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突发爆炸事件中 18例伤员的检伤与救护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重度突发爆炸事件中 18例伤员的检伤与救护体会

孙晓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 075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11.28”特重大爆炸事故伤员伤检伤分类救治进行总结,由于组织指挥得力,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救护措施得当,早期重视成批炸伤的检伤分类和急救,均获治愈,大大提升了成批特重度炸伤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爆炸伤 检伤分类 救护 体会

2018年11月28日,河北省张家口市盛华化工有限公司氯乙烯气柜发生泄露,泄露的氯乙烯扩散到厂区外公路上,遇明火发生爆燃,导致停放公路两侧等候卸货车辆司机23人死亡、22人受伤。此次事故发生后,局部和周边区域医疗单位紧急动员,伤员被快速分流到各大医院。我院陆军81军集团军医院承担了18例特重度烧伤伤员治疗的任务,接到紧急通知后,我科室医务人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根据突发事件伤员的伤势,及时采取有效地救护对策。在全员的全力以赴救治下,无一例死亡。现针对此次重度成批炸伤救援中的检伤分类救护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性17例,女性2例,儿童1例。其中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5岁,平均年龄在25岁。炸伤面积在90%以上占5例;气管切开3例;中心静脉置管5例。均为重度、特重度烧伤,在转送途中均未补液,入院时都有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血压测不到,无尿,休克表现等。

2、检伤与救护方法:

2.1伤员来院后,我科医务人员第一时间通知烧伤科及相关科室医生急会诊并汇报总值班领导,科主任护士长也立即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全科医务人员马上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医护救治小组,各抢救组在自己分工的区域实行了两人一组,按照先急后缓、垂危优先,区别轻重缓急的救治原则。笔者负责采集伤员姓名及家人的联系方式,每位伤员手腕佩戴手写腕带标识、输液巡视卡标识与所编伤号完全一致,避免在忙乱中出现差错,以确保救护的高效率及质量。同时另一方面也使抢救统计流程更加方便[1]

2.2在抢救中,首先立即清理身体上烧焦的衣物及烧焦的皮,并检查呼吸道、口腔、建立液路、补液、扩容、低流量吸氧,危重伤员心电监护,止痛,抗休克等急救措施。

2.3休克期的早期处理:伤员入院后马上进行静脉补液,对于重度全身多处烧伤的伤员,静脉液路开辟不满意者,立即给予锁骨下深静脉置管以确保液路通畅并建立两组以上静脉液路补液,且留置尿管。同时制定补液方案,基本原则按每公斤体重、每1%烧伤面积1.5一2.oml,晶体和胶体液量之比为1:1的原则,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和临床经验调整补液方案。

2.4吸入性损伤的早期处理:对于可能有气道梗阻者,为防止喉头水肿压迫气道,或者粘稠分泌物、坏死粘膜脱落,导致气道突然阻塞的产生,气管切开宜早不宜迟,宜尽早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氧分压低于70mmHg,即可采用PEEP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有利于增强气管内纤毛活动能力,防止分泌物的干涸结痂,从而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情况发生。上述措施的应用,使吸入性损伤的死亡率显著降低。

2.5创面的早期处理:伤员烧伤处及时给予早期清创。除了入院后经过镇静止痛、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外,创面给予清创,外用盐水冲洗伤口,无菌敷料包裹。对于轻度创面的伤员处理后送留观病房做好交接工作。在整个医疗救护过程中,伤员得到早期的清创后,还为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2.6医务人员在救护中,迅速处置伤员,控制局势,对伤员实施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2]。尤其是护士较好地运用了对由于突发事件中引起的精神紧张、恐惧等心理障碍处理技巧,对伤员进行了早期的心理干预。对情绪不稳定或大喊大叫的伤员,医务人员在解释伤情的同时让伤员了解救治过程,控制情绪,减少恐惧及过度悲伤,重视并满足伤员的心理需求[3]。同时激发伤员对良好预后的期望及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对创伤的接受和适应的水平,从而大大减轻的伤后应急障碍的发生及焦虑症状。

抢救后期,除了8名伤员生命体征暂时得到平稳,患者家属强烈要求表示转北京接受后期治疗外。其他伤员经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后陆续妥善安置收住ICU2人、烧伤科7人、病情好转1人离院。

3、讨论:

3.1可燃气体爆炸特点:可燃气体爆炸时可产生高温气浪,一般温度可达1850~2650℃。气浪运动速度可达2000 m/s,可产生10个左右大气压,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具有热(高温)、冲(冲击波)、吸(尘及有害气体)三种致伤因素共同作用。除引起热力损伤外,由于可燃气体含多种有毒物质,在炸伤的同时也易中毒[4]。这就要求在处理这类伤情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是否同时存在。

3.2对于大批量伤员短时间涌进医院,使伤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最确切的救治是治疗的关键[4]。首先,检伤分类要“快”、“准”。在进行伤员紧急分类时应当服从救治的需要,迅速而准确,生命第一的原则。对特殊爆炸伤患者进行特殊处理;对一些轻微伤员分轻重缓急现场对症处理后留观。实践证明,建立快速通道,迅速分流各类伤情,使其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是急救的重要环节,对于伤者治愈和减少因伤致残等后遗症的至关重要

[5]。根据伤员的数量,严重程度灵活把握分类原则和救治重点,尽可能抢救多数伤员的生命。同时迅速分检伤员到相应科室和救治小组,避免大量伤员在急诊区域积压。实践证明,快速准确分检能使伤员及时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这是大批量伤员院内救治的重要环节。应当配备技术精、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这一点应当高度重视。

此次突发爆炸事件危害大,受伤人数较多,在此事件中,我院医务人员通过对大量伤员的检伤与救护措施,这是我院经受的一次大的考验。遇到群体突发多人、成批烧伤患者,必须首先有强有力的指挥、协调、组织者,能够做到沉着、冷静、果断、指挥有条不紊进行。共同完成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是对提高救护人员整体水平,使抢救成功救治工作较好体现。

参考文献

1.周金武,陈建设,李鸿明,等。成批烧伤的综合救治[J/CD].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9(3):294-296。

2.张勤,城市高楼成批烧伤救治的经验和教训[J/CD]。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3,8(3):235-237。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烧伤外科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4。

4.夏照帆,王钟山,房贺。烧创伤相关肺损伤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与转化[J]。中华烧伤杂志,2013,29(2):113-115。

5.冯爱民,朱敏。南京7.28大爆炸事件伤员救治的主要做法。武警医学,2011,22(4):3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