首案例、文中案例,这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从中感悟、理解本课的主要观点,教师将其穿插教学中,既调动学生参与,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编选案例

德育课新教材中都有案例,且针对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但我们也可根据当地、本校毕业生以及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另编选案例。案例的编选是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在新课改背景下,典型、适当的案例应具备以下几点:

(1)目的性。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针对教学目的,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加深对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原理的理解掌握。

(2)本土化。引用的案例最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使学生感悟更深,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讲到职业生涯规划要有目标就为学生讲了一个本校优秀毕业生如何选定自己目标最后成功的故事。发生在身边的任何事会让学生的感悟更深更容易联系自己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3)典型性。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有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和方法,才能使他们在实际运用时,举一反三,不断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案例的选择必须在社会、生活和职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影响力,使学生认识到德育课是对时代的正确认识,是一个人了解社会的一扇窗户,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条途径,从而感悟到德育课的价值。比如在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中财政收入与支出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都认为这是国家大事,跟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所以没什么积极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列举一些学生周围的事情,比如这几年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公共基础设施的事例,并让学生自己去调查一些。

(4)方向性。选用案例应以正确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运用事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例子去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同样可以适当的采用一些反面案例,是学生通过案例加以警醒。

(5)时效性。利用网络、电视、杂志等媒体手段收集和选择案例,这些案例要反映时代的最新成就,反映当前的热点问题,紧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以增强时效性和新鲜感,切中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

二、案例教学法的使用

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创造性的积极发挥是关键。要精心选择好案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展示案例,案例展示后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适时加以点拨、归纳,使教学生动有序地进行,师生配合和谐一致,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发挥。

1.导读案例教材

引导学生首先掌握案例材料呈现的感性认识。例如职业生涯规划中有一则故事,通过了解张扬毕业时的选择和就业后的努力让学生从表层看到张扬如何为事先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形成对张扬以就业梦想对自己进行激励的认识。

2.分组讨论,集体攻关

这是培养组员合作精神、集中智慧的环节,务必展开,不得走过场。但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小组长综合素质较高,有号召力;二是控制小组人数,多则易乱;三是议题应集中,不宜宽泛;四是轮流发言,不让小组长唱独角戏;五是限时完成,“超时下岗”。要这样做,教师必须精心策划,长期训练。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这是学生知识共享的高潮,需要师生扮好角色。教师作“导演”,分解教学任务,小组推荐“主演”,以确保讨论效果。如教学案例之三时,学生极易举归纳徐虎身上具备的“五素质及特征”和“提质”意义。当然教师还应斟酌适度“发难”,避免“过易”学而无趣,“过难”启而不发。如设问:案例之一中李明先后多易其职,你能具体说出职业的特性吗?你能简析劳动者再就业的原因吗?就此传道、授业、解惑、导行,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4.师生总结提炼升华

在展示各自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教师要将带有明显价值取向的观点呈现给学生,使其明辨是非,以达到对主题探究的升华。

三、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懂得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扬长避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应避免以下倾向:第一,坚持死守传统教学方式,拒不采纳案例教学;第二,认为案例教学是万能的,可替代其它教学方法,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实际上,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方法,并不是会计教学中的每一知识点都可采用案例教学法。

2.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案例教学中,应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从单纯的注重“教”向突出“导”转化。更进一步说,就是在讨论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此时,教师应以学生姿态出现;同时学生要有敢于与教师讨论问题的胆量,做到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案例材料对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同样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是学生更加努力去追求更有意义的现实生活。

(作者单位:山西省清徐县职业教育中心0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