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唐何燕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是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源泉。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重任。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创新的舞台,并合理地利用教材和优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尤其是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数学教育方面,教师不应仅做知识的呈现者,更应该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学方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方面,而应该改变以往的死板教学模式,提倡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数学的思维策略。

1营造轻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赞可夫说:“好的课堂教学,要有幽默,要有笑声……”在步入课堂时,面带微笑,多一些轻松和幽默,为营造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敲响前奏。关爱每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营造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自身的人格魅力,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的精神、丰富的联想、生动的讲解、精美的作图、严密的推理、巧妙的方法、娴熟的运算技巧等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情感,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

2创新性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而作为创新能力核心的创造性思维则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体针对学生实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创新性教学过程:

2.1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思维的敏捷性是智力活动的速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就是要培养其正确迅速的解题和运算能力,以及在学习数学时积极地思考、迅速地判断、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的能力,使学生迅速找到解题途径。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加强思维敏捷性的训练。例如,在有理数运算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巧用运算律,用简便方法计算有理数算式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思维能力指学生从已知信息中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前提。我们知道,数学上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大小应和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可见,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发展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题:有含盐10%的盐水60千克,要使盐水含盐20%,需要加盐多少千克?此题可根据以下基本等量关系列方程:①两种盐水中水的质量相等;②第一种盐水的浓度是第二种盐水浓度的2倍;③利用两种溶液溶剂量的关系列等式。

此外,教师给出题目已知条件,让学生为题目设计多个要求的问题,即结论发散思维训练,也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很好的训练途径。如上题中,已知条件:有含盐10%的盐水60千克,要使盐水含盐20%不变,但我将问题改为,你可通过哪些途径,如何设计问题达到该目的?学生通过探讨,设计出以下问题:①需要蒸发多少千克水?②需要加盐多少千克?③需要加入多少浓度为40%的盐水?这样设计题目,为学生留有广泛的思维空间,训练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再次,教学中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或补充条件,变化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进行发掘和再应用,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很好的训练途径。

2.3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和“形”是数学教学中的两大内容,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可借助几何图形直观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代数知识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利用数轴直观学习理解有理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直观、形象、便捷。

在几何教学中,通过几何图形的直观,注重对各种图形的表象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中,可通过三种图形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比较,很快可找到他们的区别与联系。除此之外,用类比的方法思考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果教师长期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认知进行教学,有效训练学生借助图形直观,数形结合,训练学生进行对比、类比、联想,将会很好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驱动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增强。

3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性学习习惯,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在学习态度上激励学生成为创新学习者,树立创新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过程的探索比结果是更有价值的学习。

在学习内容上,激励学生思考问题的范畴和领域不为教师所左右,不满足于对教师教学内容或问题的记忆或解答。教师可在课后延伸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一些开放题,探索题。合理设置课后思考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打破常规,发挥自己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开展素质教育,重视和加强解题能力更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需,挖掘潜能。

激励学生增加数学课外书籍的阅读,深入社会,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收集素材,采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

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受到对于数的完整训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