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林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林佩

林佩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凤山镇中心小学,537605)

摘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相关的生活情境,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数学知识的深层运用。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可以发现数学的踪影,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回归于生活。教师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笔者在深入分析生活情境教学法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何积极作用的前提之下,阐释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进一步研究了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应用

我们都知道,缺乏兴趣的学习是枯燥而乏味的,再加上,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性较强,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如果教师再让学生进行生搬硬套的学习,显然,学生是很难学好这门学科的。因此,教师要设法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由生活情境入手,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形成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这种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积极地去学习和理解抽象而复杂的数学知识。

一、探究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天真活泼,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有时会出其不意地给教师一个惊喜。在数学教学中,单一的计算方法的讲授往往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使他们觉得课堂较为枯燥和乏味。再者,在新课标提倡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在这一方面,教师在小数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能够较好地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将生活情境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由浅到深地理解数学定理和公式,还能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所以,教师将生活情境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的应用案例,但是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对许多数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所以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将生活情境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生活情境的引入,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像日常生活一样生动有趣,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数学,还能够使其养成主动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教师将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师可从生活中体现数学知识的点滴小事入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思考,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将生活情境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生活情景的设置不能过于冗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但是,在将生活情境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生活情境的设置不宜过于冗杂,否则将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地设置生活情境,将不必要的情境删去,从而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使得生活情境的教学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第二,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必须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设置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有的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衡量,所选取的生活场景没有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便不容易理解,这样的生活情境的创设将变得没有意义。

三、创设实效性生活化情境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创设实效性生活化情境。所谓实效性生活化情境就是要让情境的创设以“数学学习”为主,而不是为了情境而生硬地创设情境。要实现生活情境的实效性,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标的要详细化,从知识体系、情感体系和技能体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就能够依据具体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来设计生活化情境。例如:在教学《10以内口算加法》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就是能够熟练完成口算,学生的学习基础稳定,很多学生都有这方面的口算能力。所以设计了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进行“打靶结束,统计环数”的情境游戏活动,学生模拟读靶员,然后进行迅速的20以内的口算计算活动,这样的生活化情境下,小学生积极性较高,淡化了数学的枯燥与抽象,让数学变得生动灵活。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把学生头脑中相关的知识经验尽可能多地抖出来,使它们置于学生注意力可能搜索的范围之内,生成新的思维演进路径,引发其富有创见的数学思考。

四、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旨意在进一步拓宽数学学习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也要尽可能地生活化,保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首先,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灵活使用,让所教内容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教材上设计了楼房排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序号的特点,但是由于是农村小学,很多学生不了解楼房的情况,为教学带来了难度。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灵活使用教材,将习题的内容改编成为“了解班级序号排列方式、了解学号排列方式”等内容,降低难度,形成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其次,教师进行知识讲解时,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将知识整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教学和巩固。例如:在讲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班级里最近一次测验的成绩进行分析,进而找出其中的中位数、众数,求出平均数,对这三方面的知识点都进行了巩固学习。事实证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不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灵动、富有情趣。

五、展示设疑激趣的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的创设还需要考虑到能够设疑激趣。首先,要保证生活情境之中有疑问点。目前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都会设计“主题图”,这些主题图之中都蕴含了很多数学问题,教师要积极利用,保证学生能够将主题图的数学问题都找出来,设置疑问,解决问题并且完成学习目标。其次,要保证生活情境是有趣的,是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的。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教师通过播放足球比赛片段创设生活情境,然后得出:“角度大,球不易被堵,容易进”的理论,从而引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指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相关呢?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一下子变得活跃,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很多生活情境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得到完善。另外,生活情境的设疑激趣作用要积极运用到知识导入环节、例题讲解环节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时,通过生活当中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增强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和诱思性,,让问题情境更新颖,使学生疑中生趣、由疑激思,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创设实效性生活化情境;教学内容也要尽可能地生活化,保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生活情境的创设还需要考虑到能够设疑激趣,最终确保生活情境的利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形成数学灵动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黄赞平.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分析[J].亚太教育,2015(4):38.

[2]石广杰.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设计的原则[J].吉林教育:综合,2014(9):81.

[3]陈达.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策略的探讨[J].中华少年,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