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究

何小新

(琼海市嘉积第三中学,海南琼海571400)

摘要:合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中学生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力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实践

一、合唱教学的简要概述

合唱是一种集体性的艺术行为,通常由专门的指挥人员进行指挥整个合唱活动,可分为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等形式。合唱要求各个声部之间的音色的统一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合唱一般没有声部数量的规定,常见的合唱多分为两声部、三声部、和四声部等。四声部合唱多分为男高音区,男中低音区,女高音区,女中低音区。合唱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审美情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更高的价值追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性艺术活动,具有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对比鲜明的力度等特点,正是基于合唱的这些艺术专业特点,才可以培训学生精准的音准感、敏锐的听觉和优良的音乐审美能力。

合唱作为一种歌唱的形式之一,它始终伴随着人类音乐发展历史不断完善自身,有着悠远的历史。例如人类音乐发展史早期的宗教祭祀音乐、劳动号子、军队音乐等都有着合唱音乐的身影;再如中世纪西方的教会音乐,10世纪教会音乐出现复调音乐,最早者是多声部重唱或合唱,后出现无伴奏合唱赞美诗,至16世纪发展到顶峰。近年来,在全球化的影响日趋明显和信息化蓬勃发展的语境下,农村中小学的学生获得音乐经验途径也日渐多样化,但对于合唱这种特殊的歌唱形式,他们还是有些陌生的,仅仅通过为数不多的市区组织的合唱比赛才能体验到合唱的艺术魅力。通过笔者十多年的农村中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调查发现,将合唱教学融入到日常音乐教学当中去,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有着极其显著的作用。

二、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指挥的训练问题

在音乐合唱教学中,有此音乐教师对合唱队“指挥”的训练与要求存在错误的认知,并没有认识到合唱队“指挥”的重要性,即使是在合唱比赛中,“指挥”完全没有起到引领的作用。正因为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指挥的重要性,很多初中学生自然也很难认识到指挥对于乐团合唱的重要性,所以大学生都不愿担任“指挥”这一职位。

2、变声期的问题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很多学生都会在这个阶段遇到变声的问题,如果学生不懂得如何科学用嗓,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伤害自己的嗓子,造成声音的沙哑。再加上喉部器官正处于发育过程中,所以学生在合唱时发音往往比较费力,不持久。另外,男生和女生的声带发展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当女生已经进入到变声期后期,音域下降了两到三度时,很多男生才刚刚开始变声。男生之间的嗓音状况从整体来看,音域不超出11度,从儿童时期的b-d2,迅速下降到c-e1或f1。

3、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问题

一此初中生缺乏基本的音乐素养,不能够完整地认识五线谱,不能把音阶唱准,甚至很多初中合唱表演,连基本的声部都没有有效区分。这主要是因为学校过于重视文化课学习,没有真正去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家长认为练习音乐合唱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在这种应试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对于音乐合唱的态度也是敷衍了事,而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也自然无法品味美妙的音乐。

三、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具体策略

1、对学生音乐基本要素的提升

音乐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节奏、旋律、和声与音色四大要素。其一,节奏节拍:节奏节拍是指音乐作品中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规律。第二,旋律: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第三,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和和声进行。和弦通常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乐音按一定的法则纵向(同时)重叠而形成的音响组合。和弦的横向组织就是和声进行。第四,音色:音色是由发音体的材质、形状和发音体的泛音的多少决定的。

合唱作为音乐艺术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力度变化大、音响层次丰富、表现力强”。因合唱有着以上音乐基本要素特征,这就要求我们的合唱教师在平时的合唱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对合唱学生的这些基本要素的训练极其严格。

首先在合唱队组织之初,分声部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视唱练耳训练,一个老师带领一个声部对学生进行识谱能力训练,将所将要学的合唱歌曲的简谱和五线谱让学生大量演唱,达到能够独自演唱的水平,通过识谱训练,使所有参加合唱的学生都能达到熟练演唱陌生的歌曲歌谱的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并且在进行识谱训练的过程中将歌曲节奏、旋律、和声与音色等基本要素得到极大的提升。

2、纠正对于“指挥”的错误认知

首先初中音乐教师应端正对于音乐“指挥”的态度,在练习过程中突出“指挥”的引领作用。教师不仅要教会“指挥”如何正确地带领一个合唱队开展音乐合唱,同时也要教会其他学生如何看懂“指挥”的指令,进行默契的配合。音乐“指挥”和合唱队成员之间的默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多让他们相互交流,有意为他们搭建配合的平台,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磨合找到最合适的相处模式。

3、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

音乐审美三要素是听、感、赏。首先,要从“听”入手,丰富音乐审美体验。音乐的审美是靠音响刺激听觉神经来完成的,它不同于文学和美术,音乐是通过唱奏出来的,听了之后才能有审美体验,才能产生美感的。再者,要以感受为目标,强化音乐审美体验,充分感知音乐的美,这是音乐审美素养提升的关键。这种音乐审美感受能力包括对音乐外在的声、形、色的感知,也包括对音乐情感和音乐内涵的感受。最后,只有具备了会听的音乐耳朵、能感知音乐美的感受能力,才能够提高学生赏析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可通过欣赏作品的曲调、和声、节奏、力度、速度等,让听者感受音乐艺术的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听辨不同声部的交替是如何推进音乐情绪变化的;合唱中的曲调、节奏等诸要素在音乐内容和音乐情绪的变化中是如何表达的;感受音乐语言的作用,听懂音乐语言的变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发声方式

因为学生面临变声期的问题,所以教师在选歌时要注意歌曲的音域是否适合中学生的嗓音特点和性别特点,同时还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发声方式,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变声期。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合唱的基本要领,首先让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的合唱声音技巧的理念,尽快使学生掌握发声的基本要领。在新歌学唱阶段,可用轻声来练唱,一般不超过每人的中等音量为限度。对已养成喊叫坏习惯的学生,在练声时可多用母音“U”或用哼唱“M”等练习。在歌唱时要注意咬字、吐字和口型的正确性,逐步加以纠正。

结束语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必须能够真正的体现出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不断的让学生去完善自身音乐学习的各个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适当提高对于学生合唱的要求,要求他们学习和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同时经常进行音乐合唱训练。

参考文献

[1]孙文英.农村初中合唱教学和声听觉的训练[J].当代.音乐,2019(14):361.

[2]赵凯.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8(27):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