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生,唤醒内心的种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研究学生,唤醒内心的种子

李晓燕

李晓燕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育新小学236000

摘要:有些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孩子缺少关爱,性格出现各种问题。相反,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在这样的溺爱下长大的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吃苦耐劳、努力奋斗的精神,没有担当和责任心。那么学校和老师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教育的前提是研究学生!

关键词:研究责任唤醒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沿袭至今,依旧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只有研究学生才能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融入爱才能更好地诠释教育。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孩子多一份爱、多一份责任感,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愧对教师这个称号。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只有爱的阳光才能把坚冰融化,只有爱的雨丝才能使枯木逢春,只有爱的神奇才能点石成金!

一、研究学生就是了解

懂孩子,就从了解他开始。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呵护关怀孩子,才能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教给孩子们知识固然重要,可关注了解孩子们的性格成长也很重要。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一声来自老师的鼓励,正是这一句不起眼的鼓励点燃了孩子心中的明灯,学生定会受到鼓舞。身为一个教育者,我认为走进孩子的心灵比什么都重要。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多了解我们的孩子,他会向你靠近,也会感觉到你对他的爱,他自然就会尽力地学习。

了解学生的过程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才能不断地达到相互了解,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同时只有在不断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进而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与迷惑,才会更加体会到学生需要关怀、帮助、指导。

二、研究学生就是关怀

我们都知道万物离不开阳光的普照,有了阳光,花儿才能绽放;有了阳光,万物才能生长。所以,有了阳光,才有了灿烂的世界。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

三、研究学生就是尊重

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尊重他们的想法。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心的交谈、悉心的照顾、耐心的帮助,了解孩子心灵的需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很丰富,尊重信任孩子,意味着爱护他们善良美好的心灵。爱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甚至会伤害孩子。只有学会尊重和信任,我们的教育才能走向成功。

四、研究学生就是责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似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似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心似水,滋润着你我的心田。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我们每天做的就是这一件件平凡而细小的事,这些小事却连接着千家万户,连接着祖国的未来。人们都说:爱是一种奉献。其实爱除了是一种奉献以外,它还是一种责任。很多时候爱不仅仅包含着奉献,而更多的是责任。教师是平凡的,教师的责任也是重大的。让我们引领孩子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引领他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让他们迎着朝阳快乐飞翔。我班有个孩子叫马帅,特别爱打游戏,爸爸妈妈没办法就对孩子进行打骂,长时间父子之间都不说话。我和他的家长沟通,说服家长不能打骂孩子,要耐心说服教育孩子。后来马帅经过我的教育,终于戒掉了网络游戏。戒掉游戏的马帅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进步。比尔盖茨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每一位学生负责,让他们健康成长。

教育是需要用爱心浇灌、用热情燃烧、用智慧点亮、用无悔坚持的事业,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用心教诲学生,用情培育学生,这样才无愧于我心,无悔于我的事业。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面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退缩、不回避,会以积极的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迎接各种问题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吴慧珠主编《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2]林崴编著《“留守孩子”心理健康常识》.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0年,10月。

[3]郑维康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4]苏英姿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途径的探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04: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