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君之策尽人之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2
/ 10

古人说:“下君之策尽自之力,中君之策尽人之力,上君之策尽人之智。”一个人能竭尽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项事业,这是难能可贵的,亦必须要那样去奋斗。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又不肯付出自己的力量去实施自己的计划,这个人很难事业有成。但是,广个人或一个团体,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足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门类很多,社会分工精细,一个人或一个团体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是极有限的,在某些科学技术乃至具体工作环节上,哪怕是最杰出人物或团体,亦不可能独自完成,必须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攻克。更为值得注意的,人的智慧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尽人之力远不如尽人之智,所以古人已道出了下中上的策略。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天。”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凡是善于借助别人力量的,均可事半功倍,更容易更快捷地达到成功的目的。犹太人不论是商界或科技界的成功者众多,普遍都具有善于借助别人之智本领。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且不说其在外交工作的政治手腕,就说他在处理白宫内的事务工作,就是一位典型巧于借用别人力量和智慧的能手。他有一个惯例,凡是下级呈报来的工作方案或议案,他先不看,压它三几天后,把提出方案或议案的人叫来,问他:“这是你最成熟的方案(议案)吗?”对方思考一下,一般不敢肯定是最成熟的,只好答说:“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基辛格即会叫他拿回去再思考和修改得完善些。

过了一些时间后,提案者再次送来修改过的方案(议案),此时基辛格把它看阅了,然后问对方:“这是你最好的方案吗?还有没有别的比这方案更好的办法?”这又使提案者陷入更深层次思考,把方案拿回去再研究。就是这样反复让别人深入思考研究,用尽最佳的智慧,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这不愧为犹太人基辛格的一手高招,这也反映出犹太人的一种成功的诀窍。

犹太人密歇尔。福里布尔经营的大陆谷物总公司,能够从一间小食品店发展成为一家世界最大的谷物交易跨国企业,主要因其善于借助先进的通讯科技和善于借助大批懂技术懂经营的高级人才。他不惜成本不断采用世界最先进的通讯设备,宁肯付出极高的报酬聘请有真才实学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公司工作。这样,使其公司信息灵通,操作技巧精通,竞争能力总胜人一筹。他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取得这些优势,但他借助这些力量和智慧赚回的钱远比他支出的大得多,可谓“吃小亏占大便宜”。

我国三国时代的孔明是位善借势借力的能手,如他导演的孙刘联兵,火攻曹军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例就是典型,还有“草船借箭”也是巧在“借”字。事实上,人类自从走上文明之路时起,一直在寻求借势借力的办法,正因为不断地创造出各种“借”的办法,所以使人类不断走向文明。

杠杆原理便是人类“借”力的一种发明,其后又发现了滑车的原理。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知道把大小不同的滑车加以组合,就可以用更小的力量举起更重的物体。今天,只要一个人坐在起重机的座垫上,就可以操动几十万斤的钢架、货柜。人类依靠头脑的作用,使人的力量发挥出最大的限度。

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任何一项成功的事业,都是运用了滑车的原理,借助别的力量使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效果的。所有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长,就是有一种识人的眼光,能够抓住别人的优点,把每一个员工的位置都分配得十分恰当,使每个员工的力量和智慧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预先写下这样的墓志:“睡在这里的是善于访求比他更聪明者的人。”的确,卡耐基能够从一个铁道工人变成一个钢铁大王,是他能够发掘许多优秀人才为他工作,使他的工作效力增殖了成千上万倍的结果。

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一样,凡是获得成功者都有一套善于“借”的本领,牛顿曾说:“我成功靠的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犹太人有那么多的学者能获得诺贝尔奖金,有那么多科学家创造出世界级的发明,都是从前人创造的基础上升华的。如物理学家布洛赫,他能够在原子核磁场方面取得了前人未有的成就,是与他得到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学奠基人海森堡的指导和影响分不开的。

总而言之,犹太人懂得任何事业都不能一步登天,但“登天”的办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办法得当,则可快捷省劲。善“借”力量,则是—种快捷省劲的绝窍。

厚利适销

犹太人经商有一种与众不同招数,绝不做薄利多销的买卖,却做厚利适销的生意。

古今中外的生意经都有“薄利多销”的经营法招,但犹太商人认为进行薄利竞争,即如同把脖子套上绞索,是愚蠢之至。

这又如“死亡赛跑”,是从被暴力政府压制下商人被迫低价出售自己东西的作法演变的;他们还认为,同行之间开展薄利多销战争而同归于阵的悲剧,总希望以比其他竞争者更低的价格多售出商品,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考虑低价的销售前,为何不考虑多获一点利呢?如果大家都相互以低价促销,厂商哪能维持长久的经营?何况市场是有限的,消费者已、买够了商品,价格最低也很少有人要了。

犹太商人对“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持相反的态度,还有其道理。他们认为:在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中,为什么不采取别的上策而采用了下下策?卖三件商品所得的利润只等于卖出一件商品的利润,上策是经营出售一件商品。这样,既可省了各种经营费用,还可保持市场的稳定性,并很快可以按高价卖出另外两件商品。而以低价一下卖了三件商品,市场已饱和了,你想多销也无人问津了,利润起码比高价出卖者少了很多,并毁了市场后劲。

犹太商人在经营活动中除了坚持厚利适销做法外,为了避免其他商人的“薄利多销”的冲击,他们宁愿经营昂贵的消费品,不经营低价的商品。为此,世界上经营珠宝、钻石等首饰的商人中,犹太人居多。犹太商人选择这个行业为主,显然是避开那些以薄利多销的竞争者,因为这些竞争者一般没有资本或力量经营首饰类资本密集型商品。

犹太商人的“厚利适销”营销策略,是从有钱人作为着眼点的。名贵的珠宝、钻石、金饰,一掷千金,只有富裕者才买得起。既然是富裕者,他们付得起,又讲究身份,对价格就不会那么计较。相反,如果商品定价过低,反而会使他们产生怀疑。俗语说“价贱无好货”,这句话在富有者印象最深的。犹太商人就是这样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开展厚利策略经营,即使经营非珠宝、非钻石首饰商品,也是以高价厚利策略营销,如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梅西百货公司,它出售的日用百货品总要比其他一般商店同类商品价高50%,它的生意仍比别人要好,这不免有上述的心理效应。

犹太商人的高价厚利营销策略,表面上从富有者着眼,事实上是一种巧妙的生意经。讲究身份、崇尚富有的心理在西方社会乃至东方社会,比比皆是。在富贵阶层流行的东西,很快就会在中下层社会流行起来。据犹太人统计和分析,在富有阶层流行的商品,一般在两年左右时间就会在中下层社会流行开来。道理很简单,介于富裕阶层与下层社会之间的中等收入人士,他们总想进入富裕阶层,由于心理的驱使,为了满足心理的需求或出于面子原因,总要向富裕者看齐。为此,他们又购买时代的高贵新品。而下层社会的人士,往往力不从心,价格贵昂的产品消费不起,但崇尚心理作用总会驱使一些爱慕富贵的人行动,他们也不惜代价而购买。这样的连锁反应,贵昂的商品也成为社会流行品,如金银珠宝首饰现在不是成为各阶层妇女的宠物吗?彩电、音响等原来属高贵产品,现在也进入了平民百姓家庭;小轿车也成为西方大众的必需品。可见,犹太商人的“厚利适销”的策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是盯着全社会的大市场的。

犹太商人的“厚利适销”定价策略,是营销学中定价策略中的一种。在营销学中一般有五种定价策略:1、撇油定价策略。这是一种以高于成本很多的定价投放新产品的策略。有些新产品由于率先推出,可以奇货自居,一般会采取这一策略。2、渗透价格策略。这是一种与撇油定价策略相反的策略,把产品的价格定得很低,籍以排除竞争对手,迅速地进占市场。3、折扣或让价策略。这是一种通过便通办法给购买者以优惠并鼓励其积极购买和如期支付货款的价格策略。4、综合定价策略。即经营者根据市场竞争中的位置,采取综合定价办法,即有的产品价高有的产品价低,或者把产品销售的有关因素都包括进去,以利产品推销和开拓市场。5、心理定价策略。这是一种为满足各种类型消费者心理的价格策略。人们在购买商品时具有多种不同的心理,有人出于实用性,有人出于好奇心,有人出于自尊心,有人显示富贵。针对这些心理定价,会对顾客的购买欲产生强烈伪刺激作用。

犹太商人的“厚利适销”策略,是集心理定价与撇油定价策略于一体的策略,由于运用得当,成为其经营的生意经。

犹太人致富秘诀


生活哲理

犹太民族由于在公元73年祖国被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到处遭受迫害,只好四处逃避。在近两千年的恶劣环境下,犹太人逐渐形成了一种生活哲学,逐步积累经验,变得尤为聪明,更能适应环境,因而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下去,乃至发财致富。

犹太人认为,宇宙与生活是相依生息,相容无悖的。因此,他们把这一看法,视作自己生活的法则,并把它活用到谋生、做生意,使其有了前进的方向的精神的支柱。

据犹太人人说,他们视作生活法则就是“78:22法则”,它是犹太人成功致富的根本。所谓“78:22法则”,严格地说,应是“78.5:21.5”,由于小数赘口,故称作“78:22”。这个比数很有哲理,它是以一个正方形的内切圆关系计算出来的。假设一个正方形面积是100,那么,它的内切圆面积78.5,剩下的面积即21.5。以整数计算表达,便是78:22。

说来也巧,空气中的气体比例中,氮气占78%,而氧气占22%。人体的比重中,也是由78%的水及22%的其他物质所构成的。这个78:22的数据,成为人力不可抗抿的宇宙大自然的法则,人类不能违背这种法则而生存发展,试想,如果空气中氮气占20%,氧气倒过来占80%,人类能在这样的空气中生存下去吗?又如,若把人体的水份降至占60%,那定然会干枯而死。因此,犹太人认定“78:22”是个永恒的法则,没有互让的余地。

犹太人本着这样的法则指导自己的生活,获得了常胜不败的结果。

例如,犹太人普遍注重学习文化知识,他们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不管条件怎么恶劣,他们都教育和供养自己的子女读书。有的犹太人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允,则半工半读坚持读完大学。更有突出者,则利用业余一切时间学习科学和技术。为什么犹太人那么注重学习呢?他们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不是人类天生而有的,人类只有付出努力代价才能得到,这是法则,正如“78:22”一样,没有妥协余地。这种法则驱使着犹太人辛勤地学习,使他们知识文化高人一筹,使犹太人获得比例最多的诺贝尔奖金,使他们在各行各业处于竞争的优势。

又如犹太人做生意,他们同样本着“78:22”法则去经营运作。经商是为了赚钱,这是法则。他们认为,不嫌钱的经商,是不符合“78:22”的法则的,因而不能生存下去。欲要赚钱,在经营中就必须懂得核算,这正如一个正方形的内切圆一样,投入的资本,起码要达到一定的利润回报率才合算,如达不到这个比率,就不合算乃至亏本,这样的生意就不能做;放贷赚钱法是犹太人起家的一招,他们在英国和欧洲产业革命之时,瞄准了企业发展急需资金的状况,以高利率把钱借给那些企业,得到的回报率比自己办企业赚钱还多,而风险相应减少,这是运用“78:22”的法则的一种表现。

后来,犹太人又注意到各国经济在不断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发展大项目,而以分散的放高利债形成不了力量。于是他们又想出办法,把犹太人分散的财富积聚起来,设立正式的金融机构,集中力量投资耗资多的,回报率高的大项目。这样做,既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又解决了当地政府发展经济的难题,自己可从中渔利。正是这样,犹太人在美国、法国等欧美国家成为金融寡头,华尔街的银行家中不少是犹太人。18世纪末办起中欧大金融市场的就是犹太人约瑟夫 门德壮。拥有上百亿美元资产的罗思柴尔德金融世界,也是犹太人。

犹太人善于运用资金,靠筹集的钱增多增值,把其用到最佳的配置位置上,这就是“78:22”法则的活用。犹太人近二千年来四处受到排挤和迫害,他们运用巧妙的处世哲学,以杰出技艺在狭缝中生存、发展,使整个民族不但保存下来,而且成为世界有影响的民族。

自强不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间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有不愿意走向成功的人。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那些在经营致富的人或是攀登科学高峰成功者,并没有比那些失败者更优越的条件。他们同样的只有一双手、两条腿、一个脑袋,他们有些甚至分文没有,白手起家;论学历吧,许多大富豪在创业前都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不少是学徒或伙计出身。如华人首富李嘉诚、发明大王爱迪生、汽车大王福特、钢铁大王卡内基、照相机大王伊士曼、科学家瓦特、美国总统林肯…,均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论经济条件吧,多数发迹者或成功者是出身于贫苦家庭,幼年或青年受尽了生活的艰苦辛酸。如汽车大王福特、酒店巨子希尔顿、电器大王松下幸之助,都是从贫苦困境中走出来的。

上述这些人怎么会成功呢?一句话道出真谛,他们均能自强不息,有必胜信念。

犹太人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自强不息,困难和挫折吓不倒他们,迫害和残杀穷不了他们的路。从罗马帝国时起,犹太民族家园被侵占,大部分犹太人被迫离开故土,流散天涯。在漫长的流亡漂泊岁月中,犹太民族虽然灾难迭起,几乎遭到灭族之灾,但人们发现,今天的犹太民族的特性、宗教,语言、文化、文学、传统、历法、习俗和勤劳智慧的资质没有因这1900多年的悲惨民族史而分崩离析,他们至今仍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和民族凝聚力。尽管他们长期来遭受到大放逐、大迁移、大捕杀,但他们仍做出种种惊天动地的伟业。千百年来,犹太人才辈出,精英遍布世界。处境恶劣与成果产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现象,是这个民族的旺盛生命意识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反映。

世界连锁店先驱卢宾,1849年出生于俄国的犹太人,他随父母生活在俄国,受到歧视,不得不迁居到英国,在那里生活了两年,由于温饱无保,不得不又迁居到美国纽约。没有条件读书,他16岁那年随淘金潮流到了加州去淘金。黄金没有淘着,迫使他另谋生路,从摆卖小日用品开始,逐步发展成大商店,最后创造出连锁商店经营模式,成为大富豪。卢宾的成功,在于没有因几经波折而气馁,在淘不着黄金的情况下,动脑筋,想办法,从千千万万的淘金者身上打主意,想到他们在矿场上需要各种日用必需品,就从这点作为突破口,走上规模经营和连锁销售的发迹之路。

巴拉尼是个犹太人的儿子,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由于家境不富裕,无法医治好,他膝关节永久性僵硬了。但是,他没有因此丧失生活的信心,相反,却增强生存下去和创大业的决心。他立志学习医学,历尽艰苦,终于学有所成,对医学研究精深,特别对耳科绝症有独到研究。他一生发表了184篇医学科研论文和两本很有研究价值的论著《半规管的生理学与病理学》、《前庭器的机能试验》。由于科研成果卓著,他受到所在国奥地利皇家授予爵位,于191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可以说,这些荣誉和奖励是对他的自强不息精神的一种报酬。

让我们再从以色列国看看犹太人的自强不息精神。这个国家以犹太民族占主导地位,犹太人占全国人口的83%以上。历尽人间沧桑的犹太人,于1948年才在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的约2万平方公里面积上建立起以色列国的。这个国家不但建立较晚,面积狭小,而且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全国国土有80一90%是沙漠和荒丘,几乎是“不毛之地”。全国资源贫乏,淡水奇缺。因此,不论是天时、地理或时间对以色列都是不利的。但以色列的犹太人自强不息,靠其民族的顽强生存意识和智慧,经过40多年的建国创业,使这块土地出现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不毛之地”长出了丰硕的庄稼,农业不仅使以色列国民自足自给,并成为该国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把荒丘和沙漠改造成良田。1949年到1984年间,共改造和开发出27.2万公顷可耕土地。缺少农业用水,以挖掘地下水或远地引排解决,使全国农业用水量从1949年的2.57亿立方米,增加到1984年的13亿立方米。气候条件不利,他们以科学调节。这样,使其农业大大发展了。今天,以色列人口是建国初期的8倍多,该国的农业产量却比建国初期增长了16倍多。

不但农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和其他行业同样取得了显著发展。现在,以色列的国民生产总值已人均年超10000美元了,进入世界经济先进行列。

可见,自强不息精神是催人奋进和获取成功的法宝,是犹太人的一种致胜术。因为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会产生信心,有了成功的信心,就会设法发挥自己潜在的力量,这种力量用于自己的奋斗目标上,就可以排除万难,敢于面对现实,坚持下去,最终获得成功。这就是俗语所说的“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相反,没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会轻易自认不能,妄自菲薄,压抑了自我发展的想法和潜力,成功会对其敬而远之。

确立目标

人的生命虽然各有长短,有人长命百岁,有人青壮年之时夭折。但不管怎样,每个人都有其宝贵的一生。这一生,每个人只有一次。因此,人必须珍惜自己难得的一生,在这有限的人生中实现自己的愿望。

当然,人各有志,在不同社会、不同背景、不同时期,人的志向会发生变化的。犹太人因其民族的特性,所处的环境有关,普遍都能从小怀志,确立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正因为这样,许许多多的犹太人能集中人生有限的时间和力量去攻克一个目标,不致于分散力量,所以成功率比别人高。

在人生的竞赛场上,没有确立目标,是不容易得到成功的。许多人并不乏信心、能力、智力,只是没有确立目标或没有选准目标,所以没有走上成功的途径。这道理很简单,正如一位百发百中的神技射击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其结果是可想而知。又如驴子一天到晚绕着石磨不停地转动,但是什么地方也到达不了,是因为它没有目标的缘故。

犹太人大卫 布朗是英国的一位商人,他的发迹过程,就是他一生确立目标的实现过程。他出生于1904年,父亲经营一间小型齿轮制造厂,几十年一直惨淡经营,仅可以赚取一点生活费。尽管如此,布朗的父亲还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总结自己没有选好奋斗目标的教训,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为此,他严格要求布朗勤于学习和读书,每逢假日就规定他到自己的齿轮厂去参加劳动工作,与工人们一样艰苦工作,绝无特殊照顾。

布朗在家庭的教育下,在工厂里工作和生活了较长时间,养成了艰苦奋斗精神,熟悉了工业技术的知识,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这样,布朗父亲的目标总算实现了。而布朗自己的奋斗目标,不在于齿轮厂方面,而是利用自己在齿轮业务积累的经验,往赛车生产这个目标去奋斗。他通过观察,发现当代人对汽车使用已普及,预感汽车大赛将会成为人们的一种流行娱乐。这就形成了他的奋斗目标,大力发展赛车。就这样,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成立了大卫布朗公司,不惜投入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搞设计,采用先进技术设备进行生产。1948年在比利时举办的国际汽车大赛中,布朗生产的“马丁”牌赛车夺了魁,大卫布朗公司因此一举成名,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布朗从此走上发迹之路,布朗父亲及布朗自己确立的目标都实现了,可谓一箭双雕。

爱因斯坦的一生所取得的成功,是世界公认的,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一生,亦是典型的目标奋斗一生。

他出生在德国一个贫苦的犹太家庭,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加上自己小学、中学的学习成绩平乎,虽然有志往科学领域进军,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须量力而行。他进行自我分析:自已虽然总的成绩平平,但对物理和数学有兴趣,成绩较好。自己只有在物理和数学方面确立目标才能有出路,其他方面是不及别人的。因而他读大学时选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

由于奋斗目标选得准确,爱因斯坦的个人潜能就得以充分发挥,他在26岁时就发表了科研论文《分子尺度的新测定》,以后几年他又相继发表了四篇重要科学论文,发展了普朗京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状外,还具有粒子的特性,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宣告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变革,取得了前人未有的显著成就。可见,爱因斯坦确立目标的重要性。假如他当年把自己的目标确立在文学上或音乐上(他曾是音乐爱好者),恐怕成就就不如在物理学上那么辉煌。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这个奋斗目标的实现,是与他能准确地选择学习目标和路子分不开的。他在16岁时就明白到,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学者不宜在这个海洋无方向地漂荡,应该选定一个距离自己最有利的目标扬帆前进。避免耗费人生有限的时光。爱因斯坦的学习善于根据目标需要进行,使有限的储存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他创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选学法,即在学习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识引导到深处的东西,抛弃使自已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东西,从而使他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选定的目标。他曾说过:“我看到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短暂的一生。……诚然,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次个领域都能吞噬一个人短暂的一生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化知识的东西,而把其它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其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他就是这样指导自己的学习的。为了阐明相对论,他专门选学了非欧几何知识,这样定向选学法,使他的立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和正确完成。如果他没有意向创立相对论,是不会在那个时候学习非欧几何的。如果那时候他无目的地涉猎各门数学知识,相对论也未必能这么快就产生。爱因斯坦正是在10多年时间内专心致志的攻读目标相关的书和研究相关的目标,终于在光电效应理论、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三个不同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爱因斯坦不但有可贵的自知之明精神,而且对己确立的目标矢志不移。1952年以色列国鉴于爱因斯坦科学成就卓越,声望众高,加上他又是犹太人,当该国第一任总统魏兹曼逝世后,邀请他接受总统职务,他却婉言谢绝了,并坦然承认自己不适合担任这一职务。确实,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是他终生努力奋斗才实现了这个目标的。如果他当上总统,那未必会有多大建树,因为他未显示过这方面的才华,又未曾为此目标作过努力学习和奋斗。

犹太人不管是从商从政或是从事科学事业,都注重确立人生奋斗目标,先是确立目标,然后全力以赴而终至成功。目标决定了一生,激励人不畏干辛万苦,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犹太人在确立目标中注意切合个人实际和环境,不会把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在可望不可及的位置上。如爱因斯坦不会把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在总统位置上,即使别人推崇他往此目标去,他亦不接受。但有的人心比天高,却力不从心,甚至不肯努力,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的。

钱的观念

中国有句俗语:“钱字有两戈,伤尽古今人。”此话把钱字的形象表达清楚了,更把它的含义说得淋漓尽致。那“戈”是古时的武器,“钱”字是由“金”和两把“戈”组成的.,即指“钱”是靠武器维护着或是经过斗争而得来的。为了“钱”,古今中外多少人伤透脑筋,伤尽劳力,伤尽情感;亦有多少人为其折腰卑膝,以灵魂肉体相换;亦有人视“钱”为粪土,绝不沾掂一切不义之财,绝不为铜臭折腰。

犹太人对钱的观念自有所持,特别是犹太商人,他们认为“金钱无姓氏,更无履历表”。他们不象有些国家和民族那样,把钱分为“干净的钱”或“不干净的钱”。他们自信,通过经营赚来的钱,均是心安理得。因此,他们通过千方百计的经营,尽量赚取更多更多的钱,不管这些钱是农夫出卖了产品得来的,或是赌徒赢来的,还是知识分子脑力劳动得来的,都是收之无愧,泰然处之。

伊拉克犹太人哈同,1872年来到中国上海谋生,当时他24岁,年青力壮,但身上除了穿着外,几乎一无所有。他立志来中国赚钱发财,但自己一无资本,二无专业知识或技术。他决心从一个立足点开始,因自己长得身体魁梧,在一家洋行找到一份看门工作。要是别人是不愿干的,自己相貌堂堂,年青高大,却屈于当站门雇员。而哈同却不那么想,他认为看门赚来的钱是一种报酬,没有丢脸和失身份感觉。另外,他更有深层次的考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份工作上找到个立足支点,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积蓄力量,最后终要找到能赚更多的钱的路子。

哈同在当看门工时,非常认真,忠于职守。晚间,他利用一切可用时间阅读各种经济和财务的书籍,知识增进很快。老板觉得此人工作出色,脑子精灵,把他调到业务部门当办事员。哈同一如既往,工作业绩不错,逐步被提升为行务员、大班等。这时,他的收入大为增加了,早怀壮志的他,并没有因此而知足。这正如曹操所说的:“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他认为自己创业时机到了,1901年,他找理由离开了打工岗位,自己开始独立经营商行。

哈同自办的商行取名为“哈同洋行”,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以经营洋货买卖为主。他看到洋货在中国市场上相对比的竞争品不那么多,消费者难以“货比三家”,因此,他的经营获得了高额的利润,而市场却神不知鬼不觉。几年间,他赚了许多钱。

随着资本的增多,哈同没有放缓自己追求,开始买卖土地和放高利贷业务。他买入的土地往往从一些急于等钱用的人获得,所以他把价钱压得很低,卖主不得不就范。接着,他将低价买入的土地租给别人造屋,到一定年限后收回,这样连房产也归他所有了。另外,他自己也投资建造楼房供出租,从中获取惊人的利润。后来,他甚至从事鸦片贩卖,更使他牟取巨大暴利。几十年间,他成为大富豪了。

赚钱有术的犹太人数不胜数,以放债发迹的亚伦也是典型的一例。这位移居英国的犹太人从打工开始,把积蓄的一点小钱做些小生意。由于生意的扩大,他需要资金周转,不得不向钱庄或银行借钱。他在自己的实践中发觉,向别人借钱的代价确实太高,往往比商业经营获得的利润相差无几。他想,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全为银行打工,而且风险比银行还大,倒不如自己从事放债业务还合算。

几年后,他开始了放债业务。他一边维持小生意经营,一边抽出部分资本贷给急需用钱的人。另外,他又从银行借来利率相对较低的钱,以较高的利率转贷给别人,从中赚取差额利润。有些等钱应急的生产者或个人,宁愿以月息20%借贷。这样,等于100元放贷1年,可获得240%的回报率,这比投资做买卖更能赚钱。亚伦就是盯着这个赚钱的路子,迅速走上发迹之路的。据统计,亚伦63岁逝世时,留下的钱财是当时英国首屈一指的。

以上列举两个例子说明,犹太人赚钱方法无所谓贵贱,也无所谓方式,他们所赚的钱是你肯我愿,感觉受之无愧,这是犹太人的赚钱秘诀之一。

犹太人对钱的观念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现金主义的实践者。犹太商人做买卖,是以现金为标准的,不愿意放帐。他们对贸易伙伴的信誉评估,首先考虑他的公司值多少钱,他的财产可换成多少现金。然后在此基础上与其做买卖或确定价格条款。他们认为,世事多变,祸福相依,一旦发生天灾人祸,除了现金钞票外,别无他物可以立即东山再起。犹太人重于现金,主义,也许与他们长期来遭受迫害排挤有关。他们在许多国家多次遭受排犹,每次排犹活动都遭到财产没收,能逃生者不外有现金在手。这种历史教训使他们形成了现金的观念。事实上在当今的贸易中,现金仍是十分重要的,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风险潜伏在各种买卖活动中,如果忽却了现金主义,往往会导致血本无归。所以,犹太商人的现金主义观念不是全无道理的。


爱惜钱财

世界上流行这样的说法:“犹太人是吝啬鬼。”此说法有一定依据,但亦是一种误解。因为犹太人中有很多是经商的,而且是经商高手。作为商人,对物品斤斤两两计较和金钱分分毫毫的核算是职业本能的反映。作为商人,如不精打细算,不爱惜钱财,怎能获得经营的盈利呢?

在犹太人的观念中,由于他们的背景和所处的职业地位,形成对金钱有如下的看法:

“赚钱不难,用钱不易。”

“金钱可能是不慈悲的主义,同时也是能干的庸人。”


“金钱虽非尽善尽美,但也不致使事物腐败。”

“并不一定贫穷人什么都对,富有人什么都不对。”

“金钱对人所做的和衣服对人所做的相同。” .

“赞美富户的人,并不是赞美人,是赞美钱。”

这些犹太格言,反应出犹太人对金钱的观念。说到底,犹太人把金钱视为工具。因此,他们不管别人怎么评论与误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埋头把钱赚。

确实,对钱则必须具有爱惜之情,她才会聚集到你身边,你越尊重她,珍惜她,她越心甘情愿地跑进你的口袋。

对金钱除了爱之外,还要惜,也就是说,除了想发财外,还要想办法保护已有的钱财。用现代的流行语言说,要“开源节流”。

犹太人这些金钱观念是很有哲理的,这是犹太人经营致富的一奥秘。据说美国当今最大财团之一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曾有过一段有趣的故事:洛克菲勒刚开始步入商界之时,经营步履维艰,他朝思幕想发财却苦于无方。有一天晚上,他从报纸看到一则出售发财秘书的广告,高兴致极,第二天急急忙忙到书店去买一本。他迫不及待把买来的书打开一看,只见书内仅印有“勤俭”二字,使他大为失望和生气。

洛克菲勒回家后,思想十分混乱,几天寝不成眠。他反复考虑该“秘书”的“秘”在哪里?起初,他认为书店和作者在欺骗,一本书只有这么简单的两个字,他想疾书指控他们在欺骗读者。后来,他越想越觉得此书言之有理。确实,要致富发财,除了勤俭以外,别无其他方法。这时,他才恍然大悟。此后,他将每天应用的钱加以节省储蓄,同时加倍努力工作,千方百计增加一些收入。这样坚持了5年,积存下800美元,然后将这笔钱用于经营煤油,终至成为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富豪。

犹太人爱惜钱财的原理与勤俭相仿,他们既千方百计努力赚钱、挣钱,同时也想尽各种办法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这样才使其生意获得更多的盈利。俄国出生的犹太人萨尔诺夫,9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由于家庭的清贫,没有机会读书。读小学时也不得不利用放学时间及假日做工,挣点钱贴补家用。当他小学快毕业时,父亲积劳成疾,过早地去世了,他只好辍学到社会当童工。他没有抱怨父母给自己带来这么一个人生局面,而是非常勤恳地工作,把挣得的点滴小钱供家里人糊口,并省下几角钱买书自学。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邮电局找到一份送电报工作。他从此誓言要掌握电报技术,以后当电报业的老板。在今天看来电报业已落后了,但在本世纪初却是刚问世的先进科技呢!萨尔诺夫不但有远见眼光,而且有决心和毅力攀登这个高峰。他坚持了10多年的努力,把工资收入以最大限度地节省下来。他白天卖力工作,晚上读电工夜校,获得了老板赏识而逐步得到提升。1921年,他的老板为了发展业务,分设“美国无线电公司”,萨尔诺夫被委任为总经理。此时他已40岁出头可大展拳脚了,最后,他终于成为美国无线电工业巨头,走上发迹轨道。

努力挣钱是开源的行动,设法省俭是节流的反映。巨大的财富需要努力才能追求得到,同时也需要杜绝漏洞才能积聚。犹太人很会算帐,他们计算过,如果有人每天储蓄1美元,依照世界标准利率计算的话,1988年后可以得到100万美元。如果说1988年时间太长,人生难待,但每日储蓄1美元,坚持10年或20年,也很容易就达到100万美元。因为这种有耐性的积蓄,很快就会得到利用,由此便会得到许多赚钱的机会,将你积蓄的钱发挥作用。

世界上大多数富豪都十分注重节俭。如美国连锁商店大富豪克里奇;他的商店遍及美国50个州的众多城市,他的资产数以亿计,但他午餐从来都是1’美元左右。美国克德石油公司老板波尔 克德是一位节俭出名的大富豪。有一天他去参观狗展,在购票处看到了块牌子写着:“五时以后入场半价收费。”克德一看表是4时40分,于是他在入口处等了12分钟后,才购半价票入场,节省下25美分。可知道,克德每年收支超亿美元,他所以节省0.25美元,完全是受他节俭习惯和精神所支配,这亦是他成为富豪的原因之一。

犹太人经商致富的最大秘诀,看来不单是会做生意,还因他们善于节俭,不会乱挥霍钱财。

两大财源

犹太人做生意,技高一着,普遍获得赚钱和发财,其中奥秘很多,有两点是有目共睹的。那就是紧目丁着两大财源:即女士和嘴巴。

犹太人总结自己的生意经揭示:男人从事劳动挣钱,女士使用男人挣得的钱来维持家庭生活。生意经谈的是如何赚钱,且不论古今东西,一想到赚钱,立即会联想到女士,因为钱都在女性手中,这是犹太人的公理。所谓“赚女人手中的钱”便成了犹太生意经的圣言。

犹太人从商者,有-千少就是以女性为对象的。这些商人认为,从男人身上赚钱,其难度要比以女性为对象大l0倍。因为男人没有钱,钱是交由女性管理的,即是说,男人不具有消费的权力。相反,女性多数不是赚钱者,而事实告诉人们,赚女性的钱是最容易不过了。

在那富丽堂皇的高级商店里,那些贵昂的钻石、豪华的礼服、项链、戒指、香水、手提包……。无一不是等待着女性顾客的。那些豪华商店乃至普通百货公司所展卖的各种商品,均是女性产品占绝对统治地位。犹太商人就是瞄准了这个市场,获得了比别人更大的盈利。当然,今天的市场,非犹太商也步此后尘了,赚女人的钱不是犹太人的专利了。

犹太商人发迹的另一财源,就是人类的嘴巴。可以说,嘴巴是消耗的无底洞,地球上当今有50多亿个“无底洞”,其市场潜力非常非常的大。为此,犹太商人设法经营凡是能够经过嘴巴的商品。如粮店、食品店、鱼店、肉店、水果店、蔬菜店、餐厅、咖啡馆、酒巴、俱乐部等等,举不胜举。毫不夸张地说,只要能进入嘴巴的东西,哪怕是毒品、鸦片、白粉也都经营,因为这些行当能赚钱。

犹太人认为,入口的东西必然要消化和排泄,一美元的一只冰淇淋,10美元一份牛排,进入人的。口几小时后,都会化作废物排泄掉。如此不断地循环消耗,新的需求不断产生,商人可以经营中不断赚到钱。当然,经营食品不如经营女性用品见利快。为此,犹太生意经中把女性商品经营列为“第一商品”,而把食品列为“第二商品”。而从事“第一商品”经营的犹太人比经营“第二商品”的多。犹太人自诩比华人更具有经商才干,依据就是华人经营“第二商品”者居多。

不管犹太人的自我评价是否准确,事实是世界各地经营餐馆和食品的是华人居多,而经营钻石、金银首饰和时装的是犹太人居多。另外,世界级的富豪中,不论是绝对数或是按人口比例数,犹太人占多数。如世界最有名高级百货公司“梅西”公司,就是犹太人施特劳斯亲手创办起来的。施特劳斯从当童工开始,后来当了小商店的店员。他在打工生涯中注意到,顾客中多为女性,即使有男士陪着女性来购物,决定购买权的都在女性。

施特劳斯根据自己观察和分析,认为做生意盯着女性市场前景更光明。当他积累了一点资本而自己经营小商店“梅西”时,就是以经营女性时装、手袋、化妆品开始的。经过几年经营后,果然生意兴旺,利润甚丰。他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加大力度,扩大规模,使公司的营业额迅速增长。施特劳斯总结了自己的经营经验,接着开展钻石、金银首饰等名贵产品经营。他在纽约的“梅西”百货公司,总共6层展销铺面,展卖时装的(绝大部是女性的)占两层,展卖钻石、金银首饰的占一层,展卖化妆品的占一层,其他两层是展卖综合的各类商品。可见,女性商品在“梅西”公司占了绝对多数。施特劳斯经过30多年的经营,把一间小商店办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公司,显然与其选择的女性目标市场有很大关系。

另外,让我们再看看钻石市场。人们都知道,南非是世界最主要的钻石原料产地,而世界最大的钻石产品加工市场却在以色列。以色列没有出产钻石,却成为世界最大的钻石加工地,这是很值人们深思的。道理出在以色列的犹太商人慧眼独到,他们知道钻石经过加工后显得华丽名贵,能博取全世界女性的欢心和仰慕。而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虽然是男性掌权掌家,但他们中有的把自己赚来的钱交由妻子管理;有的男士虽然自己掌握财权,但为了显示自己对妻子或女友的爱,不惜代价让她们随意花钱,以讨个欢心。以色列的犹太商人据此不惜投资大办钻石加工工业,从南非等地进口原料。

以色列钻石交易有限公司经过40多年的经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经营到跨国经营。今天已成为世界最大最著名钻石加工企业,其加工的钻石占世界总加工量的60%,年经营额40多亿美元。

只重合同

犹太人做生意十分注重合同。有一位A出口商与犹太商人B签订了10000箱蘑菇罐头合同,合同规定为:“每箱20罐,每罐100克。”但A出口商在出货时,却装运了10000箱150克的蘑菇罐头。货物的重量虽然比合同多了50%,但犹太商人B拒绝收货。A出口商甚至同意超出合同重量不收钱,而犹太商入A仍不同意,并要求索赔。A出口商无可奈何,赔了犹太商人BI0多万美元后,还要把货物另作处理。

此事看来似乎犹太商人太不通情理,多给他货物也不要。事实不是那么简单。首先因为犹太人极为注重合同,犹太人可以说是“契约之民”。犹太人生意经的“精髓在于合同”。他们一旦签订合约,不管发生任何困难,也绝不毁约。当然他们也要求签约对方严格履行合同,不容许对合同不严谨和宽容。

犹太人对合同的如此重视,与犹太人信奉犹太教有关。犹太教有“契约之宗教”的称誉,旧约全书就被当作“神与以色列入的签约”。犹太教认为,“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与神签定了存在的契约之缘。”犹太人相信此说,所以犹太人不毁约,一切买卖只笃信合同。相反,谁不履行合同,就会被认为违反了神意,犹太人绝不会允许的,一定会严格追究责任,不留情地提出索赔要求。

第二,犹太人精于经商,深谙国际贸易法规和国际惯例。他们懂得,合同的品质条件是一项重要条件,或者称为实质性的条件。英国法把它视为要件(condition)。合同规定的商品规格是每罐100克,而A出口商交付的每罐却是150克,虽然重量多了50克,但卖方未按合同规定的规格条件交货,是违反合同的。按国际惯例,犹太商B完全有权拒绝收货并提出索赔。根据联合国公约,A出口商的行为是根本违反合同的,根据美国法则是重大违反合同;根据英国法是违反要件。因此,犹太商B此举是站得住脚的。

第三,上述案例中,还有个适销对路问题。犹太商购买不同规格的商品,是有一定的商业目的的,包括适应消费者的爱好和习惯、市场供需的情况、对付竞争对手的策略等。如果出口方装运的150克蘑菇罐头不适应市场消费习惯,即使每罐多给50克并不加价;进口方的犹太商人也不会接受,反而打乱了他的经营计划,有可能使其销售通路和商业目标受到损失,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第四,本情况的发生,还有可能会给买方犹太商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假设犹太进口商所在国是实行进口贸易管制比较严格的国家,如果进口商申请进口许可证是,100克的,而实际到货是150克;其进口重量比进口许可证重量多了50%;很可能遭到进口国有关部门的质疑,甚至会被怀疑有意逃避进口管理和关税,以多报少,要受到追究责任和罚款。

由此可见,合同是买卖的极为重要的要件,违反合同规定,对买卖双方会产生严重后果。犹太人深知其要害,故强调要守约。

在犹太生意经中,合同和公司也是商品,只要能获利,连自己的公司也会卖掉。对于与神签订的“合同”,也同样会将之卖掉。在犹太人中有专门从事购买合同的人,这种人购买合同后,代替卖方履行合同,从中获利。这种买合同获利的商人,英语叫“Factor”,意为“中间人”或“代理商”。在犹太商中,不论贸易大小,都有与“Factor”打交道的。

事实上,合同不仅受犹太人重视,而且成为世界各国商业活动普遍重视之事。所谓合同,即通过交易的洽谈,一方的实盘被另一方有效地接受后,合同就告成立。合同经双方签字后,就成为约束双方的法律性文件,有关合同规定的各项条款,双方都必须遵守和执行。任何一方违反合同的规定,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因此,签订合同的任何一方必须严肃认真地执行合同。犹太商人成功就与“重合同”有关。

不作存款

犹太人经商,很重要的秘方是不作存款。他们有钱不存入银行生利率,在18世纪中期以前,犹太人热衷于放贷业务,就是把自己的钱放贷出去,从中赚取高利。到了19世纪后,直至现在,犹太人宁愿把自己的钱用于高回报率的投资或买卖,也不肯把钱存入银行。

犹太人这种“不作存款”的秘诀,是一门资金管理科学。俗语讲:“有钱不置半年闲”,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生意经。它讲明做生意要合理地使用资金,千方百计地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减少利息的支出,使商品单位利润和总额利润都得到增加。

做生意总得要有本钱,但本钱总是有限的,连世界首富也只不过百亿美元左右。但一个企业,哪怕是一般企业,一年也可做几十亿美元,如果是大企业,一年要做几百亿美元的生意,而企业本身的资本,只不过几亿或几十亿美元。他们靠的是资金的不断滚动周转,把营业额做大。一个企业会不会做生意,很重要一条就是看其能否以较少的资金做较多的生意。

普利策是位匈牙利出生的犹太人,17岁时到美国谋生。开始时在美国军队服役,退伍后开始探索创业路子。经过反复观察和思考后,决定从报业着手。可惜他既无资本,又无办报经验,如何能办起一家报纸并从中赚钱呢?对一般人来说,连想也不敢想。但普利策却坚定不移地往这个奋斗目标前进。

没有资本怎么办?他想:可以自行做工积累一点,然后靠运筹弄来一点。没有经验怎么办?他决定从实践中学。就这样,他千方百计找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社,向该老板求一份记者工作。开始老板对他不屑一顾,拒绝了他的请求。但普利策反复自我介绍和请求,言谈中老板发觉他机敏聪慧,勉强答应留下他当记者,但有个条件,半薪试用一年后再商定去留。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屈就,普利策全力投入该工作。他勤于采访,认真学习和了解报馆的各环节工作,晚间不断地学习写作及法律知识。他写的文章和报导不但生动、真实,而且法律性强,不会引起社会的非议和评击,吸引着广大读者。老板高兴地吸收他为正式工,第二年还提升他为编辑,他的收入也因此增多了,开始有点积蓄。

几年后,对报社工作了如指掌了,他决定用自己的一点积蓄买下一间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了,取名为《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普利策自办报纸后,资本严重不足,但他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使用别人的资金,很快就渡过了难关。他怎么借用别人力量呢?19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商业开始兴旺发达,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竞争,不惜投入巨资搞宣传广告。普利策盯着这个焦点,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以经济信息为主,加强广告部,承接多种多样的广告。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交的广告费使自己有资金正常出版发行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开办5年,每年为他赚了15万美元以上。他的报纸发行量越多,广告也越多,他的收入进入良性循环,不久他发了财,成为美国报业的巨头。

普利策能够从两手空空到腰缠万贯,是一位做无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他初时分文没有,靠打工挣的半薪,然后以节衣缩食省下的极有限的钱,一刻不置闲地滚动起来,发挥更大作用。这就是“不作存款”和“有钱不置半年闲”的体现,是经商成功的一诀窍。

怎么才能使钱不置闲呢?作为经营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分析市场走势,把钱投向回报率高的项目。犹太人善于精打细算,把钱存入银行,年息最多也不过10%左右。而把钱投入做生意或生产项目,如果利润回报率为10%,一年滚动周转4次,就可获得40%的增值。如果对市场走势观察分析准确的话,每次周转会盈利30%或更多些,那么一年滚动周转4次,所得的利润则超过100%了。所以,犹太商人乃至普通百姓,一般不会把钱存入银行的,即使一时未寻到有利的投资目标,他们宁可拿着现金,等待投资时机。

二、善于营销,保证商品不停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经营者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其商品不积压,经常保持勤产勤进,快销快出,这样就不会积压资金。商品一旦积压,既妨碍了扩大生产经营,又产生利息、仓租等费用;要达到商品不积压,在于产品的质量和款式外,很重要一环是营销。根据营销学的道理,经营者要千方百计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达到盈利的目的,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促销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正如“皇帝女儿要出嫁,还得相亲一句话”的道理一样,质优款新的产品要有得力的促销手段才能卖出去和卖得好价格。

三、善于确保资金安全,防止因小失大。从事经宫,风险是时刻存在的。古人讲:“福兮福所伏,祸兮福所倚。”盈利是与风险并存并成正比的。如何化险为夷呢?犹太人做买卖很有规矩。如规定交易必须订立合约,一切按合约条款办事;又如买卖不放帐,如要求放帐者必须提供银行担保或相应物业抵押等。他们绝不做那些以言代约,随随便便的“君子协定”买卖。正因如此,他们不会有受骗上当现象。犹太人有一句谚语说:“老子与儿子也不能相信,只相信自己。”其道理出自以契约办事的习惯。

善用外语

过去人们的观念,认为外语是从事涉外工作人员必具的语言工具。这种观念产生于封闭式社会环境下,人们普遍不需与外国人打交道,只有那些做外交工作的人们才需要懂外语。

事实上,这种观念很不全面,即使是生活在闭封式社会环境下的人们,亦需要与世界进行一定的经济、文化和事务的交往,一个群体,如果没有懂得相应的外语人员,将会与世界隔绝了,与人类发展的文明无关无缘,那不但没有进步,且会逐步衰退。

在现代社会,世界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早已冲破国界的范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相互沟通和交往日益密切。这种交往,最重要的是使人判断准确、迅速。跟犹太人打交道,首先让你吃惊的是他们的判断非常迅速和准确。原因何在?在于他们普遍懂得两个国家以上的语言。他们与外国人交往时,能用本国文化语言的思维考虑问题,同时,亦使用外国的语言文化思维斟酌相同的问题,这意味着他们的理解是从不同角度和习惯分析得出的,所以就准确而迅速,并深刻得多。比喻说,在犹太人的商务活动中,常会讲英语的“nibbler”这个词,它是由动词“nibble”延伸而来,变成一个名词。nibble是指钓鱼时,鱼儿咬吃钓上饵的动作。聪明的鱼会把钓上的饵吃光而不被钓着,而笨鱼则会被钓起来。犹太商人将夺得鱼饵逃走的鱼叫作“nibbler”,即做商人要做聪明的鱼。犹太人就这样巧妙地将外语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经营运作中,使其能赚钱,不会被“钓”起来(赔本)。

犹太人自从失去家园,流散于世界各地后,干百年来他们能够在那里生存下去,而且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出类拔萃的人才,这与他们能够很好地运用当地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了解和精通当地的文化和习俗,乃至各种法律和禁忌有关。这样,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利用各种机遇,攀登奋斗目标。如哈同其人,他24岁时来中国上梅闯世界时,既没有专业知识,也不懂汉语,但他懂得生存和发展的道理。他知道,欲要在中国经商发财,首先要懂得中国语言,然后通过熟练的中国语言,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市场情况,从而采取适应该市场条件的决策。

哈同本着这样的卓识,从给别人看门做起,从这份最低层的工作中,广泛接触中国人,从中可学到中文。同时,他利用晚间自学中文。没几年时间,他不但会讲中国话,而且对中国市场有了较深的了解。待他积蓄了一点资本后,自己迅速开展经营。由于他从别的国家来到中国,了解到那里有关的商品市场行情,及时把外国价廉款新的商品买来中国出售,又适时地把中国物美价宜的特产运到外国销售。这样两头都吃,赚了大钱也是神不知鬼不觉。因此,他很快走上发迹之路,成为富甲天下的巨贾。

从事科学和艺术事业的犹太人,更是注重掌握外语了,正因他们能克服语言的障碍,能汲纳人类的各种文明,增强自己的才智。爱因斯坦是生于德国和长于德国的犹太人,他除了精通犹太民族的希伯来语、德语外,还精通英语,这样才使他能博采众长,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弗兰克尔是一位德国犹太人,杰出的音乐家和法官。法律与音乐的学科是毫无关联的,但弗兰克尔却在这两方面都做出令人惊叹的业绩。他在柏林当了近10年的法官,成为德国颇有名气的人物。希特勒上台后,他因遭受反犹迫害,不得不逃离德国,来到中国上海工部局乐队任中提琴手,同时在上海国立音专任理论作曲教授,两项工作都干得十分出色,在我国音乐界很有影响,这是与他能熟练地掌握中国语言分不开的。1947年起,他到美国定居了,由于他精通英语,很快被好莱坞聘任,专门为历史影片谱曲作词。可见,外语不但成为他谋生的本钱,还成为他事业成功的阶梯。

可见,掌握外国语言,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成就是很有作用的,因为语言是人类之间、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沟通感情和交流技术文化的桥梁。但是,语言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甚至每个地区、城市和乡村都有自己的语言。以我国为例,56个民族中,目前就使用着85种语言。据统计,全世界共有5651种语言,有文字记载的约有3000至4000种。但语言与大自然生物界中某些生物濒临灭绝一样,在5000多种语言中,约有2400种已接近消亡或不被承认了。现在仍保留的各种语言中,使用的人口超过100万的只有110种左右。使用得最广的仅有10种,它们是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印地语、日语、德语、阿拉伯语、法语和葡萄牙语。讲汉语的人最多,占世界人口的1/5多。其次是英语,人口约有4亿。

聪明的犹太人很体察语言的重要,特别是从商犹太人,把掌握外语视作自己经营赚钱的资本,他们几乎都能熟练地掌握一种以上的外语,他们与外商接触不必通过翻译,这已成为犹太人经商成功的厂招公开秘密了。


巧于谋算

与犹太人做生意,你会发现他们非常精于心算,不象其他欧美商人那样简单的加减数也要用计算机或笔算。有一次,一位犹太服装商人到我国一家服装加工厂去参观,工厂的厂长陪着这位犹太商参观过程中滔滔不绝地介绍本厂的产量和产值,那犹太人在一位女工作业台前停了下来,问厂长:“这些女工每小时平均工资是多少美元?”

我们那位厂长一下被问住了,沉思了半晌后说:“呵,她们月薪平均850元人民币,每个月工作25天,即每天34元人民币。一天工作8小时,即……?”

我们的厂长尚未算出每小时的人民币工资数。,那犹太商人却说:“啊,每小时0.50美元,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8.50元比1美元。”

我方的人员为之心算的快捷而惊讶。事实上,犹太商人都有这么一套心算本领,有人说他们有心算的天才。这位犹太服装商接着从厂长介绍的总产量、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及每套服装用料量,很快心算出每套服装的成本。换言之,从工厂的报价中,一下就算出其利润多少,从而订出他对工厂还价的对策。

犹太商人的心算本领,成为其对经营判断和对外谈判的高招。事实上,犹太人这种本领非属天赋的,而是训练得来的。他们从长期的经营实践体会到:“数中有术,术中有数”的道理。这意思说,经营者要重视对各种数量关系的分析,以便在数量的计算中寻求有效的对策和方法,克敌制胜。用兵是这样,经济工作也应是这样。

综观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总是要表现为各种数量关系的。就以服装加工生产为例,工厂必须把一系列的数量关系搞清楚:做成各种规格的服装各需用多少尺寸的布料及有关辅料,每位工人或每台缝纫机的一个工作日生产多少套服装,相关的包装费和管理费分摊到每套服装占多少,总成本为多少,资金回收期多长,如此等等。工厂的决策者只有把这些“数”算得清清楚楚了,才能合理地确定每种服装的价格,才能如期地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