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联合治疗100例冠心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1

中西医联合治疗100例冠心病

陈宸

陈宸

(达州市通川区西圣寺社区卫生服务站四川通川635000)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10~2010年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为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通心络6粒,3次/日,口服,观察疗效及愈后。结果:B组疗效明显高于A组。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患者近期及远期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关键词】冠心病;中西医联合治疗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其疗效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患者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受损明显,同时平滑肌细胞在血管受损后增生、迁移更强、更快,易于形成血栓,导致严重的后果[1]。目前,常规的用药已经进入一个平台期,而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冠心病是一个新的方向,本研究应用中药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联合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2010年100例冠心病患者(选择均参照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A组为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通心络6粒,3次/日,口服。其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33~82岁,平均(64±7.7)岁,两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A组患者术采用传统冠心病的治疗模式,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6粒3次/日,观察临床疗效。

1.3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年内发作次数判断疗效,未发作为显效,发作2次以内为有效,超过2次为无效。

1.4随访: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部分患者进行了解患者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A组50例显效30例(60%),有效10例(20%),无效10例(20%),总有效率80%。B组50例中显效32例(64%),有效12例(24%),无效5例(12%),总有效率88%;中西医结合联用组总有效率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见表1。

3结论

当代医学对于冠心病的研究不胜枚举,对于及机制的探索和治疗的研究仍在继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导致冠脉病变有自己的特点:斑块炎症反应更加普通,强烈,致使斑块更趋不稳定,病变弥漫,左主干病变形成之前,分支血管可能已广泛受累,管腔普通纤细,管壁僵硬,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受损明显,抑制平滑肌增生的能力大大减弱,同时平滑肌细胞在血管受损后增生、迁移更强、更快,血小板在粘附能力更强,更易于形成血栓,危及生命。冠状动脉病变更趋复杂、多变,钙化病变以及弥漫性病变更加普遍,西医的治疗在当代医学已经进入了一个阶段性的平台期,介入手段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其有创性和价格的昂贵,尚不能普及,因此,对于祖国传统医学的研究提到了新的高度。

国内大量研究证实,我国的中药(包括单体、复方制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心络胶囊是运用中医络病学说,在益气活血化瘀、搜风解痉通络的治法引导下,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胶囊。主要成分为人参、水蛭、全蝎、蜈蚣、蝉蜕、土鳖虫、赤芍、冰片等,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研究发现[2]:通心络胶囊可减少丙二醛合成与释放,从而减少自由基生成,并加速自由基清除,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葛均波等研究也发现通心络胶囊可增加GSH—PX活力,减少HDA生成,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通心络胶囊可增加NO的合成与释放,可减少内皮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改善微循环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通心络胶囊剂静脉可显著降低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风险及事件,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但仍需要更多的中西药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实验,来佐证及证实,发展传统医学。

参考文献

[1]乔树宾.心血管介入治疗高级培训教材[M1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73.

[2]陈维养.陈可冀医学选集I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3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