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管理总部信息化建设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3

国际工程管理总部信息化建设浅析

范家福

中国铁建国际集团

摘要:国际工程的不断拓展,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国际工程管理难度、管控力度相对加大,总部管理人员对项目一线的掌握和了解,更多需要依托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信息化建设在国际工程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总部信息化建设需要着重考虑信息化需求,信息标准化,系统平台端口集成,应用人员培训等方面。

关键词:信息化,标准化,集成;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走出去”、“一带一路”等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以及更加全面开放战略的实行,为我国建设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外部条件和有利时机,也面临了诸多的机遇与挑战。其中,一项重要的机遇与挑战即是优化项目管理、加快“走出去”企业总部信息化建设。目前,大部分“走出去”企业总部信息化建设体量较小,同一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由不同业务部门掌管、无统一归口、信息化建设缺乏战略规划,已建立信息化管控力不足、信息不共享,总部信息化建设与所属机构信息化建设未集成、线上线下“两条腿”、造成信息化资源浪费,既懂业务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功能需求激发市场活力,先进创新管理引领市场地位,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势必成为引领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国际工程企业总部信息化建设可视作是一个国际项目实施管理,作为一个国际项目全生命周期,大致需要经历项目需求调研,规划,实施研发,应用,运维及跟踪等阶段。

1.信息化建设需求调研

信息化需求调研的重要意义是为了更好的指导信息化建设规划,促进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和应用,达到科学、有效地监控工程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建设需求调研主要分为业务板块功能型需求、所属机构既有信息化应用情况、总部及所属企业标准化建设及贯彻情况、信息化工作人员队伍情况、外部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实施及研发状况、同类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

业务板块功能型需求调研受制约于企业战略定位及有关业务管控需要,企业总部信息化建设需要符合企业战略定位,满足企业项目实施管控、计划管控、安全质量管控、人力资源管控、经济经营信息管控、文档信息管控、宣传报道信息发布等。因此,业务板块功能型需求应根据业务板块的需要统一由信息化专业管理部门集中管控,避免单项业务、单个系统、单个项目信息化散乱设计与重复建设,合理分类分版块配置信息化模块、层级参数、规划数据库,提升全局信息化互联互通水平。信息化应用情况调研需要详细掌握总部各个业务部门既有信息化满足的功能及现有信息化应用过程存在问题和需要优化的事项,以及所属机构现有信息化建设的缘由、信息化建设目的、信息化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以及信息化应用覆盖范围等方面。信息标准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关键线路中的要因,信息标准化建设受制于企业业务标准化、流程化、表格化应用情况,规范的标准化有利于信息化应用过程流程审阅,业务板块功能需求搭建以及数据、参数获取等信息传递和工程项目监控。信息化工作人员队伍情况的掌握影响到信息化建设过程相关资源配置,信息化业务培训,业务开展的决策,因此,信息化工作人员调研着重了解全员对信息化的认识和支持程度,信息化工作人员的构成梯队,信息化工作人员熟悉信息化业务的渠道,信息化工作人员对所管理的信息化满足业务功能专业程度以及信息化工作人员与业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薪酬需求。外部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实施及研发状况将会影响到信息化建设信息平台应用的取舍,总部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与外部信息化企业合作,是升级改造既有平台、外挂集成平台、还是共同开发应用本企业信息化平台,因此,需要熟悉外部企业信息化平台、系统满足的业务功能,实现的业务流程以及平台、系统应用优缺点。同类型企业信息化状况调查有利于形成“横纵向”信息化建设对比,以及先进信息建设带来的效益,做到知己知彼、科学决策。

2.信息化建设规划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化建设需求调研之后,最重要的工序为信息化建设规划。信息化建设规划需要根据调研需求,规划主要包括管理机构、决策人员、责任人以及信息化建设方案规划等。信息化建设方案规划主要包括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规划,信息化实施应用方案的策划,业务、系统的标准化规划,实施应用周期规划,信息化实施安全防范、防控规划。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规划包括信息化建设投资和资产管理规划。

信息化建设规划首要任务需要指明信息化统一规划机构、决策人和责任人,由同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厘清业务需求,统一归口管理信息化建设全生命周期各项工作。明确信息化统一管理机构与业务需求机构之间的工作界面、工作职责的划分,减少同一企业信息化管理机构与业务需求机构之间信息数据孤立,避免管理机构与业务需求机构因职责不清、推诿扯皮,信息不协调、资源不共享、信息被截流,信息化数据库冗乱,所属机构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畅通等。因此,企业总部信息化建设需要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组,工作组包括决策层领导组,信息化实施小组,业务满足保障组,安全信息应急组等,并根据工作所处阶段、明确各个小组工作职责。

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规划主要侧重满足业务功能需求,合理规划信息化建设投资、费用控制管理以及信息化产权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国际工程项目,其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过程,需要根据信息化建设全过程,结合信息技术管理、企业行业、标准规范等方面,从总体规划、组织机构、体系建设、标准规范、实施应用、资产管理等角度确定纵向横向各个层级的工作职责,合理规划信息化建设以及应用方案。从信息安全管理角度,正确规划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保障措施,防范意识及防范、防护能力,信息化建设设施,信息数据库安全防护,信息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按照先端后网的思路,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按照业务功能模块、简易程度、需求程度,逐个模块实现应用,逐步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新老系统更新、各层级信息协同,实现信息化总体规划指导其实施应用,达到服务有的放矢、各级信息真实、工程管理有效监控、科学决策的目标。

3.信息化建设实施、研发

信息化建设规划之后,实施之前需要重视规范业务、系统标准化,模板化,流程化等体系建设梳理,并与信息化建设相协同,把业务的标准化信息应用到信息化标准模板库。同时,信息化实施、研发人员要结合需求调研信息,研究既有信息化系统、平台的端口与即将采用的、研发的系统、平台端口搭接,兼容性,系统集成、信息协同等。

3.1信息标准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业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标准化建设,有利于业务人员操作,减少信息化管理团队的工作,降低多层级项目管理团队成本,统一业务信息模板和业务工作流程。通过强化标准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覆盖面,信息管理标准化建设需要全业务板块参与,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依据业务标准化和技术的标准化,综合梳理企业的贯标体系文件,企业所有业务板块根据贯标体系文件的要求,提供信息标准化建设的对应的业务标准化文件,提升企业管理的规范性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信息标准化建设要求业务板块人员精通本板块的业务管理过程,贯标体系管理文件表单、格式、技术信息标准的要求。信息标准化建设管理团队,是基于业务标准化、贯标体系标准化管理团队,管理团队要根据业务需求与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团队协同作业,把业务的标准化应用到信息标准平台、系统。通过信息标准化平台,结合业务梳理结果、贯标体系文件标准化程度以及业务板块管理水平,统一信息标准化,逐步形成由“线下”信息管理转换为“线上”信息资源共享业务,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及移动商务管理需要。标准化建设需要结合业务所属行业、专业、类别,对资源管理,工程信息管理,经济信息管理,计划统计管理,行政管理等业务分版块,从“人员、机构、机械设备、进度跟踪”等方面,规范管理表格、表单,录入信息化平台,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信息跟踪,方便信息化管理人员及填报人员填报信息,避免规范表格和实际填报信息“两张皮”的情况发生。

信息标准化建设、信息和数据利用,应当遵循“统一归口、分类管理、分级处置、快速响应”的原则,在企业总部信息化管理专业机构统一指挥下高效、有序开展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信息标准化建设,业务标准化的规范,确保数据的产生、获取、利用、存储、传输、传递、备份、恢复、清理和销毁的管理,以及存储介质的台账,转储、抽检、报废和销毁的管理符合标准化的管理流程,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可用和保密。

3.2信息系统平台集成

根据信息化建设需求调研结果,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综合分析企业所属机构已采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端口文件,比如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应用的信息化平台、系统有OA办公协同协同,Aconex信息平台,Viewpoit文档信息平台,Teambinder工程管理平台,Sharepoint文档信息平台,Oracle公司开发的PCM、Unify信息管理平台以及企业内部应用的生产经营计划统计系统,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物流贸易信息平台,信息宣传平台等。通过研究目前国际市场上信息化平台、系统端口文件,找出最容易与其他平台、系统端口搭接的一种系统,或者自主研发出一款能与国际市场上信息化平台、系统更容易搭接、集成的新系统,以及提出可操作实施可行性方案。

信息化平台、系统的搭建需要具备与其他平台的可集成性,技术先进性,功能界面可调整性,分层分级管理,系统数据的稳定性、安全性,高负荷性,多语种切换性,移动办公性,数据关联性,数据库可分类归集性等。系统先进、具有前瞻性,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和界面设计引导数据汇总、归集;随着业务职能、角色的划分、调整,功能界面实现可调整和移动;系统端口与不同的软件平台、平台系统实现无缝隙对接,做到既有系统数据与新系统数据交互,保证数据在存储、处理和传输全过程中不失真,准确备份到对应业务模块。系统具备高负荷反应迅速能增进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数据快速高效的传递;在信息化快速发展,互联网+不断升级的时代,国际工程的项目管理逐步趋于无纸化办公,这对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实现终端用户移动办公、视频电话会议,能够实施监控、跟踪具体业务管理。

3.3信息化建设实施管理

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根据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关键时间节点,合理策划系统数据更新、系统关闭、业务工作界面、业务工具条、工作目录分解,信息化实施小组与业务组通力协调配合以子目录、子模块等实施端,以端带网,时刻监控平台数据呈现情况,实现工程管理信息监控。

3.4信息化建设应用

信息化建设的应用,重在执行与落实,基层信息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与基本的业务能力,将会大大影响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质量与填报信息的真实性。信息化建设应用过程是一种信息记录过程,记录是一种证据性文件,它是向相关表明过程实施情况或实施的结果[1]。为规避记录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全覆盖宣贯培训模式,强化基层信息化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重要性理解和认识,对填报信息所满足的基本要求,重要数据信息的提取以及信息化用户手册宣讲。建立基层信息化管理人员填报信息,领导审批机制,基本信息来源作为数据支撑材料,做到数据来源有依据、真实。

3.5信息化建设运维及跟踪

信息化实施团队在进行应用培训之后,根据应用推广情况,进行跟踪,包括业务标准化的设置满足度,平台负荷反应度以及信息系统数据的可利用性等方面,结合系统的可调整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满足管理需要。

总结

总部在对国际工程管理过程中,比本国境内的风险因素增多,管控难度相对加大,为更好的规避总部对工程管控风险,通过拓展信息化引导思维与管理模式,加大信息化建设,提高总部对工程管控有效性,通过信息化建设,提供企业决策数据来源、保障科学管理、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

[1]赵丕熙,李宇千.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管理实务[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12.

作者简介

姓名:范家福,出生年月日:1984年10月02日,性别:男,籍贯:安徽省、阜阳,学历:本科,从事:铁路、轨道交通、房建(超高层和高层)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方向:国际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