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事故的根本原因分析牟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变电运行事故的根本原因分析牟鑫

牟鑫刘鹏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兴安供电公司内蒙古兴安盟137400

摘要:变电运行是国家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变电运行事故发生率能为电力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变电运行维护部门应深入分析变电运行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所在,加强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技术性指导培训以及自身安全意识培养,对变电设备维护工作加强管理。做好对变电运行事故发生的预防工作以及事故发生时的解决工作,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电力系统供电质量,有利于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本文对变电运行事故的根本原因分析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变电;运行事故;根本原因;措施

变电运行事故按照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人为操作事故和设备运行事故。人为操作事故会给电力设施带来巨大损害,严重威胁电力供应的安全。设备自身原因所引起的事故占变电运行事故的绝大部分,减少设备运行故障的发生,能够有效提高电力运行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

1变电运行事故的根本原因分析

1.1变电运行中的人为操作事故

人为操作事故是指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变电运行事故,诱发人为操作事故的因素主要包括变电运行管理制度、具体操作模式和操作难度、工作人员自身特点和心理因素等,具有一定规律和特点。人为操作事故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事故高发期为春秋两季。一般春季和秋季,变电站会开展大规模的设备检修和调试,对变电运行操作的影响较大,增加了变电运行操作的复杂程度。如果工作人员缺少变电运行操作的经验,易引起人为操作失误。同时,由于人的行为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变电运行操作人员在精神状态较差或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发生人为变电运行事故的几率就会变大。通常邻近交接班时,工作人员会表现出急躁的心理,注意力下降,精神不集中,放松对操作安全的要求,引发变电运行事故。变电运行人员违规操作的主要行为有未执行逐项复诵和打勾的操作程序,漏相或跳相操作;没有核对保护定位和保护压板进行操作;不了解系统的运行方式;未认真核对上一班移交时未完成的操纵票,在操作过程中未认真核对操作票和调度令;防误装置使用或治理不足;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操作的严格性和工作责任心;监护制度流于形式,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错位等。

1.2变电运行中的设备操作事故

变电运行中的设备操作事故也是其根本原因之一,众所周知,设备往往在变电运行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不同的设备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功能,要想充分的发挥出设备的功能作用,就要先保证设备的质量以及操作的正确性。只有保证其质量过关,并且能够合理的进行操作使用,才能更好的促进设备的正常运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然而,在实际进行设备的使用时,很多单位缺乏对于设备的检修,而且各个设备的型号、特点都有所不同,所以,对于检修工作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很有可能使得统一检修工作不能满足个别设备使用的要求,这就容易使得设备性能以及质量受到影响,进而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另外,对于一些变电运行设备而言,工作人员难以掌握其正确操作顺序,设备操作方面的问题也会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

1.3引发变电运行事故的其他原因

变电运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标准不精确、程序不充分、管理要求弱化等因素是影响变电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如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执行变电运行唱票操作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和工作间断制度,使变电运行现场的安全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缺少严格的过程监督。企业管理人员不能切实实施防范误操作的具体措施,许多重要的变电运行监理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变电运行安全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安全素质不高等也是影响变电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将严重威胁变电运行安全。

2变电运行事故的预防措施

2.1变电运行工作人员需具备的职业素质

在变电运行中,变电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突发性的,并且当事故出现时也会陆续出现很多异常的工作状态,比如开关拒动、直流消失、电源消失和保护拒动等情况。当发生这些情况时,就要求变电运行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心理素质,良好的事故应变、处理能力,能够有效避免在处理中发生误判、误操作的情况,进而避免更大事故的发生。在没有判断清楚情况时就进行盲目的操作和供电,将会对变电运行系统造成再一次的冲击。错误的操作会延误事故处理的最佳时机,甚至给之后的事故检查和维修造成极大的障碍。因此,应当着力培养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心理素质。应当根据变电运行中的实际经验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采取“个人主动提高为主,单位组织培训为辅”的方式,将培训人员分批次、分层次,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培训。此外,还要积极引导工作人员学会总结、善于总结,加强对经验的总结、教训的吸取,促进个人职业素质的提高。

2.2加强基础设备管理

在改造变电站或新建变电站时,必须严格控制设备的质量。避免由于设备的设计或质量缺陷导致变电运行事故。在选择设备时,必须严格筛选制造厂家,对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或出现过产品质量问题的予以排除,在设备招投标时不允许其参加。选定设备生产厂家后,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生产厂家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控制产品质量,做好出厂试验工作。杜绝材质、制造等存在问题的设备投入到变电站改造或新建项目中,防范于未然。变电站各个安全管理部门,需要严格把控设计、规划、设备选型、设备选厂、安装、调试等相关环节。实行工程质量终身制和质量验收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设计、采购、安装等各个环节人员的设备质量意识,确保入网设备符合相关标准,杜绝安全生产隐患。

2.3完善综合自动化装置

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防止由于设备异常而引发事故。变电运行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监视、调节、协调、控制电力系统的各个元件,将能量的不正常释放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确保电力设备稳定运行。它可以采集高压电气设备的信息,以判断避雷器、变压器、断路器等的状态;可以采集故障录波器、继电保护装置的各种数据,以便于检测电气设备。在线监视系统对设备运行状态、电网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判断设备是否出现异常状况,一旦发生异常运行,就会马上自动报警、闭锁出口,避免事态扩大。在实际的操作中,应当应用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减少人员操作时的误操作,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4优化安全管理

所谓安全运行方式是为达到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的要求。人们根据系统主接线的形式,排列出的各种可行的运行形式,在每个可行的运行形式中,规定了各具体设备及元件的运行状态。加强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应做好四项主要工作:首先把运行方式管理制度化,从制度上规范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工作,年运行方式的编制应依据上一年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防范,即将反事故措施落实到运行方式中。其次技术上加强电网运行方式分析的深度,在运行方式的分析计算上,对于母线和同杆架设双回路故障下的稳定性必须进行校核计算析,对联络线跳闸导致电网解列也应进行分析。

总之,变电运行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变电运行管理,不断提高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能预防的尽量预防,在发生变电运行事故后,能及时、准确的进行事故处理,从而为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文国卫.变电运维管理系统对变电运行的革新影响[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16)

[2]王燕勤,贾利军.变电运行管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1)

[3]王晓燕.变电运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石化技术.2019(02)

[4]蒋翀.变电运行中的常见故障与检修措施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