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我成长的起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信息技术,我成长的起点

李琳

李琳(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广西桂林541000)

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模式在当前的中学教学中仍然占有绝对优势,可是随着二期教改的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信息技术已经进入教学领域。这对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我提出了新的挑战。校长开会时常说:我们的教学设施先进了,我们的老师可不能落后咯。是啊,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创造最好的教育效果是我的必经之路。“大胆挑战,世界总会让步。如果有时候你被它打败了,不断地挑战,它总会屈服的。”(萨克雷)面对现实,我鼓起勇气,迎难而上,并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记得那次为了上好作文指导课,课前我让学生从网上找了相关的资料。上课时,我把资料在实物展台上放映出来。我第一次战战兢兢地打开讲台的翻板,小心翼翼地摆弄起展台的各部件,生怕由于自己的用力过猛或操作不当而损坏了机器。当各部件就绪后,经过仔细地检查了后,才放心地按下了电源开关。不一会儿,大屏幕上出现光源了,我把资料放在台面上,“有了,有了”,学生们兴奋得喊道,可是字太小了,他们看不清。我按住“放大”键,随着学生“啊”的一声,我抬头一看,屏幕上的字变得太大了,像一只只大眼睛瞪着我,好像在嘲笑我的笨拙。缩小――放大,放大――缩小,一不小心又按错了键,图像全倒了个,经过几个来回的折腾,总算比较满意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开始上课。这节课,虽然是我第一次接触(设备),可是还是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学生感到新鲜、新奇,课堂上打破了以往沉闷的气氛,从学生兴奋的眼神和笑盈盈的脸蛋中,我知道他们接受了我的新尝试,也使我有了信心去尝试第二次、第三次……。

实物展台的频繁使用,操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展台上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着。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的学生对待多媒体信息的接收很快,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配合了图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显著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上课不注意听讲、小动作等诸多影响学习的现象大为减少。教材中,有一个内容是童话。学生对童话很感兴趣,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我眼中的安徒生”的读书活动,就安徒生的生平和作品两方面,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方向,通过查阅书籍、上网获取信息,增加阅读量。学生通过阅读,对于安徒生的生平有了相当的了解,也阅读了安徒生的许多童话,据统计,学生少则读了近20篇,多则读完了他的童话故事集100余篇。所做的读书笔记最多达10000余字。找到了与安徒生有关的网站几十个。学生的读书体会,制成的手抄报,语文活动课上我熟练地在电教室的实物展台上放出来,让学生们观看和评价,他们个个两眼注视着屏幕,为精彩的语句、感人的故事啧啧称赞。注意力集中了,思维活跃了,学生们也爱上了阅读。例如几个男孩子的电脑操作能力较强,表达能力一般,于是他们发挥他们的特长,制作了一套描述安徒生一生的幻灯片,同样博得了大家的掌声。他们爱上阅读,因为他们同样能从中找到成功感。随后我们还成功尝试了戏剧、电影等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找素材,搞编辑,做制作,排戏剧,补对白等,在优美的旋律和精彩的画面中我和学生一起听《刘三姐》对山歌,一块儿看《一个都不能少》,和《威尼斯商人》一同喜,与《泰坦尼克号》一同悲……我想这些正是多媒体为我们的教学带来的根本性改变。

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变成了快乐的过程,寓教于乐。在这样的“学习―→增加兴趣―→学习”的良性循环中,学生爱上语文课了。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我也乐在其中。

也许这些事在别人眼里感觉微不足道,但对于我来说,这次信息技术的初体验却是对陈旧教学方法的一次变革,是教学生涯中的一次飞跃,更是对自我的一次挑战。朗费罗不是也说过吗:“有所尝试,就等于有所作为。”我想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学上我会不断学习、适应乃至创新,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信息化教学时代的全面到来,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育工作者。

信息技术,我成长的起点;信息技术,促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