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癫痫并发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护理干预对癫痫并发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

佐桂芳李文英

佐桂芳李文英

枣庄市立二院(山东枣庄277001)

【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癫痫并发抑郁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筛选了68例癫痫并

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干预组在抗癫痫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分别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评定。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状、SDS的评分明显下降(P<0.01),且干预组自身前后对照也明显好转(P<0.01)。结论对癫痫出现抑郁症状的病人,不失时机地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对缓解病人抑郁症状可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癫痫病抑郁症状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9-0022-02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脑病,癫痫并发抑郁状态是癫痫病的常见并发症,尤其在复杂难治性癫痫患者中,抑郁患病率可高达70%[1],它不仅可以使癫痫病程延长、生活质量下降,还会诱发或加重癫痫发作,甚至可以导致患者死亡,抑郁对癫痫病的康复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早期诊断并给予适当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早日康复的有效途径。现将癫痫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入组标准:反复发作的癫痫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头颅影像及脑电图检查,脑电图分类及癫痫发作类型按1993年国际癫痫病联盟制定的癫痫发作分类和癫痫综合征分类诊断标准[2];癫痫并发抑郁状态的诊断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3]自评,SDS评分大于50分为抑郁状态;心肺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排除标准: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和粒细胞减少;进行性颅脑病损和认知障碍;有心理和精神疾病病史,包括酒精和药物依赖。

1.2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住院癫痫患者,按人组标准筛选68例,癫痫发作控制一周后均给予SDS初评,按照随机化原则分别入选抗癫痫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抗癫痫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组(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9.6±19.5)岁;病程4个月~28年;平均病程5.1年;平均受教育程度(5.2±4.5);SDS标准分均分为(66.59±2.07)。干预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50.1±18.7);病程3.8个月~27年,平均病程4.9年;平均受教育程度(5.5±4.3)年;SDS标准分均分为(67.35±1.98)。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原则和方法: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干扰组患者除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外,应用疏导心理治疗方法为主的心理护理。疏导心理治疗癫痫并发抑郁状态患者的具体做法必须因人而异,深入探讨患者心灵深处的症结,循序渐进的进行。治疗者首先要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4],加强家庭、社会环境的亲情支持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

并运用说理、启发、诱导、鼓励、保证、暗示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能力,促进病理心理向生理心理转变,从而能动地获得医疗效果。

2结果

两周后两组进行SDS复评,对照组SDS标准分均分为(59.69±2.29),与初评SDS标准分均分相比下降不明显(P>0.05);干预组SDS标准分均分为(36.37±4.45)与初评SDS标准分均分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复评时干预组与对照组SDS标准分均分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每年的新发病例约40万患者,病程10年以上者近60.00%[5,6]。尽管70%—80%癫痫患者通过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使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1],但是,大多数患者伴发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孤独感及羞耻感,以抑郁状态最常见。患者对发作的恐惧;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担心;对疾病的羞耻感等心理状态导致了行为退化和异常,同时也加重了自身躯体疾病,抑郁状态使患者积极自主行为退化更加明显[7]。良好心理状态、和谐的家庭及社会环境,有助于消除癫痫患者的不良情绪,保持精神健康,积极配合抗癫痫药物治疗。因此,对癫痫并发抑郁状态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护理干预。指导其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对解决其心理问题尤为重要。我们采用疏导心理、健康教育、患者互动、疾病知识及药物知识讲座等一系列合理规范的护理干预,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护士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公众教育项目,让公众更好地认识癫痫病,纠正社会上某些人群对癫痫患者的歧视和错误看发,改善和加强社会支持状况,为患者营造一个宽容、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和强大的社会支持不仅能促进癫痫患者频繁地与社会交往,培养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还能改变癫痫患者的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抗癫痫药物治疗,不但有效的控制了癫痫发作,而且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步回归社会和家庭。总之,对于癫痫并发抑郁状态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消除抑郁状态,并同时提高了抗癫痫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发作次数,改善了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沈慧芳,徐陵芬等.负性情绪护理干预对抗癫痫治疗的效果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4,27(10):22-23

[2]王新德,吴孙.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93-97

[3]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39

[4]黄莉.癫痫患者术后情绪变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91

[5]辛翠娟,刘雪静,白丽敏.癫痫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7(29):105

[6]王文志,吴建国.中国五省农村人群癫痫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华医学杂志,2002,(7):449-45[7]杜军丽,宋琳琳,杨华,等.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和心理状况关系的调查.护士进修杂志,2002,17(8):586-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