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观察

易正金

易正金

(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钢总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4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热缺血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治疗组患者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肾肿瘤疾病的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肾部分切除术;肾肿瘤;腹膜后腹腔镜;开放性分支肾动脉阻断

基于肾肿瘤疾病的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效,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4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4例肾肿瘤患者,其中,男16例,女8例;患者年龄分布在41—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52±1.06岁;分析患者病情,9例患者为左侧,15例患者为右侧;患者肿瘤大小分布在(2.8×2.5×2.0—4.0×4.0×3.8)cm之间,平均大小为3.5×3.3×3.0cm。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性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

1.2.1腹膜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前,麻醉师对患者实施全麻措施。医护人员指引患者选取健侧卧位,在患者腋中线髂嵴上做切口,其深度为3厘米,通过血管钳将肌肉撑开,进入腹膜。医护人员将手指伸入腹膜后将腹膜分开推理,置入气囊注入600ml的气体后取出[1]。医护人员在手指引导下,于患者12肋下腋后线做切口,其深度为1厘米,分别在患者平脐处穿刺5mmTrocar,在患者腋前线肋缘下穿刺5mmTrocar,将腹腔镜置入腋中线切口,在后腹腔间隙建立CO2气腹,其压力持续在14mmHg。对患者肾周围的脂肪进行游离,逐渐靠近肾肿瘤部位。沿患者腰大肌表面肾脂肪囊外对肾动脉主干进行游离,将肾动脉分支解剖出来,依据CTU提示对患者肿瘤区域中的分支肾动脉进行确定[2]。通过血管夹将患者肿瘤区域中的供血分支肾动脉进行阻断措施,可以明显看到肿瘤及其周围缺血部位。医护人员通过超声刀对患者瘤体边缘外的0.5—1.0厘米处实施分离[3],在对患者进行切割的同时,还应对患者采取止血措施,可采用电凝刀对部分出血进行处理。在医护人员实施完整肿瘤切除术后,若出现集合系统损伤,就采用可吸收线对其进行修补,并对肾脏切口实施连续性的全层缝合,缝合成功之后通过Hem—o—lok固定取代打结[4]。完成之后,将血管夹松开,观察患者没有出现活动性出血现象后,在患者肾周围放置引流管。

1.2.2开放性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

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麻醉师对患者实施全麻措施。待麻醉成功后,医护人员经患者腰部第11肋间斜切口,逐渐将皮肤、皮下组织、肌层及腰背筋膜分层切开,手术步骤同治疗组患者的较为相似。

1.3统计学处理

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0.05,证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时间为(145.02±76.12)min,术中出血量为(240.35±35.24)ml,术中热缺血时间为(28.21±3.51)min,术后进食时间为(1.94±0.82)d,术后住院时间为(8.41±2.18)d;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时间为(126.13±58.97)min,术中出血量为(350.76±45.62)ml,术中热缺血时间为(19.62±5.29)min,术后进食时间为(2.75±1.09)d,术后住院时间为(11.63±3.54)d。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热缺血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治疗组患者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肾肿瘤在泌尿系统中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该种肿瘤多呈恶性。临床上肾盂肾盏的移行细胞乳头状肿瘤、肾母细胞瘤以及肾实质的肾细胞癌为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肾肿瘤在成人患者出现恶性肿瘤的2—3%,在婴幼儿患者中,肾母细胞瘤为较常见的实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婴幼儿恶性肿瘤疾病中约占据20%。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膜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逐渐应用在治疗肾肿瘤疾病的临床上,并且具有显著效果,通过本次研究的对比分析,腹膜后腹腔镜在治疗肾肿瘤疾病时,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热缺血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同采用开放性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腹膜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值得在治疗肾肿瘤疾病的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邢增术,肖亚军,赵军.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12):1478--1479.

[2]韩精超,纪志刚,李汉忠.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32(05):302--303.

[3]邵鹏飞,殷长军,孟小鑫等.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评价[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31(10):1452--1453.

[4]王恒兵,孟峻嵩,徐宗源.腹膜后腹腔镜与开放性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比较[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12):2154--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