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转型升级之美丽生态牧场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畜牧业转型升级之美丽生态牧场建设

吴佩琼

吴佩琼

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浙江省313012

摘要:畜牧业一头连着人民大众的餐桌,是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另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口袋,是关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更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战略产业。

关键词:畜牧业;美丽生态牧场;建设

引言

目前,我国的养殖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养殖环境明显好转,但是,保留的规模生猪养殖场在布局、设施、制度、生产、绿化、畜产品安全以及养殖业主的思想观念、养殖方式与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我市按照“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环境整洁、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生态牧场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快建设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

1畜牧业转型现状分析

1.1投资建设成本高

实施“畜牧进山、养殖上山”战略,鼓励在不易产生水体污染的荒山、缓坡等建设规模畜禽养殖场,虽然有效减轻了环保压力,但直接造成养殖场前期水、电、路三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提高,投入大。同时因推进“养猪上楼”零排放模式,据测算,该区相同规模的猪场投资额度约为金华地区的两倍,投资业主资金压力大,对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极为不利。

1.2适养土地落实难

由于山区大多数适养地块被划分为公益林或基本农田,难以用于养殖。虽然经济林可用于养殖,但按省林业厅要求,业主须缴纳极高的林地植被恢复费,收费标准按种植种类的不同分别定为10~30元/m2不等,极大地抬高了业主的投资成本。

2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美丽生态牧场建设策略

2.1打造“安心”工程,助推牧场“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在生猪整规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理念,通过制定整治目标和措施,全力消除隐患,实现牧场“精细化”管理。

一是与养殖场户主签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承诺书》,强化养殖场主体责任意识,担负起主体责任,切实履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义务。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对全市猪场开展“查死角、除隐患”专项整治,即查满溢渗漏死角、查废弃物治理设施、查偷漏排隐患、查生猪超养复养、查猪场环境卫生、查安全生产情况。

三是乡镇、街道建立网格化监管队伍,落实“一场一干部,一周一巡查”机制,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要求养殖场建立档案,切实将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实现高效、安心、有序生产。

2.2构建“惠民”工程,帮助农民“钱袋子”鼓起

在控制生猪养殖规模的同时,综合施策,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帮助农民鼓起“钱袋子”。

一是充分发挥该市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引导生猪退养关停户转型创收,鼓励农民发展中蜂、乌骨鸡、白耳黄鸡等特色养殖业,

二是主动对接“北牧南移”项目,引入新疆肉羊循环经济产业链,拓展畜牧业发展渠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采用“三位一体”(公司+合作社+个人)和“五统一”(养殖、技术服务、种羊、信贷支持、销售)的产业组织模式,促进项目区农民增收致富。以某牧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年存栏湖羊60万只养殖基地项目需要牧草(皇竹草)2.4万亩,以每户兼职种牧草3亩,年出售牧草80t,收购价0.20元/kg计算,每户年增收1.6万元以上,项目共计带动农户8000户年增收1.28亿元以上。同时,该公司还采用农户承包羊舍养殖湖羊,公司集中管理的经营模式,预计可带动农户200多户承包羊舍养殖,年承包收入可达12万元。

通过“多元化”发展的有益探索,牧场不仅实现了“美丽蝶变”,畜牧业产业链条得到了有效延伸,同时还致力于观光旅游畜牧业与现代生态畜牧业“相生融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让畜牧业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农民。

2.3实施“84331”工程,提升牧场“整体化”形象

以实施“84331”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养殖污染治理,创建美丽生态牧场。

一是要求养殖场做到八项承诺,监督公示牌、简介布局牌、治污工艺流程说明牌、管理制度牌公开;生产区、生活区、治污区分离;绿化、洁化、美化配套;悬挂美丽生态牧场标识。

二是通过在生物发酵床“零排放”技术首创地石门镇召开生猪养殖场生物发酵床治理模式推介会,增强养殖主体意识,要求养殖业主按照“规范、生态、美丽”要求,投身美丽生态牧场建设。

三是通过养殖污染改造提升、“84331”工程实施,推广“零排放”治污技术等措施,改变人们传统印象中臭味漫天,满地污水,猪粪满场的猪场形象。例如绿业有限公司柴村猪场以“场区建设美、环境生态美、品牌文化美、设施配套优、生产管理优”标准,利用建在海拔250m林区的有利条件,自然防疫作用明显优势,加快牧场绿色发展步伐。猪场占地150多亩(1亩=667m2),绿化面积达76%,建筑面积3万m2,在第一批省级“美丽生态牧场”评选中,荣获省级美丽牧场荣誉称号。

2.4资金扶持要到位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生态化发展,是为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共赢。对于环评不合格的企业,能改造的整改,不能整改限期拆除。对于分散的养殖场,建议集中政府及民间力量,建立粪污处理中心。推广养殖粪污综合利用PPP模式,按照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部分购买服务、养殖户部分承担治理费用、企业或社会化服务组织运作的模式,开展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沼液贮存和异地资源化利用等设施设备建设。

2.5创新模式,堵疏结合,减污转型力求实效

2.5.1探索新型治理模式

探索推广“水禽岸养”模式改善生态水环境,利用小水池、喷淋等方式提供必要用水,建立粪污水处理系统,有效减少对水域水质的污染。目前全县38万羽浙东白鹅、蛋鸭已全面实行岸养。在国内率先试验“海水养鹅”模式,实现生态和效益双赢。探索推广发酵床养殖7家,通过有机垫料吸收、分解猪粪尿,在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的同时又产出优质有机肥。改造猪场自动控制饮水器26家,引入粪便一体化有机肥生产设备5台,改人工清粪为自动刮粪,从源头减量着手解决污水臭气问题。

2.5.2深化排泄物综合利用

深化“五水共治”,推进“农林牧渔结合、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种养模式,推广“猪—沼—作物”和“猪—粪便收集—有机肥加工”等生态循环模式8万余亩,实现畜禽排泄物生态消纳。加大沼液浓缩技术研究,开发出省内首个“腐植酸浓缩沼液有机液肥”产品,建成沼液浓缩生产线2条、畜禽有机肥加工厂4家。探索建立沼液物流配送社会化服务体系,采取“协议配送、政府补贴”政企联动运作模式,委托企业实施沼液物流配送,年消化畜禽排泄物12万吨、配送沼液5万吨以上。

2.5.3统筹用地破解难题

正确处理“五水共治和产业提升”的关系,在全省率先提出统筹畜牧业发展用地思路,着力破解畜牧业发展空间和资源制约难题。目前已在县内南、北两块滩涂落实畜牧业发展用地3700亩,用于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畜牧产业园区。其中北面道人山地块规划发展畜牧种业,结合围涂区农业旅游,打造集畜牧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农旅结合”生态美丽牧场;南面黄沙岙地块规划打造现代化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大型规模化生猪、蛋鸡养殖园区,并配套种植和水产养殖,形成循环利用、立体生态种养格局。

结语

总之,美丽生态牧场建设改善了养殖生态环境,规范了饲养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不但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使养殖业主获得丰厚的回报,而且还能获得较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已建成20个美丽生态牧场,其中绿业有限公司柴村猪场已被评为省级美丽牧场,计划五年内实现规模猪场美丽生态牧场建设全覆盖。

参考文献:

[1]金大春,翁长阳,金叶舟,等.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思考与举措[J].浙江畜牧兽医,2014(4):30-31.

[2]庞林海.关于休闲畜牧业的前瞻性思考[J].浙江畜牧兽医,2014(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