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探究性学习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语文探究性学习之我见

孙小丽

孙小丽陕西省洛川县水利希望小学727400

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提出的新型学习方式,那么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依据哪些理论开展呢?

一、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当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阐述:人都有优良的潜能,都有成长发展的天性,只要条件许可,都可以成为个性健全、富于创造的人。教育的作用就是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二、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条件

1.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学生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例如要留有学生收集信息、讨论的时间,留一定空间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留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

2.进行语文探索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所生活的家庭条件、学校的物质基础设施和社会环境是制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因素,无视这些客观条件开展探索性学习,必然会无法开展教学活动。

3.进行语文探究学习要考虑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和学习经验。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语文学习的方法、态度、习惯,对具体的语文探究性学习有着相应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基础较差又没有自主学习兴趣的学生,要他们探究性地赏析文章,肯定有困难;基础扎实、学习主动的学生,对浅层的材料性搜集、整理、说明、探究,同样提不起兴趣。因此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寻找学习兴趣的出发点,恰当设置探究性学习任务,才能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语文探究性学习要把握的原则

1.在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防止一部分优秀的探究者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要注意引导,让每一个人都对探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

2.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探究活动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对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些都是学生积极投身和亲历探究实践之后所获得的,应该珍视、鼓励。

3.语文探究性要开放。(1)教学内容应有序开放。课内与课外要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从课堂中到课外积极探究。(2)师生关系应开放。教学双方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善于进行角色的互换,作好学生语文学习的顾问、引导者、参与者,把自己定位为学生中的一员。

4.探究内容要明确适量。余文森教授在实验区教改汇报会上说:那种体现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去探究,靠听讲、阅读、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无须探究的问题却要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和庸俗化。语文学科探究性学习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的内容。同时要注意探究的量,学生的精神和体力是有限的,探究是有限度的,并非越多越好。学习语文要与其他方式结合。

四、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更新教育观念。要让教师从过去仅作为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和谐健康发展。人类知识和经验的传播主要依靠教师,教师必须认识到传授知识不等于把知识简单地呈现给学生,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激发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习,告诉学生怎样和在什么地方找到答案,而不能把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只能引导学生去找。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会学生观察和思考,促进他们智慧的发展。

五、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索

1.多措并举,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语文的学习。

2.创设情境,开启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

3.提供机会,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要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感受和驾驭文本。

4.引导发现,注重探究学习的尝试性。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