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现场监督质量提升措施论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道路工程现场监督质量提升措施论述

韦功艺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交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站

摘要:针对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在分析介绍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施工质量管理对策,为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

如今,仍有很多施工单位对质量管理不够重视,质量意识淡薄,虽然部分施工单位建立了相对规范的监督职能机构,但实际工作中并未将其落实到实处,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实际投入较少,监管力度不足,对施工质量与效率造成严重影响。实际施工中,原材料和各项资料是保证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需要将施工单位优秀与否、能否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按期完成施工、各类原材料和资源的实际配置是否合理作为评定标准。但当前,很多施工单位都未能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增加额外成本。公路里程数不断增多,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形地势条件越来越复杂,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越发严格,进一步凸显出质量管理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为了追赶工期,很多施工单位都未能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开工,导致在施工中产生各种问题,产生质量与安全隐患。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快速发展状态,建设压力逐渐增大,施工难度大幅增加。另外,因现有质量管理制度相对落后,导致质量管理根本无法满足实际要求。比如开工前的测量放线工作十分容易产生问题,材料费用等的控制较为松懈等。

2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2.1施工前质量管理对策

2.1.1形成质量第一的思想

施工开始前,为确保质量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经理部应以相关工作方针与质量目标为依据,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学习和教育,从而为正式施工做好准备。1)对工程的合同文件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认真学习,将岗位职责落实到位。进入施工现场之后,组织相关人员对工程合同文件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学习,根据文件精神和工程特点,明确质量责任,确立岗位职责,编制合理、可行的工作计划,保证质量管理可以顺利开展,并收获应有的效果。2)单项工程施工开始前,应对施工人员做好教育培训,并予以严格考核,确保施工能够按照设计和相关规范进行。采用教育和考核的方法,全面实行持证上岗与挂牌作业。3)单项工程施工开始前,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材料、设备、工艺技术和检测方式等进行检查,保证其合理性与可行性,确认合格以后,正式开始施工。

2.1.2编制质量计划

明确项目具有的特征,确立目标和相关标准;学习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以项目组织结构及其特点为依据,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具体应用方法。对于独立项目,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调整,对质量目标与要求进行逐层分解,将质量计划与实施步骤逐层深入落实,且必须落实到个人。各层次的资源实际分配、职责及权限都应得以明确。此外,对于质量管理计划,必须做到简明扼要,容易操作。

2.2施工中质量管理

2.2.1做好目标管理与质量预控

质量目标首先要符合合同各项要求,其次要符合质量计划。比如,合同中确定的质量等级需要达到优良,但施工单位为适应市场,需将工程确定为优质工程,则要将质量目标定为优质工程,并严格按这一标准进行设计和质量管理。先严格按照分部分项基本原则,对质量目标开展逐层分解,确定分部及分项质量目标。再根据不同分项技术要求,结合施工难度及现有技术水平,明确质量管理及日常监控关键点。分项工程开工前,切实做好书面交底,制定有效的质保措施,并召集相关人员开展全面交底工作,使相关工作人员正确认识目标及自身职责。针对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以及缺乏经验的分项工程,须事先做好人员培训,采用试验等可行的方法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针对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难点,通过QC活动小组来实现攻关。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样板引路”这一措施,也就是在分项工程开工前,先组织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人进行样板工程施工,即执行“首件产品”签认与推广制度。样板经验收确认合格后,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现场观摩活动,确保班组的所有人员在正确认识质量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相关经验,向班组进行更为深层次的培训与交底,以此实现质量预控,尽可能少走或不走弯路,达到一次性成优的目标。

2.2.2人员、材料和设备控制

1)人员是工程建设参与者,也是质量创造者,所以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应将人作为核心,将人作为质量管理工作动力,充分调动人们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强化人员责任心,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2)工程产品是由各类材料构成的,它对工程质量管理也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3)机械设备是使施工达到机械化的主要标志,也是实行现代化施工的重要因素。机械设备对项目进度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必须选好并用好各类机械设备。

2.3质量管理措施

2.3.1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合同管理

1)首先应构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为将质量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构建科学、合理的保证体系。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应以现有的保证模式为依据,构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新保证系统,制定质量手册,确定相应的质量方针,并保证其可操作性、系统性及协调性。2)强化合同管理。对于监理工程师,开始质量监理后,应先对质量管理是否具备技术标准、完善的体系及检验制度等进行审查,同时督促施工单位将其落实到实处。另外,还要对施工设计与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查,对材料与设备等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防止发生质量事故。

2.3.2不断完善监理制

实践表明,采用工程监理,可以有效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对保证质量和工期都十分有利,能从根本上杜绝粗制滥造和偷工减料。然而,因监理制在我国的推行时间并不长,所以亟需在实践过程中予以完善。1)对监理管理进行规范。严格执行监理工作的持证上岗制。2)做好监理人员业务培训。保证监理人员综合素质,以此解决部分监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足和缺乏监控能力等实际问题,使所有监理人员都能胜任各自的工作。3)积极培育监理市场。对于监理企业,它是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企业,必须单独存在,不可挂靠。4)采用招投标的方法选择建立单位,坚决抵制同体监理。

2.3.3积极推广新技术,全面加强质量管理

1)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2)提高质量意识,完善质量法制观念,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质量管理及监理进行强化。3)对质量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完善,构建将制度作为基础,将建设程序作为纽带,将保证工程质量作为目标的运行机制。4)设计和施工等各参与方都应构建完善的质量体系,同时通过体系认证,确保质量管理更为有效和科学。

3结束语

对道路工程而言,质量是生命线,质量责任大于一切。通过对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的不断加强,使工程质量切实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及标准,是道路工程领域永恒不变的主题。同时,工程质量也是施工单位自身素质的直接体现,是施工单位管理水平的标志,如果工程质量较差,则施工单位的经营和发展必定受到影响。不断提高施工质量水平,对施工单位建设单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永胜.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交通世界,2018,25(21):150-151.

[2]刘亚峰.道路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6(12):234-235.

[3]李成扉.道路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13(31):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