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对政治教师的新要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新课程下对政治教师的新要求

鲍华

新疆农二师八一中学鲍华

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投入到这场意义深远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中,从岗前培训到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理念和关注上有转变,实现了从过去的“如何教”到指导学生“如何学”;从过去“教得如何”到“学生学得如何”的转变。实现了教学方式更多样,课堂更活跃、师生更多交流互动;实现了教师积极探索,开展各具特色的校本研究活动,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了相当的困惑及问题,表现为:课堂活跃,但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不牢、作业质量效果较差、不会考试;课堂纪律和组织教学较难控制;部分学生积极性、参与性较难调动;课时数明显不足,特别是实践、探究活动难以开展;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广度、深度难以把握和操作;备课量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处理新课改的评价与教学成绩质量的关系;如何处理新教材教学与高考要求的关系……等等。面对新课改,每位教师都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尽快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调整思路,改变策略,迎接挑战。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就自己的所见、所触,谈几点见解。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准确把握教学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但出于习惯,不少教师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表达的“粗线条”为由,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对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讲究上,很少甚至不接触课程标准,结果有的老师出现时间紧、不够用、犯了“繁、难”的老毛病。事实上新课程教学只有以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和要求,花一定工夫学习、研究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论”、“实施建议”,把握新课程改革、新教材的灵魂,不但不会影响新教材教学的时间,反而会提高新教材的教学实施,这样才能恰当地控制教学总量,准确定位教学难度,把握有关内容教学的侧重、难易、详略的要求,恰当处理好教材上看似比较多的教学内容。比如:要尊重教材编写们的意见,在对比新旧教材中,凡是旧教材有,新教材没有的一定不讲;对教材中概念的教学,一般来说描述性概念不必要求学生深入系统掌握,只要他们懂得这种现象就可以。总之,一定要按照《考试大纲》和《新课标考试大纲》准确把握教材的广度与难度。

二、激发学生活动潜力,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教学中广泛发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潜力,做课堂教学的引路人,注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互动。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用富有意义的鲜活的生活案例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生动的情景,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应努力做到:

1、要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时空。课堂上教师只是点到为止,学生参与的时间因内容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空间上应采用个人独立研究与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及小组与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一定难度的问题上合作、探究、交流,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境界。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老师“满堂灌”式的教、学生机械、被动地学这种状况。

2、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教师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研究。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求与众不同的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一言堂、家长制,应该为课堂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自觉地获取新知识。

3、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对知识有缺陷、能力不强的学生要扶一把,在遇到困难时给予一定的文字和语言提示,让他们克服自卑、不敢说心理。对天赋好的学生,教师要在一定形式上让学生“跳起来摘挑”,不断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就能克服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性较难调动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养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良好习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处理课堂教学与高考要求的关系

不少教师认为新课程的学科知识仅仅是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的理论支撑,不再以学科理论体系为主构建课程内容,就误以为新课程完全降低或淡化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恰恰相反,新课程的理论知识突出了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体现了新课程的选择性、时代性,更强调了基础性。新课程的理论知识不是降低了要求,而是更强调了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钻研每一目的涉及的理论观点及原理性、结论性的知识,在自己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利用教材或自己搜集的生活中生动、典型的事例、素材活化知识,通过给学生设置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在范例中展示知识,使学生做到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例如:在讲《经济生活》第二课的“替代品与互补品时”,重点不是讲这两个概念的含义,而是通过范例使学生理解替代品或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化会给其他商品的需求量带来什么影响。在新教材的实施中,老师不再是主演,他的主要角色是导演、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主演。教师的作用在于着重帮助学生提炼、总结、理解理论观点及原理性、结论性的知识,着重训练学生运用理论、原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搜集许多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来解释,二是结合现实及学生的生活,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高考运用和能力的考察。

四、认真上好综合探究课

不少教师认为综合探究可上可不上,没时间上。实际上还是没有正确认识综合探究在教材中的地位。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一个综合探究,它应该是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本身就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反复强调指出要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后,通过综合探究,让教学变为由教室、社会实践活动组成的“开放式教学或研究性学习”,更能把握好本单元的教学各方面要求,真正实现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新教材《经济生活》也明确指出:“学习这门课程,你会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至于怎样上好综合探究课,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辩论、小品、演讲、社会实践等等。如果时间有限,我们可重点选择其中一个综合探究内容,师生共同准备认真搞活搞透。至于其他的综合探究可以综合起来利用一些时间完成。总之,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增加教学实效性。

五、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活到老、学到老”,不再是一种口号,已成为每个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新课堂的实施,给每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谓“名师出高徒”是时代的要求。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养成良好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断这习、更新理念、充实知识,培养多层次多角度的发散思维,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对课堂教学的驾驶能力;尽快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时代性、实效性。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力量,共同听课、评课,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