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有效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有效学习

1′刘志国,2′朱凤玲

1′、2′盐城市滨海县正红镇第二中心小学1′刘志国;2′朱凤玲

【中图分类号】G235【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3-0051-01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困扰,学生形成了被动、单一、机械式的接受学习方式。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和指望他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呢?因此,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正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改变学生已有数学学习方式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我作了四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一定收获。

一、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

传统教学以教材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新课程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儿童天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到什么事都想探个究竟,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请每个同学心里想一个多位数(并考虑好是否能被3整除),然后请学生报出数,教师很快地告诉学生这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学生说了很多数,教师均正确地判断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秘诀吗?”这样不但学生情绪高涨,而且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愿望。

2、创设足够空间,学生自主研学。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这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它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同时,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学生在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自主探索学习能力。

3、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善于学习。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讨论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二、由教师讲授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应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和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当探究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充分信任、肯定学生,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发现规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积累探究的经验,学会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三、由个人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的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来获得知识。在合作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的恰当的评价。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是就合作交流。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分组,最好能按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交叉分组,发挥互补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如“两位数减?—位数(退位)减法”教师先请学生算23-2,然后把“2”改成“7”,计算23-7,请学生通过摆小棒来计算,在组内合作,交流自己的摆法。在学生的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得到计算结果,然后学生讨论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方法,得出计算法则。在这当中,我们要注意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作为教师更应该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在教师的参与下,使整个研讨过程发生了令人兴奋的喜剧性变化。

四、由统一模式向发展个性转变

传统学习的显著特点是:人人都学着毫无差别的数学,把课堂变成了一个封闭的狭小世界,天天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上演着毫无趣味可言的教案剧,学生变成一群毫无个性的演员,教师牢牢控制着自己的预设的课堂。现在,改革课堂教学,转变这种学习显得尤为迫切。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提倡凸现学生个性的多样多元的研究性学习。

1、形成学习的个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使学生参与教与学,使他们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为他们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使学生参与教学,对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教学质量,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2、培养独特的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特的创造个性,就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进行不同思路的训练,创造机会自我表现。

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更是一个学习创造的过程。学生在这个探索空间里,不仅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更是一个创造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只有长期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学生成为有自身独特性的个体,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