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艾尼江•,吾买尔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艾尼江•吾买尔新疆焉耆县永宁镇小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学生眼、耳、脑、手、口的全身心活动,才能使学生处于探索求知的状态,才能在求知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想象和创造性的发展。义务教育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它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花更多精力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景,设计研究途径,树立假说,诱导推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结论。这样的讲授方法有望使学生发现、理解、掌握科学形成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让学生快捷地懂得这些成果或者沿着一条“简洁、顺畅的道路”,重复推演一下当初科学发现的过程,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意地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是十分有益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问题”的序列之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增进创新技能。采用“解决问题”序列的教学过程,一要注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要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前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且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而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吸取知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就要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老师面对学生的数学现实,多就地取材,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采用“你说这事该怎么办?”“说说你的理由?”“你认为哪种方式好?”等之类的语句,将学生推向前台,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热烈的挑战之中,让学生感到问题的解决,是大家深入探讨通过寓教于情境之中,让学生把学习当作自我的一种主体行为,促使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从而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数学教学的必要形式,能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成败的关键。知识和能力不能光靠传授,学习过程是学生重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必须随机应变,不能死按预先设计好的套路施教,特别是当某学生的叙述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时,教师应努力将其转成可以传递的信息。

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追求把教学内容讲透讲深,课堂教学模式则是“复习——引入——特授——巩固——作业”,这在客观上占据了学生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新课程针对传统教学的缺陷,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求将“教师主导”尽可能地让步于“学生主体”,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教”必须服务于“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下,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遵循“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问”。课堂教学要多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组织形式为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在平等互动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积极自由思考,让学生大胆发问,主动探究,当学生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当学生提出结论的有力支持者、辅助完善者,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其学习的促进者,感到教师是他们学习上的亲密朋友。

扩大学生信息吸纳量,激发学生产生新思想。戈登•德莱顿说:“一个新的想法是老要素的新组合”。“最杰出的创意者总是专心于新的组合”。由此可见,拥有丰富的信息,并且善于组合它们是创造者产生新思想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狭隘的“单科”思想,确立各种知识相互贯通、渗透和融合的意识,为学生广泛联想、移植、改组所掌握的知识,从而产生新念头,提供丰富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尝试各种各样的新组合,激发其新思想的诞生。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现代创造理论表明,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经过心理的“烘热期”和“脑风暴”后的“顿悟”。因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