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联合热疗在晚期大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化疗联合热疗在晚期大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樊向荣瑶族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宜州5463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化疗联合热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大肠癌患者,将入选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化疗联合热疗,对照组仅给予单纯化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采用化疗联合热疗的观察组近期总有效(66.7%)明显优于仅给予单纯化疗的对照组(44.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毒副反应,如粒细胞减少、腹泻、恶心呕吐、口腔黏膜溃疡及周围神经病变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晚期大肠癌经化疗联合热疗治疗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晚期大肠癌;化疗;热疗;安全性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类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涨趋势。我国大肠癌患者的诊断尤其是早期患者的诊断仍不令人满意,检出率偏低。大肠癌患者中,在确诊时已发展为晚期的病患约占35%,早、中期患者中最终发展为晚期的病患约20%~50%,且晚期大肠癌患者仅有10%左右能达到5年的生存率,预后效果极差。

近年来,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在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化疗联合热疗已经成为部分晚期大肠癌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能够较好的延长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生存期。有多项研究表明,热疗可以降低化疗本身的毒害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1]。目前已经有些研究来探讨化疗联合热疗方案的临床实验,但国内尚缺少对该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系统评估。本院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并分别给予单纯化疗和化疗联合热疗,并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共72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晚期大肠癌。其中,男性37例,女性35例,年龄35~76(53.6±2.7)岁;直肠癌39例,结肠癌33例。72例患者均有可经MRI或CT等检查的可观察病灶,且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时间>90d。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血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经确诊无全身化疗禁忌症,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将入选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在基本资料比较方面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本实验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化疗联合热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纯化疗,具体措施如下:

1.2.1化疗方案。第1~3d,为患者静脉滴注200mg/m2亚叶酸钙。其中,第1天需同时加入80mg/m2顺氯氨铂,如果对肾功能影响过大,则需要在1~3d改用60mg/m2鬼臼乙叉苷,通过电动输液泵进行动脉滴注,并使用便携式输液泵将2500mg/m2的5-氟尿嘧啶行72h持续动脉滴注。

1.2.1热疗方案。使用SR1000型热疗机,具体仪器参数如下:40.68MHz电容式加热;反射功率20~40W;入射功率500~800W;电极直径20~25cm。使用时需将电极置于肿瘤病灶部位,通过水袋冷却电极下治疗部位,实现耦合。该治疗仪测温精密度为0.1℃,主要采用热敏电阻测量。热疗电极深部会比体表温度高达4~5℃,通常体表温度达到38℃以上,而深部治疗温度约为42~43℃。热疗应开始于插管化疗后第2天,热疗时间应72h/次,1h/次,每个疗程中每个化疗病灶部位需要配合4次热疗。因此患者约3~4周是一个疗程,在单疗程内,每次化疗需额外配合4~8次热疗[2]。

1.3疗效评价

根据RECIST疗效评估方法(2000年美国癌症研究所制定)将临床疗效分为四个层次,即:完全缓解(CR):患者经治疗后,所有病灶均完全消失,并于1个月后经MRI或CT复检证实;部分缓解(PR):患者经治疗后,各病灶的最大直径少50%以上,并于1个月后经MRI或CT复检证实;病情稳定(SD):患者经治疗后,各病灶的最大直径减少50%或增大<25%,并于1个月后经MRI或CT复检证实;病情恶化(PD):患者经治疗后,至少有一个病灶的最大直径增大25%以上。同时,按照WHO推荐的毒副作用标准对毒副作用进行评价。总有效率=CR+PR。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产生的所有临床观察指标结果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采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近期疗效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长期以来,结肠癌、直肠癌等恶性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比例较多,但因起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尤其早期的特异性症状表象较隐匿,症状出现时多已发展到晚期,失去最佳治疗时机,且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的转移性晚期大肠癌预后效果更不乐观,主要治疗手段以化疗为主。

肿瘤热疗的目的在于增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其主要是通过利用热效应及其继发效应,从而逆转或减少肿瘤耐药性的发生,该治疗方法对杀死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同时,热疗可以减少肿瘤耐药性,并且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肿瘤的热疗独自使用治疗效果不显著,需要结合放疗或化疗等方式。热疗与化疗或者放疗联合使用的协同增益效应已经得到很多循证医学的证实。

目前大肠癌治疗的主要化疗药物为5-氟尿嘧啶,单独使用有效率为20%,与亚盐酸钙联合应用可提高客观有效率至少1倍。5-氟尿嘧啶的半衰期较短,因此静脉持续滴注的效果优于普通的推注给药,两种给药方式有效率分为22%以及14%。有研究表明,大剂量的醛氢叶酸钙加5-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的进行持续静脉滴注,可以有效提高疗效[3]。动脉介入灌注法推注的化疗药物相比较全身性的化疗更加安全高效,不良反应也不多。其他人报道显示,动脉灌注可以使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比周围组织提高2~10倍同时该方法导致药物与肿瘤细胞直接接触的时间较长。两方面均与疗效呈正向相关,但相比而言,一次性动脉灌注的总体时间还是偏短。

本实验通过采取常规介入法,在不同的供瘤靶动脉内置入微细导管,以便携式输液泵将化疗药持续滴注与肿瘤靶动脉内,是肿瘤细胞处于高浓度的化疗药环境中。由于肿瘤组织内血管的特殊性,将肿瘤细胞的温度控制在正常温度之上,可以在保持正常细胞完整的情况下,杀死肿瘤细胞。高热可以促进肿瘤细胞膜通透,胞内药物浓度增加,提高肿瘤对化疗药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化疗药的抗药作用,同时提高耐药细胞的药物的敏感性,并且也可抑制化疗药对肿瘤细胞DNA的损伤破坏。本研究通过化疗联合热疗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热疗区域病灶的有效率接近70%,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采用化疗联合热疗的观察组近期总有效(66.7%)明显优于仅给予单纯化疗的对照组(44.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毒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出现这些毒副反应主要与使用化疗药物有关,经给予营养神经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对症治疗后均好转,不影响下次的治疗。

综上所述,晚期大肠癌经化疗联合热疗治疗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颉宝平,李征等.化疗联合热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03:352-357.

[2]王丽芬,曹蕊芸等.中草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2:130-133.

[3]陈燕平,钱丹雯等.化疗联合热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疗效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96-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