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迁移而教——例谈小学计算教学迁移策略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为迁移而教——例谈小学计算教学迁移策略的应用

朱碧香

福建省尤溪县文公小学365100

什么是迁移?它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对学习的作用具有促进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适时准确地应用迁移,就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迁移并不是自然生成的,它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例如学习间的共同要素、对材料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具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等。这些条件对学习迁移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关键要善于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在实际的学习中,知识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共同相似性或一致性,而这些共同要素往往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现辨别能力。而对于老师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发现、辨别能力,找出知识间的共同要素,从而促使学生所学知识的迁移。

那么,如何在计算教学中贯彻应用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的重点在于传授学习方法而不是硬灌书面知识。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处于旺盛时期,认知和思考也正属于不断成长阶段,所以,在这期间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正确引导和鼓励,利用所学数学计算知识解决相关类似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浅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可采用以下策略进行迁移性教学:

一、借助负迁移,发现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的已有经验对新知识的影响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积极的影响为正迁移,消极的影响为负迁移。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积极地营造正迁移,避免负迁移。但是,负迁移经常是防不胜防。例:学生在学了简便方法运算后,经常出现以下常见错题目:240+560&pide;8=800&pide;8=100;25×4&pide;25×4=100&pide;100=1。造成此类题目的错误,究其原因其实是学生在潜意识中对一些数算关系的迁移在干扰,因为平时教师已训练太多计算练习让学生一看到25×4就想到100,看到240+560就凑成800。造成这些错误不能单纯怪学生不认真,而是因为孩子们平时的大量经验累积,促使他们看到这种特殊数字就能迁移到固定的简便算法中,才会产生负面影响——负迁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巧用这些负迁移,积极营造正迁移。

1.强化运算定律,淡化数算关系。

在平时练习时,要引导学生适当淡化数算间的关系,多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的运算定律,牢记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重点看题目,而不是注重数字间的特殊。

2.加强区分题型区别练习。

例如125×8&pide;125×8(125×8)&pide;(125×8)等题目,让学生在计算时有意识去区别,同时注意易错点。

二、借助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实践与知识间的迁移能力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情境探究渐渐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新举措。情境的探究将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紧密相联。研究表明,如果教学情境与日后运用知识的情境相类似,那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更容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让学生获得一些实践性的学习机会,即“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加强数学学习和生活的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后,教师可以借全班体育成绩的具体分数来公布,要求学生把它制成所学的统计表,并从中求出平均成绩、优秀率、合格率等问题。学生在接受这些问题时,必须思考要解决这些可以根据哪些知识来求、怎样求,从而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学会把学习情境与解决问题的情境相结合,那样更能使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并在基础上促进数学能力的迁移。

三、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握规律,加强训练,提高迁移能力

知识的迁移就是人们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的影响。所以,如何正确找寻新旧知识的中间点,成为学生能否顺利进行知识迁移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什么手段来进行新旧知识的迁移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在授课中教师应把有关联的知识点的复习与新授课教学相结合。例如,在计算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计算的方法与规律呢?首先,可以通过布置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事先复习相关旧知识并有目的地预习新知识,教师借助前置作业、预设引导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总结知识应尽可能地做到精练,以此来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提前引导学生自觉适时地复习积、商不变性质的定律法则并在新授前多出一些相关的练习加强训练,这样在教学新知识时,学生就会发现其中的相关联的定律原理,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但要教学生计算的方法,而且还要对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知识的融会贯通上对学生加以培训,即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由点及面,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变成自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