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实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实践分析

杨晶

(武威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实践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救治时间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血压、心电、呼吸较对照组平稳,住院期间实验组的死亡率、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提高了救治心肌梗死的效率,降低了死亡率以及复发率,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优流程化路径;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195-01

心肌梗死为心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其根本成因为冠状动脉终止或减少供血,进而导致心肌因却血而坏死。此病死亡率高,且多为突发,主要症状为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等。急救过程中因环节较多,存在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若不对此进行规范合理规划,会致使患者死亡率的升高,此次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内容如下叙述。

1.临床资料

本次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中,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对比。对照组女性患者(20例)和男性患者(20例),年龄均在40~78岁范围之间,实验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均在70~80岁范围之间。全体患者生命体征相仿,无任何遗传病史,具有临床可比性。

2.方法

2.1对照组

按照常规急诊护理疗程进行救治,患者自行就医或是急救车急送,按照常规就医流程排队挂号,然后进行各项相应检查,然后医生按照各项检查结果,对各项生命体征数据进行评估,按照抢救流程,开始直接救治或术前准备等。

2.2实验组

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

(1)接诊流程优化接诊方面由护士利用绿色通道直接将患者接至急诊室,并告知主治医师,主治医师按照抢救流程直接开始实施救治,然后患者家属再去办理挂号缴费以及住院的相应手续。

(2)病情评估优化由首先接诊的护士对其体温、血压、呼吸、以及发病时间及病史进行初步记录,根据病情确定其危重程度,然后再通过心电图等的监控,为进一步实施救治提供临床依据。

(3)抢救流程优化患者入抢救室后2分钟内给予患者吸氧,与此同时完成血压计体温测量等初步检测。5分钟内完成血液采集,并建立静脉通道,完成心电图的检测及读图工作。设置专门的责任医护人员对特定患者进行救治和护理。病情明确后,对患者及时给药,并对其心率,血压及呼吸进行随时监控和记录,并正确评估患者是否存在PCI治疗及溶栓的相关适应症,如果患者可以实施PCI,应对其进行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情绪波动较大者,必要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抚其消除不良情绪。另外,还需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并及时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以及可能产生的预后情况等,并在家属知情的情况下签署自愿书。

2.3评判标准

根据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比对,其中包括呼吸、心率、收缩压等。然后对两组急救效果进行比对,其中包括进出急诊室、急救用时的比对,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对。

2.4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比对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在计算和整理是均选择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计量资料为数据计算过呈现方式,检验数据则采用(x-±s)值表示,如数据间差异显现著且P<0.05,则形成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实验组分诊评估时间约为0.5±0.14小时,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约为4.62±1.81小时,总急救时间约为40.25±5.78小时,皆低于对照组,P<0.05。

4.讨论

近年来,随着工作压力,饮食及作息的无规律,急性心肌梗死常发,严重危害了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常表现出胸骨后疼痛,这种病发病迅猛,变化极快,对病人危害极大。临床研究证实若冠状动脉闭塞18分钟以上,心肌细胞会有坏死的症状出现;若闭塞时间超过3小时其坏死区域可扩展为2/3,若闭塞6小时以上会出现透壁性心肌坏死,所以大部分患者在发病1小时内,若不能及时就医就会出现猝死。相反,若患者发病后能够及时就医则可以得救,将梗死面积减少,降低对患者身体的损害,进而降低死亡率。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护理十分重要,可以在关键时刻拯救患者的生命。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中的40例患者采用了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开展救治,期间通过优化急诊护理,病情评估流程,及早安排救治人员,分工明确,合理利用团队力量,在有限时间内有条不紊的对患者实施救治的措施,避免了排队挂号或是办理手续方面的时间延误。为抢救患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且预后效果好,病情复发率低。

综上所述,选择急诊护理优化路径,能够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更加规范性、系统性的护理救治,使抢救更具科学性;在危急关头能够最大限度地对患者进行护理抢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由此能够看出,急救护理优化路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实践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1(1):6-8.

[2]杨冉,章红梅。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2(7):172-172.

[3]王红丽,高颖,李庆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侧枝循环形成多因素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34(4):3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