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码解码理论浅谈《摔跤吧!爸爸》的影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从编码解码理论浅谈《摔跤吧!爸爸》的影视分析

邹婷

(成都体育学院,成都610041)

摘要:《摔跤吧!爸爸》是一部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该片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该片一上映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更从一定程度转变了印度人民对女子体育的印象。本文正是看中了该片的社会影响,运用案例分析法和霍尔编码解码的理论对影视传播和当代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讨。

关键词:《摔跤吧!爸爸》;编码解码;影视分析

1、电影相关内容概述

电影《摔跤吧!爸爸》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和他两个女儿的故事,辛格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因为自己的家境问题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体育生涯。退役后他非常希望让儿子去完成自己的梦想——赢得一枚世界级的金牌。但妻子却为他生下了四个女儿,辛格本以为自己的梦想就此破碎,却在女儿身上看到了摔跤的天赋,再三考虑之后,开始训练两个女儿,经过不懈的努力,为他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冠军,也赢得了让她们成为榜样,激励千千万万印度女性的机会。

这个故事有人说是男权主义的产物,也有人说这只是一个饱含深情和热爱的一个故事。任何一部电影,每个人的视角和切入点不一样就会有不同的解读。在本片中,最受人非议的就是有关女性权益的问题。本片之于印度女性乃至全世界女性的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人民网对这部影片更是高度赞扬,称《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电影,影片对于女性意识的关注,在“直男癌”问题严重的宝莱坞可谓是另辟蹊径,达到了不俗的社会轰动效应,直接催生出傲人的票房成绩。[1]

2、霍尔编码解码理论相关概念简述

斯图亚特•霍尔在《电视讨论中的编码和解码》一文中提出编码解码的相关理论,把对媒介文化的研究从文化主义范式逐渐转向结构主义的范式。

霍尔认为,电视节目主要是以符号为载体来表达其意义和信息,用符号学和结构主义来解释,即电视节目由符码构成,应被理解为“有意义的话语”。电视节目的制作者积极地将事物编入符码,通过符码的组合、加工与运作赋予节目“意义”,这一过程即编码。在电视节目符码的意义层,存在一个“主导话语结构”,它体现出“制度、政治、意识形态的制序,并使解读自身制度化”。电视节目的制作者即编码者,其“先天”存在着“被自然化”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以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形式编进符码。霍尔随之又指出带有“主导的”意义并非“决定性的”,因为大众会有个人化的解释,即根据自身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不同的位置来解读媒介所制定的“定义”或构建的“现实”,这一过程即受众的解码。

3、电影中的编码解码分析

电影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媒体话语表达方式,它的文本意义是由传播者的编码活动和受众的解码活动共同完成的。传播者将各种意图与信息通过图像符码的选择与组合进行编码,将意义转化为符号表达,之后受众进行解码。从编码解码理论可知,信息接收者在进行符号解码时有三种模式:一是主导—霸权模式;二是协商式接受;三是对抗式接受。

3.1主导——霸权模式的体现

主导霸权式模式和“皮下注射论”有相似之处,认为观众是全然接受编码者想传达的所有意义,编码的目标和解码的结果一致对等,不存在曲解与误会。[2]

在电影刚开始不久,影片就向观众讲述了辛格是一个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的人,但是妻子一直生女儿,让他的梦想无处寄托。一次偶然他发现女儿也有摔跤天赋,执念让他不顾亲友的反对,强迫女儿去练习摔跤。向观众呈现了一个霸道不讲理、一意孤行的形象,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很认同辛格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3.2协商式接受模式的体现

协商式接受介于主导霸权与对抗式接受这两个极端之间,是一种“佛系”的存在,是解码者对编码者意图进行不完全的接纳,但也不会表现出明显抗拒。[3]

在本片中,最为明显的协商式接受模式就是辛格对女儿的让步,在女儿进入国家队后,国家队训练和爸爸的方法大有不同,大女儿认为爸爸的方法已经过时,辛格知道后与大女儿比试被狠狠摔在地上,和大女儿之间产生了隔膜,一方面自己不得不妥协让女儿跟随国家队教练的方法进行训练,另一方面用着自己的方法继续训练二女儿,并且也进入了国家队,而最后大女儿也意识到了国家队的问题,和爸爸重归于好。表面上这是训练方式的不同,实际上则是新旧两种文化的不同。在解码者看来,可以理解为这是父女的和解,也可以按照编码者表达的意图解读为新旧两种文化对所处时代的人产生的影响,这是协商模式下的编码解码过程。

3.3对抗模式的体现

对抗式接受是相对于主导霸权模式的另一种极端,是指观众完全不接受编码者想要传达的所有意义,编码的目标和解码的结果不一致,存在曲解与误会,并表现出明显的抗拒。[4]

整部影片都是辛格和旧思想的对抗,他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获得世界冠军。但在成功以前并没有人认为他能成功,人们对此有很多疑问,女孩是否该抛头露面进行体育活动?这样做是否可以成功?就算成功了是否可以复制这样的成功?等等问题都在和辛格对抗,在没有成功以前辛格自己都不知道结局会怎样。编码者正是希望借助电影的这种传播手段呼吁社会各界对社会弱势人群(在这里泛指女性的权利)给予关注。这是在解码过程中,文本意义不断被改造和解读的过程,是对抗模式下的解码过程。

4.总结

《摔跤吧!爸爸》是纯粹的体育竞技类电影,充满着温情、幽默、励志、热血俱全,对现实的鞭笞,却掀起登峰造极的轰动效应。聚焦金牌意识和女权意识,用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表现出来,有笑有泪。本片在编码解码整个过程中是一个富含“意义”的意识形态过程,而“意识形态”的形成,则是由信息生产者的生活经验、实践结果和达成目的所决定的,受解码者的经历和环境影响,所以一千个人眼里也会有一千个《摔跤吧!爸爸》的版本,每个人眼中的辛格可能都不太一样,但归根到底都会回归到人物本身。

参考文献

[1]阿米尔汗再出高分神片《摔跤吧!爸爸》确定引进.人民网,2017-01-08.

[2]王妍力.用霍尔“编码解码”理论解读《延禧攻略》[J].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8.

[3]王妍力.用霍尔“编码解码”理论解读《延禧攻略》[J].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8.

[4]王妍力.用霍尔“编码解码”理论解读《延禧攻略》[J].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