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特色学校创建中的“思”与“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20
/ 2
[摘 要]创建特色学校是学校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特色学校的创建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学校发展“领航人”的校长,不但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而且要倾力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各项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更要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思想者、学习者和实践者。在“以特色立校”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校长的引领作用无疑将更加凸显。
  [关键词]特色学校;教育管理;学校发展
  
  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千校一面”是办学大忌,特色越来越成为中小学的“立校之本”。校长在整个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由“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这个复杂而曲折的发展过程中,校长的“思”与“做”至关重要。创建特色学校,校长应当如何“思”,又当怎样“做”呢?
  
  一、树立全新认识:特色学校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行动是保证,思想是先导。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因此;创建特色学校,校长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人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校长应该认识到,办出学校特色、创办特色学校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创造良好条件:保证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特色学校的创建并非为特色而特色,它应该统一于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其目的仍然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育人。我们既要关心学生知识的获得,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师生的精神成长,只有这样的特色学校才能成为学生心智成长的精神家园,教师绽放生命光彩的魅力舞台。
  
  (一)打造高品位、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内涵,是学校的生命力之所在。校长的学识、胆略、人格和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文化品位的高低;校长的精神状态、人格魅力和工作作风决定着学校文化根基的深浅。校长应是学校文化的引领者。
  我们在创建“三自”(自我教育,自能学习,自主发展)教育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让“三自”教育文化成为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用强大的学校文化为创建特色学校提供有力保障。伴随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移民迁建工作,学校形成了“艰苦奋斗,团结和谐,勇创佳绩”的红光精神,20世纪90年代末学校开展了市级课题“自我教育,自能学习,自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让每一个孩子主动和谐地发展”,进而形成了“自我教育,自能学习,自主发展”的办学特色。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学校进而确立了“三自”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方向,以进一步深化“三自”课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尊,健康自强”的素质,提高其学习、生活、劳动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健康心理。学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各种能力,并扩展到教师的自我教育、自能学习和自主发展,以促进每一个红光人主动和谐、持续地发展,提高全体师生的素质。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形成了“主动、和谐”的学校价值取向,“博爱、自主”的校训文化,“让每个红光人主动和谐地发展”的办学理念,“自我教育、自能学习、自主发展”的办学特色,“自主、自理、自尊”的校风,“乐学、博学、勤学”的学风,“乐教、兴教”的教风,“自我教育做主人,自能学习做强人,自主发展做新人”的学校口号,最终把学校建成“国内外有交流,重庆市有影响”的“三自”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文化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由经历过程到形成传统,进而形成文化,在这个的过程中,它吸纳了时代的主流文化,融进了校长的个性文化,通过整合,最终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这是一个传承和创造的过程,需要校长长期的培育和创造。 (二)建立一支个性突出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略只有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培养大批个性特色突出的教师应当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前提。首先,教师的教育责任重大。教师自身的师德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个性、品德的发展。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影响,但众多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最大。其次,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根本。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提高教学质量,还是实施新课程,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都是最核心的内容。因此,建立一支个性突出的教师队伍,应当成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焦点。
  近年来,我们采取了系列措施,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建立起“教师学习共同体”,探索独具魅力的校本培训模式,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工作方式,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对话交流制度、教研评价制度,以使教师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增长其教学智慧,促进其专业化成长,整体提升教师的素质,进而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充分调动教师的自主性、积极性,倡导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培育一大批有思想、有潜力、有创造力的研究型教师、学习型教师。

  
   (三)构建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校从“自我教育管理模式”和“自能学习教学模式”两方面人手,不断探索,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品质的提升,推动了学校的迅速发展。
  第一,不断探索,创新自我教育管理模式。自我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儿童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我校在已有班级自我教育管理模式(自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同时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体引导作用,关注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长抓不懈、抓出成效,形成独特的班级管理文化和良好的班风、学风。学校开发了系列校本教材《自我教育日记》《自我教育手册》《红光小学行为习惯读本》等,以此为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第二,研究课堂,构建自能学习教学模式。教育最重要的事件发生在课堂。深入开展校本研究活动,诊断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课堂中的困惑,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通过长期、扎实的课堂教学来提升的。我们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育实践创新意识”为着力点,把调子定低一点,把步子踩实一点,离教师更近一点,离课堂更近一点,离学生更近一点,在已有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让课堂教学孕育出新思想,呈现出生活化、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等现代教育的特征,构建自能学习的课堂教学漠式群。
  
  三、提升个人素质:创建特色学校需要内涵丰富的校长
  
  (一)校长应是一个思想者
  校长是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因此,要创建特色学校,关键是校长的办学思想要有特色。校长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要做到既不盲从于他人的观点,墨守成规,又能从常规性的思维中解脱出来,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深刻的层次上悉心分析、潜心研究。校长要能结合本校实际特点大胆提出自己的办学主张,找到办学的优势和突破口,灵活运用已知原理,形成独特的教育构想和教育信念,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校长应是一个学习者
  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校长谋篇布局,并引领师生将具有特色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这就要求校长具有一定的感召力,而这种感召力既有校长自身权力的影响,更主要的是来自校长的良好素养。特色学校的校长,无论在知识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比普通校长更胜一筹,他们见多识广,治学严谨,不仅拥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善于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知识渊博,才能遇事不慌,镇定自如地应付环境的变化;才能思维活跃,才思敏捷,透过学校工作展示自己的创造性才华。因此。在创办特色学校过程中,校长应当有渊博的知识储备:既要有传统知识,又要有现代知识;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知识;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专业知识;既要有初级知识,又要有高级知识;既要有教育知识,又要有管理知识;既要有政策法规知识,又要有人才学、公关学、美学和系统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
  
  (三)校长应是一个实践者
  校长不仅仅是特色学校创建的“举旗人”,更应该是一名踏踏实实的实践者。校长通过学校的规划、计划将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身上,同时自己也要身体力行。我校在“三自”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校长与教师一道,研究学校具体情况,落实创建措施,建设“三自”,学校文化,完善促进师生自主发展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师生学习发展共同体,努力使每一个人都能主动和谐地发展。校长还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与师生共同探究,使学校的教学活动呈现出“让我的思维在课堂流淌,让我的个性在学习中张扬’’的教学特色;又在教育活动中亲身实践,使学校的教育活动凸显出“让我的笑容在这里绽放,让我的梦想在这里启航”的教育特色。
  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校长要搭好平台、营造氛围,以铁匠的韧劲,一招一式显现功力;以玉工的恒心,切磋琢磨尽显章法;以织女的耐心,一针一线绣出锦绣华章,引领师生并与师生一道绽放自己的生命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