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儒商的现代化转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新儒商的现代化转型

王思佳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浙江师范大学,321004)

摘要:儒商在我国古代就存在,指的是把“儒”的精神与“商”的职业相结合的商人。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与我国商界道德问题的凸显,“新儒商”的现代化转型迫在眉睫。本文从新儒商要具备“三商”:“智商”、“德商”和“胆商”;新儒商转型的必要性和新儒商如何转型来探究。

关键词:新儒商;现代化;转型

一、从儒商到新儒商

《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以现在的角度来理解:“儒”是“人”和“需”的组合。儒商是指把“儒”的伦理和“商”的职业有机结合的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儒商既生产商品,又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品格和商品经济的意识在他们身上融为一体。[1]中国传统伦理与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而儒家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许多人认为儒家文化轻视商业,甚至将儒家与商业对立起来,其实大多是来自对儒家文化的误解。孔子并不以言利、言富为耻,只是不接受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利益和财富罢了,他主张的是义以生利,也就是用道义的方式获取利益。

当今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日益崇尚“儒商精神”。近年来,“新儒商”一词也应运而生。何为“新儒商”?关键在于对“新”如何界定,从时间上看,这里的“新”是与“旧”相对应的,即新儒商必须摒弃旧儒商具有的宗法性等缺陷。从空间上看,新儒商则必须超越地域的狭隘性。新儒商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特殊群体,“新儒商”是指具有全球化视野和现代化管理意识,又能秉承儒家传统美德的商人。简而言之,这样的商人就要具备所谓的“三商”:即“智商”“德商”和“胆商”。

二、儒商转型的必要性

从全球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一方面,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再一次证明,世界经济秩序需要注入更多的道德基因,需要更多具有其他文化特质的新兴经济体参与构建。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包括整个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东南亚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形成的“新儒商文化经济圈”逐渐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纵观国内,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趋利性和自发性。市场经济的主体即商人不注重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有些商人甚至为了自身的物质利益而置伦理道德于不顾。利益驱动所形成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在经济活动中有所抬头,“舍本逐利”、“舍义取利”导致商业道德失范、商业诚信缺失的现象日益严峻。如果任由市场经济所倡导的价值观发展,整个经济生活,甚至整个社会生活将会一片混乱。今天人们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老百姓变成了“老不信”。我国在市场经济时代所面临的这些道德困境,根本原因是社会价值体系的不健全。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关心社会,承担社会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今天应该从法律和道德,也就是从儒法两个方面对市场经济进行规制。儒商精神就是从道德方面来加以引导。所以在当代市场经济背景下弘扬新儒商精神,恪守诚信为本的道德准则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新儒商转型的途径

(一)重构新型商业伦理,最终达到义与利的统一

以前大多数人认为,义和利是矛盾的,成语即见利忘义。实际上,义和利并不矛盾。新儒商的现代化转型就是要解决儒学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现代的经济发展使企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协调社会责任和企业盈利。这实际上就是利和义的关系问题。新儒商强调见利思义、以义取利、以利济世,增强企业的“德商”。

商人追求利益无可厚非,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当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再加上市场自身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这种目光短浅的做法也使企业面临倒闭等风险。如果任由不受任何道德的约束,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不容想象。因此,企业追求利益,关键在于同时要注意与其他商人和消费者和谐共处,不能只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要兼顾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儒商大都乐善好施,博施济众,以商业利润服务社会,因此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也使企业走上义利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古有陶朱公范蠡致富后不忘回报乡亲、把财富用来救济家乡贫困的老百姓;现代社会中富商用捐献回馈社会的做法,也给“新儒商”人格的重新塑造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先生曾宣称“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他先后在四川、青海、西藏等地捐资创建了200多所希望小学,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尤其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时间出钱出力支援灾区,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新儒商的特征就是以义取利的理性主义,义即公正合理。儒家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道德准则是保证当代市场经济本身健康稳定发展的原则规范。在企业的竞争中保持和谐,坚守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念,在自己获利的同时,考虑到别的企业的利益,不趁火打劫,把别的企业置于死地。营造良好的环境,实现双赢。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注重人文关怀,推崇儒商的仁政管理模式,增强职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新儒商走出去,借鉴国外先进模式

中国的企业仅仅是立足于本国的发展是不够的,新儒商的现代化转型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纵观新儒商的成长道路各不相同,创业的经历各不相同,但只要细加研究,我们便会发现他们身上共存的优秀品质:比如,锐意创新,善于借鉴西方好的管理经验和科技成果等,这些优秀品质也是新儒商身上所必备的。

西方国家的企业发展较早,管理经验丰富。新儒商的转型可以参考西方国家的社会企业发展。社会企业是兼具社会性和营利性的新型企业,是通过生产、销售、服务等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标的第三部门。社会企业对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企业的发展体现在“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两方面:社会企业在经济层面的发展体现在产品和市场两方面;社会企业在社会层面的成长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吸纳新增就业人口、缓解贫富差距、保护环境、增加社会福利等可感知、可观察的新增社会价值。中国的新儒商应该培养现代“胆商”,就应该使儒家之“勇”从“仁”的内涵中适当剥离出来,给“胆商”一定的独立性,走出去,借鉴西方优秀企业的管理技术经验,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训。企业可以用创新的理念和精神开展活动,如一些领域已形成的一些公益慈善品牌,可以在尝试中扩大其影响,体现新儒商的仁者爱人。国家也应该借鉴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等成功案例,可以发现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具有开创力的创新精神营造实践、开放的社会环境以及积极地宣传企业。同时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加快产品科技开发步伐,使之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其次,要鼓励企业开展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劲宇.论儒商精神及其现实意义[J].世界经济情况,2007(11):88-91.

[2]梅春英,徐学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新儒商精神[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6(3):103-105

[3]王艳,王瑞辉.当代市场经济潮流中儒商精神的缺失与儒商文化的现代意义及其践行[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46-349.

[4]房秀丽.试析孔子义利观与新儒商商业伦理的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3):49-52.

[5]金仁仙.韩国社会企业发展现状、评价及其经验借鉴[J].北京社会科学,2015(5):122-128.

[6]沙勇.社会企业:理论审视、发展困境与创新路径[J].经济学动态,2014(5):49-56.

[7]余晓敏.社会企业的治理研究:国际比较与中国模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6):1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