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式教育对提高护理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人文关怀式教育对提高护理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

李文奇

(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本科护理学1604班,山东济南250104)

摘要: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举办护理学本科专业以来,近30年的时间里高等护理教育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态度散漫、迟到逃课严重、上课睡觉玩手机的现象。经问卷调查显示,有41.5%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学习态度和听课效率的原因是“教师的授课方式”[1]。事实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仍以简单灌输为主,缺乏对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应当注重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并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充分意识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因此深入研究人文关怀教育对护理课堂与师生关系的影响,对提高护理教育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促进作用[2]。

关键词:护理;教师;授课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访谈法为主,综合运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专家咨询等方法对30名护理本科专业学生进行深入的、半结构化的访谈,初步得出学生对教师影响课堂积极性的看法。查阅有关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文献指导参与者,运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对高校护理教师的授课特点进行了梳理和详尽的描述。然后从学生对相同教师的不同授课方式的接受度进行调查,主要区别为授课过程中有无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行为,以此来了解教师授课过程中运用人文关怀式教学对学生课堂的促进作用[3]。

由于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访谈前告知受访者研究目的与意义,选择安静的场所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时间约在45至60min。从体验过两种上课方式的护理本科学生中招募了30名同意参加这项研究的参与者。参与者是根据年龄、性别和学习成绩等最大差异选择的,平均年龄20.2岁,参加者中有23人是女性。所有访谈都被录音和逐字记录,然后对访谈和现场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得出学生对教师运用人文关怀式教学的看法[4]。

数据收集是在获得与会者口头同意和签署的知情同意表格之后进行的,他们有权在访谈期间或之后的任何时候退出这项研究,并要求研究人员返还他们的录音访谈。

2讨论

高等护理本科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学生知识能力培养和为社会输送优质护理人才的重担,因此提高学生的在校课堂学习效率尤为重要。人文关怀是师生双方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5]。因此,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种提高教师人文关怀式教学的课堂方式。

2.1对话法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话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法。从本质上来讲,就是通过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倾听,来进行观点与意见表达的沟通方式,是一个互动型、开放型课堂的前提条件。师生在对话过程中能充分地表达教师的授课重点与学生的疑惑之处,确保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教学指导[6]。

2.2角色转换法

人的社会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学习而形成的[7]。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运用角色转换法。即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听讲课堂内容,以此来得出自我课堂的不足之处;学生站在教师角度体会教师备课与授课的不易。以此来换位思考,相互尊重课堂,提高课堂积极性与学生学习效率。

2.3自我提升法

人文关怀式教学对教师也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护理教师应加强有关人文关怀的理论知识学习,如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大学生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提升自我人文修养,实现对学生人文关怀教育[8]。

2.4环境法

有学生指出压抑的教室环境会迫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不愿意认真听讲教学内容。

教室环境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空间,营造一种温馨舒适、干净整洁、催人向上的教育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9]。因此适宜的教室环境也能帮助教师提高课堂积极性,为人文关怀式教学做好前期准备。

2.5有效互动法

根据护理学生的看法,教师简单粗暴的以单一灌输为主的授课方式是课堂灵活性的障碍,是增加课堂压力和焦虑的因素。护理教师进入课堂、问候学生、认识他们、回答他们的问题、

尊重理解他们,这是与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良好指标。学生表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风格对创造适当的教育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换言之,尽管课堂需要有纪律,但一个好的教师应调

动课堂积极性,营造一种亲密的氛围,这样能使学生感觉到课堂充满活力[10]。在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态度散漫的情况下,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帮助护理教师提高课堂积极性,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专业知识,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11]。此外,还建议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支持这些方法在临床教育中的应用。但我们的研究集中在吉林医药学院的少数护理学生上,因此,目前的研究推广结果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峰,陈昊,杨伟星.学校氛围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1):101-105.

[2]吕岩岩.研究性学习在护士人文修养课程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教育,2016,13(12):905-908.

[3]秦阳.护理专业学生感知带教老师关怀行为、人文关怀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状况及其关系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

[4]SIMIO.Humorinterventionprogramforchildrenwithchronicdiseases[J]ApplNursRes,2015,28(4):404-412.

[5]陈瑜.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7.

[6]蔡文博,王玲.大学生学习投入与专业承诺、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3(1):103-109.

[7]郭瑜洁,姜安丽.叙事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5-26.

[8]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9]王俊拴,赵菲.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灵魂[J].社科纵横,2013(1):148-150.

[10]王帆宇.人文教育: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J].现代教育科学2011(1):50-52.

[11]张颖.护理本科人文关怀课程设置的研究[D].承德:承德医学院,2017.

作者简介:李文奇(1997.12-),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人,本科,护理学,老年护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