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敷料与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普通敷料与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敖洁

敖洁

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目的观察普通辅料与湿性敷料在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并做出评价。方法将122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患者,根据伤口基本条件相当的基础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分别使用普通敷料与湿性敷料,比较二者在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护理中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疼痛评分方面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湿性敷料用于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护理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并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湿性敷料的临床效果较普通敷料好。

【关键词】普通敷料;湿性敷料;脓肿切开;伤口护理;效果比较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科技技术也不断进步。其中,由于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患者越来越多,经过医疗人员的不断研究,湿性敷料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减少伤口愈合时间的优势受到大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术后伤口护理采用湿性敷料作为其愈合、护理期的敷料。本文通过对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患者分别采用普通敷料与湿性敷料进行护理,对比其临床效果,以期为脓肿切开伤口护理提供更好的药物、换药方式及护理方法,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普外科2010年5月~2012年1月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患者122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39例;体重42.9~88.1kg,平均体重(61.7±16.5)kg;年龄26~71岁,平均(42.7±11.8)岁。脓肿大小为2cm×2cm~5cm×5cm,患者中有腹部脓肿38例,背部及四肢脓肿33例,臀部脓肿51例,手术均获成功。

1.2方法

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发病部位、脓肿大小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见表1。其中,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换药,采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脓腔,清除坏死的组织,并进行常规消毒。除敷料外两组患者其余护理工作无差别。

1.2.1换药方法

(1)对照组

首次换药时采用干纱布条填塞,外以纱布覆盖,每天换药1次,出院后每3天换药1次,至伤口愈合为止。

(2)治疗组

首次换药时采用湿性敷料填塞,外以敷贴覆盖,以后每3天换药1次,至伤口愈合为止。

1.2.2临床效果评价指标及判断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在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愈合,肉芽组织填充良好,使用3%过氧化氢涂抹闭合区无泡沫产生)、换药次数、疼痛评分及治疗费用等方面的情况。

(2)采用通用VAS评分法对疼痛程度进行评级: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2.3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一般资料对比

备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3.1应用效果分析

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患者中应用湿性敷料进行护理的效果主要由于湿性敷料的吸附作用较普通敷料的效果好,湿性敷料可以充分吸收脓腔内的脓性分泌物至敷料内,使得患者的伤口干湿度适中。另外,湿性敷料有利于为伤口提供湿润的环境,以便加速上皮细胞的移行。

3.2辅助治疗

由于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周围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而湿性敷料无抗炎作用。因此,在为患者换药的同时,医护人员应当结合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局部护理,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患者快速生长新鲜肉芽组织,在减轻病痛的同时,加速患者的恢复速度。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湿性敷料与普通敷料在护理脓肿切开引流术的过程中,对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疼痛情况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护理中占据优势,它不仅有利于加快患者伤口的愈合速度,而且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因此,湿性敷料的疗效较普通敷料的疗效好,见效快,应将湿性敷料广泛推广、应用于急性感染伤口手术护理中。

参考文献

[1]蒋琪霞,徐格林,刘新峰.神经内科患者压疮不同清创方法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9(3):197-200.

[2]陈伟菊,彭刚艺.临床护理文书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97).

[3]吴祖煌,刘敏,王煜.湿性敷料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4(15):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