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高血压脑出血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陈旭成刚吴健

陈旭成刚吴健(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621000)

【摘要】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开颅组)以及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组(锥颅组)各60例。开颅组采用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锥颅组采用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锥颅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0.63±0.32)h,明显短于开颅组患者平均的(4.91±2.1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治疗1周后,锥颅组术后患者意识状况分级:Ⅰ~Ⅱ级者35例,Ⅲ级者18例,Ⅳ级者7例。开颅组Ⅰ~Ⅱ级者30例,Ⅲ级者15例,Ⅳ级者15例。开颅组患者GCS得分(10.58±4.17)分,明显低于锥颅组的(13.73±4.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治疗4周后,锥颅组恢复良好比率明显高于开颅组,植物生存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手术疗效好等优点,是较好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179-03

Comparisonofthetherapeuticeffectofcraniotomyandminimallyinvasivecranialhematomaaspirationinthetreatmentof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

ChenXuChengGangWuJian

DepartmentofNeurosurgery,MianyangCentralHospital621000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thetherapeuticeffectofcraniotomyandminimallyinvasivecranialhematomaaspirationintheconditionof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microscope.Methods:120patientswith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wereselectedfromthedepartmentofneurosurgeryinourhospital.Theywererandomlypidedintocraniotomygroupandcranialgroupwith60patientsineachgroup.ThepatientsinthecraniotomygroupwerereceivedthetreatmentofMicroscopecraniotomyevacuationofhematoma,whilethepatientsinthecraniumgroupweretreatedbyminimallyinvasivecranialhematomaaspiration.Results:Themeanoperationtimeinthecranialgroupwas(0.63±0.32)h,itwasshorterthanthatinthecraniotomygroup((4.91±2.14)h),whichalsoshowed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GCSscoreinthecraniotomygroupwas(10.58±4.17),it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cranialgroup(13.73±4.36),whichshowed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4weekspostoperationtreatment,thewellrecoveryratiointhecranium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thecraniotomygroup,whiletheplantsurvivalrateandmortality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craniotomygroup,allofthemshowed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Inthetreatmentof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theminimallyinvasivecranialhematomaaspirationhasthefollowingadvantages:shortoperationtime,smalloperationwoundandgoodoperationcurativeeffect.Itisaideatreatmentfor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

【Keywords】HypertensioncerebralhemorrhageCraniotomyMinimallyinvasivecranialhematomaaspirationCurativeeffect

高血压脑出血是患者在高血压病的基础上出现的脑部实质的出血,并随着脑部出血量的不断增加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较为凶险,病情的变化迅速,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以及正确的治疗,其死亡率很高,预后较差[1]。有脑血管硬化的高血压患者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危人群,患者往往在血压剧烈波动的时候,容易出血血管的破裂出血而出现剧烈的头痛,随着脑部实质的血肿逐渐的扩大,患者逐渐出现神志昏迷,瞳孔散大,呼吸抑制等临床症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临床的症状以及体征,并通过患者的头颅CT检查等辅助检查的结果,不难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的研究,则一直是神经科临床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手术治疗是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手术的方法较多,笔者通过对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以及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对比两者之间的临床疗效的差别,以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共计120例,并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以及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组(锥颅组)各60例。开颅组的60例患者中,男44例,女16例,患者年龄最小55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为(61.58±5.19)岁,高血压病的病程最长39年,最短11年,按照多田氏公式计算出患者的颅内出血量,其中出血量在40ml以内的患者有24例,出血量介于40ml到60ml的患者有31例,出血量超过60ml的患者有5例。锥颅组的60例患者中,男46例,女14例,患者年龄最小57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为(60.25±4.84)岁,高血压病的病程最长41年,最短12年,出血量在40ml以内的患者有27例,出血量介于40ml到60ml的患者有29例,出血量超过60ml的患者有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的病程、颅内出血量的大小、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上的比较,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诊断。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对高血压病进行诊断。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结合头颅CT等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同时所有患者均有手术治疗指征,均同意行手术治疗且签署了手术治疗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颅内血管瘤、血管畸形、脑干出血等。

1.3手术方案

1.3.1开颅组的手术方案

开颅组采用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为:根据患者的情况,手术采用马蹄型的切口,骨窗的大小约8cm×6cm,通过显微镜,切开皮质或者是侧裂的无血管区,直到血管腔后,在显微镜下将暗红色的血液吸出,对血肿腔内的出血点进行仔细的电凝止血,然后对血肿腔反复冲洗干净,一直冲洗到流出来的冲洗液为澄清透明为止,然后用止血纱布贴敷。在留置14号硅胶引流管引流后,根据患者情况,分层缝合头皮,手术结束。

1.3.2锥颅组的手术方案

锥颅组采用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进行治疗,具体手术方法为:采用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按照患者的颅脑CT检查的结果,在距离颅内血肿最近的位置的头皮处,根据颅内血肿长径的最大层面,在无血管、非功能的区域为穿刺的层面。确定颅内血肿的中点和头皮的垂直距离以及穿刺的角度后,给予行局部麻醉后,采用颅骨椎孔,把硬脑膜打开。把带有针芯的引流管谨慎地朝着事先选定的靶点的方向进针。直到感觉有落空感后,小心拔出针芯,见到有暗红色的血液顺着引流管流出。随即接上装有0.9%氯化钠注射液的5ml无菌注射器慢慢将血肿抽出。同时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血肿腔进行冲洗。大概抽出40%的血肿后,退出注射器,确保引流管引流通畅后,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头皮处后,接上引流袋,手术完毕。向残存的血肿腔分次注射尿激酶以促进血凝块的顺利引流。并定期复查颅脑CT以评估血肿的消退程度以及调整引流管的角度。当血肿的体积在5ml以下时,给予拔出引流管。

1.4疗效评价

①围手术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两组患者手术后一周内的意识状况(GCS);②近期疗效:Glasgow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一个月神经功能恢复及生存状况,具体标准如下:5分:恢复良好,4分:轻度残疾,3分:重度残疾,2分:植物生存,1分:死亡。

1.5统计学分析

对收集的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锥颅组与开颅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锥颅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0.63±0.32)h,明显短于开颅组患者平均的手术时间(4.91±2.1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锥颅组与开颅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2.2.1锥颅组与开颅组患者围手术期疗效比较

经手术治疗1周后,锥颅组患者意识分级:其中,Ⅰ~Ⅱ级者35例,Ⅲ级者18例,Ⅳ级者7例。开颅组Ⅰ~Ⅱ级者30例,Ⅲ级者15例,Ⅳ级者15例。开颅组患者GCS得分(10.58±4.17)分,明显低于锥颅组的(13.73±4.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锥颅组与开颅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经手术治疗4周后,锥颅组患者经GOS评分,恢复良好比率明显高于开颅组,植物生存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锥颅组与开颅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n(%)]

组别例数(n)恢复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

锥颅组6024(40.00)#18(30.00)13(21.67)3(5.00)#2(3.33)#

开颅组6011(18.33)16(26.67)15(25.00)10(16.67)8(13.33)

注:与开颅组比较,#P<0.05

3讨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随着高血压病的高发,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也呈现居高不下的态势,成为了神经外科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由于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都很高,对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在我国,超过20%的急性脑血管病是高血压脑出血造成的[3]。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手术治疗手段是主要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诊断的清晰率以及准确率的不断提高,对于颅内血肿的定量以及定位的诊断越来越精确,这也为手术治疗颅内血肿的开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4]。通过手术方法对颅内血肿的快速清除,迅速减轻颅内血肿对脑实质的压迫,从而减少脑细胞的死亡数量,有效降低了脑出血高血压的死亡率,减轻了患者的神经系统缺损症状。本文锥颅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的患者(P<0.05)。经Glasgow评分评估,锥颅组患者得分显著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相符。

在手术的治疗方案上,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案,目前有多种方案应用于临床。如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立体定位血肿碎吸术等[5]。由于微创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手术所用的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临床疗效稳定,得到了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通过精确的血肿定位,保持引流的持续通畅,有效清除颅内的血肿,减轻了颅内的压力,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锥颅组患者GOS预后评分优于开颅组患者,且锥颅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开颅组患者的死亡率。

综上所述,采用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对早期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手术疗效好等优点,是较好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东升,姚辉.显微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125-126.

[2]吴樱,冯颖青,陈纪言,等.高血压的社区管理[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17(6):520-522.

[3]颜杰浩,于长久,王莉,等.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J].广东医学,2011,32(20):2680-2682.

[4]王少兵,刘红朝,蒋泳,等.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5,7(12):1670-1671.

[5]王保华,査献才,饶斌,等.两种微创技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