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灵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灵感

郭万梅

郭万梅河北省沽源县长梁乡寄宿制小学076550

摘要:钱学森教授指出,灵感是有的,但是你得去追求它,你不追求它,它也绝不会主动找上门来。灵感和文学创作是一对孪生姐妹,凡有妙笔生花处,无不闪烁着灵感美丽的火花。

关键词:小学写作灵感

灵感常常表现为对某一问题的突然“顿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突然迸发。抓住灵感,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灵感和文学创作是一对孪生姐妹,凡有妙笔生花处,无不闪烁着灵感美丽的火花。在学习进程中,家长们会经常听到孩子感叹作文难,难在怎么样也找不到灵感;一个人要想聪明、创造就得有灵感,孩子解决难题一筹莫展时需要灵感,文思枯竭时也需要灵感,但灵感似乎又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能靠机遇、机会、运气去碰。灵感并不是神秘,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们可以通过探求它产生的内在规律和形成条件,打破对灵感采取的消极无为的态度,主动争取以获得灵感垂青。诚然,灵感不是从天而降,也不会凭空产生,它是在运用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过程中,某一次知识检索、组合、迁移成功,而使顿悟立刻实现必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那么我们又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培养孩子的灵感呢?

一、积极的情绪是培养灵感的前提

从情绪心理角度看,别人强加在自己头上的任务,被动地去解决问题,一般不容易产生灵感。因而,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有必要培养他们对相关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对事物问题的探索欲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目标着迷,孜孜以求,朝思暮想,才能兴奋到较高的灵感水平。比如,在对于孩子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中,可以平时就一些简单的话题如“梦”,孩子经常做梦,而且喜欢跟父母说梦。那父母可以就孩子的梦引发开去,运用联想、迁移等方法,从孩子的梦到别人的梦,从当代人的梦到古人的梦,从实在的梦到虚幻的梦,让孩子体验到梦世界的丰富多彩,跟人的心理状态,跟理想、灵感、智慧和激情等等联系起来,孩子在此会充分发挥它的想象力,同时也从事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中体验到乐趣。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会使他在作文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文思泉涌。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形形色色的生活中,去把握生活的亮点,诱发他们的写作动机,以活动的直接感受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培养一颗敏感的心

人生如泉,每一掬都是清爽的;人生如歌,每一拍都是优美的;人生如诗,每一行都是热烈的;人生如酒,每一滴都是醉人的。关键是我们执教者要赋予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即我们常说的“慧眼”,启动他们入微的感觉,培养他们敏感的心灵,让他们捕捉到生活中美的瞬间,鲜活的切片。教师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加之以头脑思考生活,有效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从而将生活中的景、物、人、事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上升到情和理的高度。逐渐让学生拥有一颗敏感的心。

三、学习过程是激发灵感的重要途径

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灵感想象,准确把握作品特点,以激发学生的灵感。运用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灵感。启发式教学的悬想质疑以趣引人,以拨启人,会给学生的作文插上飞翔的双翼,是打开学生思维的一把金钥匙。孩子往往在遇到难题并经过一番努力找不到答案时容易气馁,就将问题搁置或抛给家长和老师。孩子这种对于答案急于求成的态度,往往使其失去了寻求问题创新性解决的动力。因而家长在平时辅导孩子时,应该鼓励孩子敢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当问题找不到答案的时候,也不能立马放弃,而应该相信自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实现对问题的突破性解决的办法。

四、阅读是培养灵感的有效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阅读的意义不仅仅归结为掌握阅读能力,而应使之成为借助书本来观察、认识世界和自我的一种手段。不仅要阅读教材,力求做到泛读中又有精读,从中领会文章的妙处,更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领悟语言,积累素材,为写作开辟希望的田野。鲁迅作《狂人日记》、峻青作《秋色赋》、李准写《不能走那条路》都是从其他读物上有所“领悟”的。只有多读,多思考,才有收获,尤其是名篇佳作,其艺术造诣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只有读才能体会,才能丰富自己。一般地说,机遇或灵感与“浅陋”和生涩无缘,只有丰富知识仓库的“底货”,多读勤思,才会“厚积薄发”,才会“积之愈厚,发之愈佳”。

五、灵感源自于生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源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的作文离不开生活,要设法让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倾泻出真实的文思之水来。”培养作文的灵感,就要像把鸟儿放归森林,鱼儿放归海洋一样,把学生带入大自然。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风霜雨雪,鸟兽虫鱼,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绚丽动人的画卷。灵感来源于生活,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创作灵感。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用“火眼金睛”去洞察世界,去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自由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总之,灵感一定能够被激发,也一定能够被培育。只要坚持不懈长期积累,必能偶然得之。此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