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5.12冶苯槽罐车泄漏突发环境事件案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野5.12冶苯槽罐车泄漏突发环境事件案例分析

陈奎章

陈奎章CHENKui-zhang(徐州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徐州221018)(XuzhouEnvironmentalEmergencyandAccidentInvestigationCenter,Xuzhou221018,China)

摘要院2012年5月2日,310国道铜山区大彭镇境内发生了一起危化品交通事故,笔者称其为“5.12危化品槽罐车泄漏突发交通事故”并亲历整个环境应急处置过程,现加以总结,提出建议,为今后处置类似事故提供参考。

Abstract:OnMay2,2012,atrafficaccidentofdangerousgoodshappenedonthe310nationalhighwayintheDapengtown,Tongshandistrict,theauthordescribeditas"5.12emergencytrafficaccidentfordangerousgoodstanktruckleakage".Theauthorexperiencedtheentireprocessofenvironmentalemergencydisposal,nowsummarizesitandputsforwardsuggestionstoprovidedreferenceforthefuturetreatmentofsimilaraccidents.关键词院危化品;交通事故;环境应急处置;案例分析Keywords:dangerousgoods;trafficaccident;environmentalemergencydisposal;caseanalysis中图分类号院X830.7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7-0313-02

0引言2012年5月2日凌晨3时30分,在310国道铜山区大彭镇31铁道口西约100米处,一辆运输苯的槽罐车因大雾发生交通追尾事故,该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约28吨苯溶液泄漏,其中大部分苯被路边沙土吸附,少量进入310国道南侧的大寨河;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和中毒情况。接到通知后徐州市环保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由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业务技术骨干组成的工作组赶赴现场,配合铜山区政府及市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采取的应急措施淤公安交警对高速公路事故段暂时封闭;于消防队员对泄漏处采取喷淋措施,防止火灾或爆炸发生,减少挥发;盂采取围封堵措施,并用沙土吸附苯和喷淋废液;榆对污染水体进行拦截,铜山区有关方面立即对310国道南侧的大寨河上游进行落闸,利用事故地东100米的坝体把污染水体控制在一定范围。

2应急监测2.1现场调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工作人员身穿防护服、佩戴安全面罩呼吸器,负责对污染源环境影响进行调查,及时了解污染物的分布状况、掌握现场污染发展趋势。

2.2监测布点徐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根据苯槽罐车泄漏事故现场情况以及急电气象台了解气象参数,分别在大寨河的事故发生地及事故地上游100米、下游100米、下游200米、下游300米五处采集水样,监测项目为苯系物;在事故地点及事故地东100米、东200米、东300米、西200米五个地点采集气样,监测项目为苯系物;进行加密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2.3现场监测工作人员主要携带仪器,对事故现场各监测点采集水质和大气样品,并用便携式现场监测仪器进行现场监测,同时做好防护工作。

3监测结果与评价3.1监测结果3.2评价淤事故发生地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污染严重,超标11.8-190倍(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1979)表1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但范围不大,仅局限在事故现场;污染区域苯系物平均监测浓度基本不超标,对周围居民影响不大。

于由于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项目中无苯系物,故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作为参考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事故地苯最高超标1139倍;甲苯超标230倍;对-二甲苯超标1.56倍;间-二甲苯最高超标6.3倍。范围仅局限于事故地约100米范围内,未发现有扩散的趋势。

4后续应急处置工作淤2012年5月3日铜山区政府邀请了5名专家在铜山区大彭镇组织召开了310国道铜山区境内苯槽罐车泄露应急处置专家论证会,专家组经现场勘查和认真讨论,形成了应急处置的初步意见。

于铜山区政府按照专家提出的应急处置方案,首先将受污染土壤连夜集中收集后运至我市两家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其次落实吸油毡等应急物资,并组织人员采用吸油毡对受污染水体进行应急处置。

盂铜山区政府有关方面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了一系列的应急处置工作,从5月5日起事故地及事故地上下游各监测点位水质监测结果各项指标连续三天稳定达标,说明水质已趋于稳定、应急处置工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终止本次苯槽罐车泄漏事故跟踪应急监测。

5经验与思考本次事件是由危化品交通事故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事故,由于启动环境应急预案及时,措施得力,事故得以妥善处置,未造成人员伤亡。总结本次事件的应急处置的体会:5.1应急保障是环境应急成功处置的根本及时解决应急保障工作,决定了应急处置工作的成败。包括资金保障、物资保障、人员保障等。由于追尾肇事车主做为这起次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责任方(此次追尾交通事故的责任方),其没有能力承担应急处置的相关费用,为确保省、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得到及时落实,市财政特拨付了专项经费,确保污染治理工程顺利进行,为最终妥善处置好310国道苯槽罐车泄漏事故提供了保证。

5.2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是应急处置的核心启动应急预案后,要求环保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部门内部应急预案,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做好应急响应的各个环节的工作。310国道苯槽罐车泄漏事故引发次生环境污染事件成立了由铜山区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应急指挥部。指挥部由政府牵头,环保部门做好参谋,这样政令畅通、快速高效,是成功处置根本保障。

5.3启动专家研判机制是应急处置的重要技术支撑环境应急处置,事关重大,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更应该尊重科学、尊重技术。本次事件我市及时邀请专家在铜山区大彭镇组织召开了310国道铜山区境内苯槽罐车泄露应急处置论证会,专家组经现场勘查和认真讨论,形成了应急处置应急处置方案,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5.4加强部门联动,提高应急效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不仅要解决应急监测及处理处置,还要实行紧急救援与做好善后工作,把污染事故的危害减至最小。应急依托政府应急办,在政府部门统一领导下,协调各方面人员密切配合行动,建立起由部队、公安、消防、卫生、安全、邮电和环保等部门参加的通讯、指挥、监测、救援等系统,才能有效工作。

参考文献院[1]刘砚华,魏复盛.关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J].中国环境监测,1995,11(5):59-62.[2]张延竹.国内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概况[J].浙江化工,2006,37(7):9-10.[3]陈占峰,谢一帆.突发环境事件下的环境风险治理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x).[4]陈新,张华东,陈荣光,等.开县特大井喷事件及严重后果成因与反思[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19-233.[5]郭太生.灾难性事故与实际应急处置[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6]陈静,华娟,常卫民援环境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