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活动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1

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活动教学

翟景山

青海省循化县藏文中学翟景山811100

【摘要】:小学五六年级数学教材明确强调对学生的数学教育要结合自身的生活?验,从实际生活和知识背景出发,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以及分组交流的学习机会。

【关键词】:数学课堂、实践活动、激发兴趣、把握难度、

数学课堂本身较为抽象和乏味,课堂上主要是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论教学,要丰富当前教育条件下的数学课堂就要进一步做到增加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时间活动内容,以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针对北师大版的数学课程特色,必须要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本的学习内容中,积极思考,努力探究,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才可以丰富学习效果。

一、课堂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二)引导实践、总结规律、寓教育乐

“实践出真知”,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看一看,想一想,形成丰富的感性材料,再?过大脑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地辩证分析,发现其中的奥秘,总结出规律,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独立思考并能一起合作探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通过个人的或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老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能力而不是问题的答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重在于“导”,具体应体现在启发、点拨、设疑和解惑上。能让学生先说的尽可能让学生说,能让学生操作的尽可能让学生操作,能让学生讨论的尽可能让学生讨论,力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二、让学生多“动”

所谓多“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逻?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受知识、?验的限制,其思维能力往往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多安排学生动手??、剪剪、拼拼、量量、摸模、数数,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智慧。如在教学“7的分与合”时,教师提问:“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一共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能很快得到6种不同的分法。这种做法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再?过师生共同的分析、综合,不难有条理地概括出6的分解与合成。

四、让学生多“想”

多“想”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自主探索,提高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应该服务于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去“发现”规律,研究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是很必要的。

五、(一)把握契机激发趣

学生总是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学习,而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带有明显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操作时,总是被那些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吸引着。所以老师要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或情景用他们的兴趣把他们引入课堂。例如:执教“平移和旋转”时,用“动?”呈现生活中的运动形式,让学生欣赏、观察并用动作模仿物体的运动形式。

(二)操作要适时、适量和适度

适时就是要注意把握好时机,当学生想知道但又不知、似懂非懂时,用学具摆一摆,就会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适量是指要控制使用的次数,活动的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适度就是当学生的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上抽象概念,掌握火候,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认真深入研究教材是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的必要条件,是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的基础。不仅仅是把握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与难点,还要认识把握教材内容蕴含的教育因素、数学思想方法,把握教学内容展开体现怎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内容展开体现了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对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的教学用书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将对每位老师有很大帮助。

(四)提高自身数学修养。

数学专业知识丰富,才能正确把握教科书的内容、结构、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科学、准确驾驭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枯燥的数学训练富有实际意义、充满活力与情趣,使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素材融入具体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加深对数学只是的理解,更好掌握数学技能,同时体验数学方法,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对数学产生更浓的兴趣。学生获得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更用力与提高学生学号数学的信心,更用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