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战略背景与高校科研管理的契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5

知识产权战略背景与高校科研管理的契合

张欣宇

(辽宁大学)

本文章为2016年度辽宁省教育厅青年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名称:知识产权战略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问题研究,项目编号:WQN201608

一、知识产权战略

(一)知识产权战略背景

如今,世界的经济贸易飞速发展,正向着自由化、全球化的方向飞速前进。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逐渐取消关税等贸易壁垒,贸易全球化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日益成熟,世界经济进入了知识引领时代,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也必然日益集中到知识的竞争上,所以知识产权将成为最激烈的领域。在如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中,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当下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直接影响着各生产主体的产出质量和产出效率。此外,在如今的经济潮流中,知识有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的趋势。知识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无形的素养,已经成为了一种越发具体,越发重要的资本,以至于所谓的“知本论”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越发的引人关注。对知识产权优势的重视和培养将逐渐变成各个生产主体提高自己竞争力的手段和保持自身优势的必然要求。中国于2008年颁布了《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其中有明确地表述,即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5年内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大幅度提高,运用知识产权的效果明显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

(二)知识产权战略与高校科研管理的契合

在整个知识产权战略中,核心问题是“人”,只有具备了大量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为国家的技术进步提供智力支持,社会的经济发展才能够得以实现。高校拥有着无以比拟的人力资源优势。现代的各种高校具有着人才的培养教育、科学的研究更新和服务社会等多项功能,现代大学中的教师不仅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职责,也拥有着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更新科学技术的任务。高校是高等人才的聚集地,是国家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组成体系的重要一环,高校凭借所拥有或所能支配的的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仪器、精良系统的科研人员和顶尖的科研力量,在技术创新、创新技术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及发展潜力。同时也承担着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科技进步的光荣使命。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行中,高校占有着举住轻重的地位。但是,对庞大的高校科研人员的管理,离不开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高校的科研管理是指高校对自身所拥有的科研人员、科研信息、科技基地、科技经费、科技成果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将科研投入转化为收益,把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技成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实现高校科技工作持续、全面的发展。高校科研管理模式的有效与否,将直接决定科研人员在创新方面能力的发挥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实效。因此,将知识产权战略与高校科研管理有机融合,在科研管理中贯穿知识产权战略思想,创建新型的科研管理模式,将是高校科研管理模式改革的方向。

知识产权战略与高校科研管理的契合在整个知识产权战略中,核心问题是“人”,只有具备了大量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为国家的技术进步提供智力支持,社会的经济发展才能够得以实现。高校拥有着无以比拟的人力资源优势。现代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现代大学中的教师不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也担负着科学研究的职责。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拥有的先进科研设备和仪器、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庞大的科研队伍,在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越来越多的承担着推动国家和社会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重任。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行中,高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对庞大的高校科研人员的管理,离不开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高校的科研管理是对高校所拥有的人力、信息、科技基地、科技经费、科技成果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将投入转化为收益,把资源转化为科技成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实现高校科技工作持续、全面的发展。高校科研管理模式的有效与否,将直接决定科研人员创新能力的发挥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实效。

因此,将知识产权战略与高校科研管理有机融合,在科研管理中贯穿知识产权战略思想,创建新型的科研管理模式,将是高校科研管理模式改革的方向。

二、知识产权与科研管理融合的研究

(一)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逐渐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规划,此后便不断的出台鼓励教育、科研的国家政策,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教育和科研的重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校科研在我国整个科研领域的地位愈发地不可替代,并且拥有良性的发展趋势。在知识产权战略背景下,高校科研获得了应有的保护,越来越多的师生加入了高校科研的行列。尽管如此,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的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问题,这些缺点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负面地影响着高校科研工作的整体发展。现在实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严重地影响了高校师生科研水平,以下将讨论高校科研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1.高校对科研转化成果的要求定位存在偏颇

目前,高校对科研成果的考核,更多的是对学术价值的考核,对科研成果的发表期刊的级别、数量、科研成果的应用量投入的较多的关注,而忽略了科研的市场价值,学术价值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学术荣誉”,对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继续申报课题产生直接影响。实际上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学术价值侧重的是创新性和实效性,而市场价值则是科研成果对社会经济的实际影响,通常情况,学术价值只有少部分能成功转化为市场价值,且转化过程存在着较长的时间周期,影响因素也十分的复杂。如果没有一个与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相对应的考核机制出现,那么科研成果将会有纸上谈兵,与社会实际生产的脱节的风险。事实上,这也是高校科研和企业科研相比的劣势所在,以华为,苹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做的尤为突出。

2.科研管理存在行政化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称:“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科研管理行政化已经成为了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普遍问题,科研管理的行政化具体指科研管理存在着严重的职能责任不清,权限交叉,机构臃肿,级别复杂设置不合理等情况,这些情况导致科研管理工作协调能力差大、高成本、低收益等问题的出现。科研管理是为科研人员、科研团队服务,切不可一对一人盯人的管死,要适当的放出科研过程的自主权,不能以官的姿态去管理科研人员,而是要端正自己的服务态度。

3.缺乏对科研人员的自身培养

高校科研管理和其他科研管理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高校科研接触相较于其他科研管理团体数倍的学生,对于学生的培养即未来科研人员的筛选与培养具有着天然的优势,通常情况下,高校学生处于人生中智力、体力等身体条件的巅峰,具有更大的潜力和顶尖的创新能力。高校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对有想法有思路的高校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引导和培养,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强调对成果的评估和奖励,为科研人员自身培养做出充足的努力。这相对于传统的科研过程,可以大量的节约前期的项目申报成本。

4.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要素中所起的作用越加重要,国家财政部对高校科研投的科研经费持续增加,说明国家对高校科研的越加重视。面肚子和高校科研经费的不断增加的情况,某些高校存在一些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甚至科研经费违法使用的情况,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如: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存在问题、经费支出与收益缺乏合理评估制度导致的随意性支付等。高校科研资金管理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除了上述几点,主要存在问题还包括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科研人员功利性较强、社会环境缺乏对高校科研水平的正确评价等等。高校的科研管理的目的是提高高校科研效率,引导高校科研的正确发展,除了有管理的职能,还包括为高校科研服务的职能,所以提高科研管理团队的工作水平、端正科研团队的服务态度,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科研管理地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引导高校科研的正确发展,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完善科研项目申报的前期预审工作,提高科研项目中标率及转化率,做好科研的过程管理,对高校科研经费支出合理控制,提高成果的质量和产出率,加强办公现代化的建设,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十分必要。

(二)国外大学科研管理与知识产权战略融合模式及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的影响

世界上所有作为学术“领头羊”的高校都在通过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实现大学研究的商业化,但每所高校的融合模式不尽相同。美英日三个国家作为高校名校的聚集地,其融合模式更有特点。

1.美国大学的科研管理与知识产权融合模式

美国大学科研项目管理机制与知识产权管理密切结合

美国大学的各种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各高校的“资助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其中的人员一部分是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各类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来帮助教授和学者们完成项目申请书的编写及申请立项工作,与知识产权办公室和律师办公室一起进行项目合同的具体条款的谈判与最后的审查;跟进项目的科研进展情况,如果发现科研项目中有可以申请的专利,或者有可以发表的论文(专著)时,就会及时的告诉项目的负责人与专利办公室联系并办理专利申报手续,进行项目的验收等全过程科研管理。美国大学通过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通过专业化的成果转化机制的推动,使美国大在美国的科技创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美国的创新能力一直领跑全球的重要原因。

2.美国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供发展动力

美国大学现有的技术转移模式在很多方面受到高校中的技术许可办公室(TLO)的积极影响,该机构十分注重员工们的成果申报、申请专利和实施专利许可的情况,这是美国大学促进本国知识资产商业化的一种基础的制度安排和结构模式。实际上,这些技术许可办公室不仅仅拥有能技术评估的专业人才,而且为了保证获得专利许可的企业有能力去开发该技术或者专利,一般在进行实施许可之前就会要求目标企业递交关于技术开发的计划书并考察其相关情况,在此之后才将有关达标条款写入许可协议中。一旦实施单位有违反合约的行为,技术许可办公室则有权收回技术或专利许可,通过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大学技术进入市场的机会成本。

而在技术转移的收益分配方面,美国的现行法律也有着相关的规定,科技人员拥有与大学共享技术转移收入的权利,并且在计算收益时要扣除必要的费用,其余额用于科学研究和教育。通过这种合理的分配技术许可收益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大学以及其教职员工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也保证了科研人员的相关利益。

3.日本大学科研管理与知识产权战略融合模式

日本在实施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中,本国大学所拥有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大量的研发人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本的大学日常教育中,一直非常重视科研能力。日本通过确定产权归属的相关法律,即在大学中产生的新发明的所有权应当属于“技术转移机构或大学”所拥有。拥有专利所有权的大学可向公司进行专利许可或转让并收取许可费或转让费,以此提高转让机构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大学中建立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科学管理体系,提高在职业专利律师费等方面的补贴,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大学专利申请方面而产生的成本负担。此外,日本在经费安排的先关方面,就相当一部分用于安排知识产权的开发、保护、有效利用以及人才开发的资金方面,尤其在推进大学人员参与的科学研究和专利申请方面。根据大学开发技术成果的情况、创办相关的风险企业、共同开展和研究专利使用的不同的途径,并分别给予详细切实的预算,以支持科学研发的产业发展,这些相关的制度、法律、预算支持。无疑为日本政府进一步支持实施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奠定了重要的保障基础。

4.英国大学科研管理与知识产权战略的融合模式

欧美各国普遍建立了中介组织评价机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经费拨付。这就是所谓的“霍尔丹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资助科研的决策并不是依据政府官员的心血来潮,而必须通过同行评议并由科学共同体做出。英国的科研管理中,是将科研的实效评估与资金资助相挂钩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英国高校就开始实施“科研评估实践”(RAE)的计划,其主要目标就是对于由英国大学提交的一系列科研成果依据质量水平生成一些等级排名,而这种评估是由特别的评估单位的学科专家组做出的。“科研评估实践”的基点是同行评议。在整个评估体系中,十分重视评价科研产出率。产出大于投入,才是有效率的,反之,则是低效率。英国对于科研评价的评判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研究成果的数量、质量、影响(对其他研究者或知识进步),以产生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评估组成员全部通过提名、自愿申请的方式选拔,而非由官方或评估组织直接指定。评估组成员不仅来自英国本土,还有许多来自海外的学者参与。不仅此,评估还特别强调社会人士的参与,尤其是对那些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实施的评估,社会人士的参与有利于学术与应用的结合。英国将科研产出和转化率作为科研评估实践的重要标准,并成为项目资助的重要参考,这有利地促进了技术的创新,使大学在知识创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日英三个国家的科研管理与知识产权的融合模式各有千秋,我国应吸取他国之长,避其之短,进而探索最适合本国国情的融合路线。

(三)我国高校科研管理模式的改进方案的问题

我国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了高校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人员功利性比较强、社会环境缺乏对高校科研水平的正确评价、高校科研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这四点。

1.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了高校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在国内各大高校中,教师职称主要包括教学系列、科研系列、工程系列、教辅系列等许多种类,各个系列又分别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其中高级又分副高、正高两个级别。即使同样是教授,又有是否为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等分类。高校中的这些森严的等级制度划分,一定程度上使教师的科研活动也具有相应的层次之分,年轻的教师本来应是科研创新的中坚力量,而由于这些分门别类的划分,往往与重大课题的申报无缘。这种现象严重挫伤了广大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不利于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2.科研人员的功利性

因为受到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高校教师的工资收入往往与自己的职称直接相关,如果教师想取得有较高的工资收入,必须拥有更高的职称作为职称依据。除此之外,在某些重大的科研课题前期申报工作中,其主要负责人有必须要有高级职称要求,这种相对陈旧的教育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高校教师科研水平,不利于高校教师科研的发展。因此在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对于一个大致相同的研究课题,其中研究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可以申报不同的课题。与之类似,有时,同一个研究成果在进行了简单的改头换面之后又出现在不同的期刊上。例如,在这本期刊上发表的题目为“某种科研的理论与研究”,而在另一篇刊物上又变成了“关于某种科研的研究及应用”,其实论文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现如今,高校教师与科研相关人员的功利思想似乎已经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所以,为了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从制度上进行有效的改变就变得十分必要。

3.社会环境缺乏对高校科研水平的正确评价

以现行的十分流行并被社会民众普遍接受的高校排序方法为例,目前社会主流对高校科研水平整体评价的主要评价是依据高校在过去所发表论文数量、发表论文被收录的比例、科研经费数额高低等具体的指标来进行相关的排序,进而决定优略,而会忽略该高校的科学研究成果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小,也不注重该高校的科研水平在世界范围的比较性排序与影响评估等无形且难以评估的方面。这种不充分的社会评价制度已经引起了存在着之间关系的负面的结果,在学校排名中较为靠前的自然是就是那些所谓知名院校了,而这些排名由反过来影响学生和科研人员的层次、科研经费的分配等。以上因素又会反过来影响高校的排名,从而形成一个循环,进而导致高校的真正实力的差距越来越大。

4.高校科研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高校的科研管理相关工作实际主要是负责学校教师等科研人员的课题申报,监督教师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促成科研成果的转化等方面。如今,在某些高校出现了这样的一些现象,高校科研人员在科研课题的申报时,对相同的研究课题,同时申报了国家项目和省教委或省科委的项目,甚至也申报学校的科研基金,在科研项目结题时,相同的一篇科研文章又同时出现在几个不同课题的结题报告中。这些对于学校的管理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个别高校为了时间强调科研管理工作的成果与水平的目标,总是把发表论文的数量、科研经费的多少、甚至包括发表论文被主要检索机构收录的数量作为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给各院系单位,并且要求各院系把这些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业绩指标。不够科学健全的管理监督机制早以不再适合新时代下高校科研工作的进行和开展,对管理监督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是促进高校科研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中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适当的转变工作方向,与时俱进的把研究学校的科研整体布局并寻找其中漏洞、提高科研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科研成果转化率进行有效评估等工作方向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之一。

(四)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合理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推进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科目的统一性及其与会计核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衔接性优化资金拨付流程,合理安排支出计划规范科研经费支出管理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和评价。

三、学术价值改革

近些年来,高校的科研管理模式不适应新时代科学管理体系的说法正在不断被提及,进行有效的改革似乎已经成为共识。在知识引领经济发展的时代,在国家已经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立国、强国”的今天,大学应在良好的科研管理机制带领下,充分发挥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优势,引领科技创新领域的前沿,为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根据如今的情况,健康、科学、有效的高校科研管理的理论体系尚未建立成功,该研究领域的行之有效研究方法尚未形成统一,在大的知识产权战略背景下,改进高校科研管理模式,使之更加科学有效刻不容缓。本研究主要参考了预算管理理论、绩效评价理论以及成本管理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高校科研管理的模式与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有关高校科研管理模式的相关建议。

四、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4.1研究基本思路

(二)4.2研究方法

4.2.1文献研究法,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图书馆、报纸期刊等资源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在前辈的研究成果上加以总结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探索科研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调研,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办法。

4.2.2个案研究法以辽宁大学典型代表,对辽宁大学科研管理相关数据资料进行认真的搜集和整理,并通过实地调研对辽宁大学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掌握辽宁大学科研管理运作的整体过程,探索出辽宁大学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并结合全国高校的情况,提出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五、研究基础

5.1绩效评价理论在科研管理方面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1)绩效评价可以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预测和评价。通过对需要研究的高校环境和高校条件做更加深入的剖析,可以提高研究目标的可预测性

(2)在对高校的科研项目进行评价和评估时,不但应该计量到该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到该项目的社会效益外部性问题。

5.2预算管理理论在高校角度进行预算管理的分析,具有较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1)我们一般使用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的方式对预算进行分析;

(2)在科研项目进行收尾时,高校认真考核该科研项目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异同点,一方面能够帮助高校提高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以提高其科研水平,另一方面能够帮助高校在确定政策成本工作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标准(例如,支取的的管理费用的比例在一般情况下不能高于该科研项目全部经费的百分之十);

(3)分析科研项目成本的最重要的预算管理模型是预算。科研经费分配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是由成本预算赋予的,有助于高校合理且高效的对科研经费进行研究。

5.3成本管理理论

成本管理理论对于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1)科研经费的计算与统计都与成本密不可分,从科研经费的内容上就可以得到很好地体现,科研经费包括直接和间接成本。

(2)间接成本的计算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间接成本的核算及分摊是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