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的导入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浅谈语文课的导入艺术

袁惠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又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如果一开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他们就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上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这自然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视频导入

随着形势的发展,教学设施也越来越完善,现在的课室大多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这为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视频图声情并茂,运用视频教学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和听觉上愉悦的享受,在上课开始时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能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我在教学七年级的古文《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时,播放了“中华德育故事”《罗伦还钏》的视频,该故事讲的是明朝学子罗伦带着书僮上京赴考,当走到荒山野岭时饥饿难捱,书僮便到薯地里拔了二条番薯来充饥,而罗伦则到拔薯的地方放下三块铜钱。在经过一大户人家时,大户的女仆不小心把主人的祖传宝贝金钏倒掉了,恰被落在后面的书僮拾到。罗伦二人走了三天三夜,快到京城了,罗伦因在路上周济了老婆婆而造成不够盘缠,正在发愁时书僮拿出所拾来的金钏。罗伦知道详情后,不顾大考在即,风雨兼程地赶回头路,金钏最后物归原主。罗伦这种视信义如生命的高尚品格与课文中蔡勉旃的“重诺责,敦风义”品格极为相像,二者都是很好的德育教材,都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有着美化灵魂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上适当运用视频导入,确实是一种可取的教学手段。

二、设疑导入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就是求知的动力。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点燃思想的火花。宋代思想家朱熹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导入巧设疑问,于无疑处设疑,能使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的《愚公移山》时,是这样导入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他的著作《愚公移山》说到,“现在也有二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古文《愚公移山》究竟是哪二座大山呢?“愚公移山”精神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列子的《愚公移山》吧!又如讲《变色龙》这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变色龙”是一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善变”。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用它作题目?文中的“变色龙”指的是谁?他共变了几次“色”?他是在什么时候变色的?这一连串的问题成了一个个悬念,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细心地钻研课文。

让学生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进入新的知识学习中,这样既迅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又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的注意和探索行为,产生对知识的渴求。

三、故事导入

好的故事动听感人,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一层隽永的道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切入耐人寻味的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扩展思维和联想,而且可以使学生从美的感受中领悟人生哲理。我在教学七年级的《小巷深处》这一课时,用这样的一个故事导入:从前,有一个小孩特别喜欢在小河边玩耍,口渴了,就饮清甜的河水,肚子饿了,就摘河边树上的果子吃,这小孩在小河的哺育下渐渐长大。有一天,他离开小河要去上学了;他看到小朋友们有玩具玩而自己没有,心里感到十分烦恼,这时他便想到了小河,向小河哭诉。小河听了,亲切地安慰小孩说,你不用烦恼,我的身上有很多小鱼,你可以捞些小鱼去换钱。小孩照做了,他有了玩具,日子过得特别快乐。转眼间他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谈上了恋爱,可是他没有房屋,没有家具,他又陷入了苦恼之中;这时候他又想到了小河,去向小河哭诉。小河听了,亲切的安慰小孩说,你不用烦恼,我的身边有很多树木,你可以砍来造房屋、做家具。于是他又过上了快乐的生活。可是,他看到很多人成双成对的出去旅游,他的烦恼又来了;这时候他又想到了小河,于是他又跑到小河边向小河哭诉。小河听了,亲切的安慰他说,你不用烦恼,我的身边还有几棵树,你可以砍了造船,乘船出海旅游。他造好船,与妻子一起出海旅游。他俩在大海玩得特别开心,也不知光阴流逝,渐渐的头发都变白了,这时候他又想到了小河。可是当他回到小河身边时,发现小河已经干涸了,于是他与妻子一起躺在沙滩上晒太阳。

同学们,故事中的小河象征谁?有什么象征意义?

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小河象征母亲!它象征母爱的深沉、母爱的伟大!”

“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林莉写的《小巷深处》,领略她笔下的母爱是怎样的深沉、怎样的伟大!”结果这堂课师生配合得十分默契,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四、音乐导入

音乐的旋律,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陶冶人的情操,展开丰富的想象,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形成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运用音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耳目一新,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顺利教学奠定良好基础。比如,我在教学八年级朱自清的《背影》时,课前先播放了刘和刚的歌曲《父亲》,有的学生听着听着也唱了起来,在合唱中体会父爱的伟大,这时教师便可适时引入课题。又如,上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时,可以先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母亲》,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和动人歌声体会到母亲的朴素与深沉,从而领悟母亲对儿子的关怀与儿子对母亲的热爱。实践证明,运用音乐导入语文教学,是寓教于乐的好形式,也是提高课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好的教学导入如一股春风,能焕发学生的求知精神;也如一团火花,燃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我们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理应把这一门艺术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