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课堂细节提高课堂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透视课堂细节提高课堂实效

赵玉芹

赵玉芹(瑞安市鲍田中学,浙江温州325204)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透视课堂细节,也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痕迹,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本文透视一些案例片断,浅析其教学的有效性,以期为新课改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这样的“活动”设计是否有效

1.案例一

一位教师对人教版数学七(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教学活动实录片断:教学片断1:学生交流自己所带来的立体图形。(1)活动内容:先观察实物、欣赏图片和观看包装盒制作过程,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互相转换的必要性。(2)活动流程:①观看实物、图片及都市建筑物形状;②观看包装盒制作的过;③分组活动,交流个体所带来的立体图形。(3)活动情境:同学七嘴八舌,互相说自己的包装盒漂亮;有的还比较大小……教学片断2:小组活动得出正方体的展开图。(1)活动内容:试着得出正方体的展开图。(2)活动流程:①动手操作(独立);②收集信息(小组);③互相交流(班级)。(3)活动情境:有的同学说自己展开图“正确”,说他人的“错”了……教学片断3:分小组制作长方体的礼品盒。(1)活动内容:制作长方体的礼品盒。(2)活动流程:①确定形状大小;②选取比例;③制作平面图;④剪辑成型。(3)活动情境:有些小组“动”不起来;有些小组却“动”得较快,课堂嘈杂声一片。

2.案例剖析

(1)分析片断1的活动情境,其现象:各持己见,放任自流。

(2)分析片断2的活动情境,其现象:注意分散,思维表浅。(3)分析片断3的活动情境,其现象:“放”而无序,“收”之过急。

二、这样的“问题生成”是否能一滑而过

1.案例二

一位教师对人教版数学八(下)“勾股定理”的教学实录片断:教学片断4:猜想并探究一般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活动内容:猜想并探索一般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即[猜想]命题: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并能拼一拼、摆一摆、想一想;证明之。

(2)活动流程:①猜想与探究;②归纳[猜想]命题;③尝试证明;阅读课本,模仿数学家赵爽,并用自己准备的纸张拼一拼、摆一摆;④小组内相互交流;体验古人赵爽的证法。(3)活动情境:小组汇报时,其中有一同学不仅汇报了数学家赵爽的方法,同时,还汇报了“伽菲尔德”的梯形证法。到此,这位教师可能没有预设这种证明,就把这种“生成问题”一滑而过。

2.案例剖析

笔者认为这种情境生成的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极好素材;教师不应该采用“一滑而过”的方式简单点评,而是要抓住这个时机,启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思考、探索,或让学生独立自主探索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于是探究“勾股定理”一题多证的课堂由此产生,可作如下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关于探究“勾股定理”一题多证的问题,给同学们两天时间,这两天时间可上网搜索或在组内讨论或独立探究,小组内可以比一比,看谁证明方法最多,两天后上一节有关探究“勾股定理”一题多证的成果展示课,也比一比哪一小组的证明证方法最多,并选好发言代表。

活动流程设计:①探究课一开始,各组代表汇报,要求用投影仪来辅助汇报;②教师调控组织课堂时间的分配和课堂管理。

问题解决评价:①评判各小组的各种证法;比一比哪一小组方法多或思路最佳,可设立方法最多奖或思路最佳奖或小组组织奖等等,给予表扬和鼓励。②尽可能把学生的每一种证法与历史上数学家的证法进行比较,使之具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进行归类、归纳与提升,使之掌握知识体系。

三、几点启示

1.注重活动有效性,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生成智慧。素质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找到、找准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就成为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问题和活动是进行素质教育要求的着力点,注重活动有效性,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生成智慧。

2.捕捉有效信息,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形态中生成智慧。

有效的数学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该表现为多样的教学形态。对于案例二的教学片断4,我们根据教学生成信息,捕捉“勾股定理”一题多证的问题,设计了一个“长作业”,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下一个“长作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找到了合作学习的切入点,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形态中生成智慧。

细节是无数的。从理论上来讲,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细节。那么,抓什么细节?怎样来抓细节?这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