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初中思品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张志斌

张志斌

〔摘要〕初中阶段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一些情感心理特征。处于中学时期的他们更是一群叛逆的孩子,社会竞争的激烈性、父母的过高要求、自身愿望的难以实现,这种种的因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

〔关键词〕思品课堂心理健康渗透

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最佳时期。但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产生出的一系列变化不可避免地滋生了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作用,自私冷漠、没有责任感、没有同情心、审美缺失、不顾全大局等等的标签几乎成为90和00后的代名词。

1造成中学生不良心理现状的原因

1.1家庭方面。

1.1.1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学习期望值过高,所以极尽溺爱呵护,忽视孩子品行方面的发展和培养,这无形中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降低了孩子的责任感及抗挫折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孩子的压力感、焦虑感、委屈感等不良心理。

1.1.2有的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经常训斥、打骂孩子,孩子不信任父母,容易产生易怒、焦虑、急躁、敌对、恐惧等心理问题。

1.1.3离婚率上升,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孩子容易产生怨恨、冷漠、烦恼、虚伪、自私等不良心理。

1.1.4国家正在城镇化,一些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孩子,把孩子丢给老人、丢给学校,把知识和思想传授与引导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更有甚者家长自己不能严格要求孩子,学校老师也不能对他的孩子进行批评,否则全是老师的错。

1.2学校方面。

1.2.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为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学;重尖子生轻后进生。

1.2.2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把学习当足苦差使。

1.2.3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

1.2.4升学的压力,频繁的考试,学生分数排队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学生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

1.3社会环境方面。随着改革开放,信息渠道的畅通,在给工作、生活交往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道德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许多负面影响。一些黄色淫秽的东西出现和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往方式和情感方式,也给青少年的合理交往带来了障碍,导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还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品德和心理问题,如厌学、逃学、离家出走、吸烟、吸毒、酗酒、少女怀孕,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或轻生的道路,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2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1思品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标的需要。21世纪,社会不仅需要身体健康、智力水平高的人才,而且还需要心理素质好,社会适应能力好的人,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思品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2.2思品教材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初中思品课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涉及了如何设计成长计划,如何关注心理健康,如何勇敢地展示自我风采和调节情绪,如何对待成长过程中的顺逆境和挫折等等。例如在讲《正当防卫》时,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青年人回到家,突然见院子里,一个人手拿刀子正向他父亲刺去,青年人拿起地下的扁担,冲过去当头把案犯当场打成重伤。这青年人的行为是否正当防卫?可让学生先讨论后发言,大部分学生认为是正当防卫,继续追问为什么只打头,不打手,不打脚?这是正当防卫吗?让学生从书中找出理论根据,得出结果。在此过程中不但能保留一些有趣的部分,让学生独立发现,以体现新发现喜悦,还有利于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再如湘教版《第二起跑线》、《孝敬父母》等等,这些内容都渗透着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情绪状态等内容,而这些是任何其他学科都无法相比的,这也为思想品德课的渗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所以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氛围,从不同方面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现阶段提高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初中思品课堂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思品教学中的不断渗透,不断完善与发展,它将像一股强劲的春风吹向传统教育的冰河,将使心理教育进入每一个学校,进入每一间教室,进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最终定会走出一条现代教育观念下的思品新路。

参考文献:

1姚本先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陈绮莹.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2011

4赵三英.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3)

5冯利.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甘肃省玉门市教育局教研室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