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程显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程显国

程显国

◆程显国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范公小学2562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德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盖的原则。如《落花生》一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向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的教育;《开国大典》是要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养花》是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情操等。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的主渠道。

但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小学语文教材明显不同于品德教材,品德教材的德育意图几乎是直述给学生的,单从课文标题上看就十分明显,比如《为祖国而学习》、《要关心国内外大事》等等。而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德育时,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来加以渗透。下面我介绍几种方法:

1.“设身处地”法

通过采用心理换位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改变角色,这样可使其与作者、主人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容易把对文章中思想内容的学习变成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让学生想象假如自己就是邱少云、设身处地地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我”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学生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感受,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身临其境”法

通过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动过程,把抽象的文字符号描述的事物还原,形成相应的新形象,可以增强学生置身其中的感觉,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文章的描写很优美,但学生并未真正到过桂林,为了更好地激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就可以先出示中国地图,了解桂林在祖国的位置,再结合课文朗读,观看漓江水的录像,以图画再现情境,使学生在有形、有声的画面中直接感受漓江水的风光之美,仿佛身临其境,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漓江水的特点,更能动之以情,感受祖国河山的秀美。

3.“朗读体悟”法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绝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既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更是学生陶冶性情、体悟思想的过程。因此对一些情节感人、语言生动的课文,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通过“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诵读激发情思”等方法,使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熏陶,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

作文教学也是语文学科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常采用的一些方法:

1.在体验生活中渗透

作文是对生活的反映,所以我们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就应该视作德育的过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这样既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锻炼写作能力,也能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德育的目的。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注意周边发生的人和事,激发写作的欲望,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做同样能实现既培养作文能力又实施德育的目的。

2.在记写日记中渗透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理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在写日记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3.在随文练笔中渗透

如读《无私的爱》最后一个自然段:“殷红的鲜血缓缓地从孔繁森体内流出,缓缓地流进针管。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鲜血,这是一位日夜操劳的领导干部的鲜血。”学生已完全沉浸在课文情境中,我马上补充了孔繁森援藏的相关感人事迹及评价,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假如你参加了孔繁森的追悼会,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写下来。”这样一安排,不仅学生有话可说,更受到了一次英雄崇高品质的感染。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百年育人,德育第一。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知识的教授固然重要,对孩子们的德育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科内容的实际出发,加强教学教育性,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