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人灵歌的发展渊源及音乐、文化特征(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4
/ 1
 灵歌的题材丰富多彩,歌词形象生动,死亡和逃跑是灵歌反复提及的两个主题。一种类型的灵歌来自《圣经》故事,表达出黑奴向上帝倾诉苦难深重的奴隶生活,把摆脱奴役的愿望寄托于上帝,乞求死后升入天堂获得较好的生活。另一种类型的灵歌表达着他们逃脱奴隶制枷锁去北方获得自由的强烈愿望,这类歌曲采用黑人特有的语言:“啊,河那边的城市多美!啊,多美的城市!它就在酒葫芦下(Oh, what a beautiful city under the wine gourd )。”表面看是宗教内容——约旦河,实际上是指田纳西河,河那边就是北方,就是自由(废奴)州。 这些灵歌最初受到圣经和白人赞美诗的启发,歌词是宗教内容的祈祷文,但在歌曲的后面又经常转向与奴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因此兼具宗教和世俗的双重因素。
  黑人灵歌大多是小群体即兴演唱,通常采用呼喊与应答的方式。早期灵歌运用大调或五声音阶,这类旋律一般是活泼欢快的,但灵歌总是表现忧愁的情绪,他们如何表达呢?黑人在演唱灵歌时擅长使用些微降低的三音、五音、七音和滑音的演唱法,就使歌曲具有了小调的性质。正如《美国奴隶歌曲集》的主编爱伦写到:黑人的歌声有一个无法模仿的特点。我们不止一次碰到这种情况:一位歌者的歌声及其细微变化,根本没有法子用谱子写在纸上表示出来。黑人灵歌的独特性也正体现于此。早期的灵歌是没有乐器伴奏的,钢琴、吉他、小手鼓、小号、长号等乐器是后来逐渐添加的。
  黑人音乐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节奏,黑人天生良好的节奏感是我们熟知的。多数灵歌采用二拍子,最突出的节奏特点是切分音贯穿整首歌曲,强拍在二、四拍加强了节奏感,与白人的歌曲相比较,更加激动人心。到19世纪晚期,黑人灵歌的特征表现为欧洲赞美诗的曲调与非洲切分节奏相融合,特有的音调与和声创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音乐形式,音乐织体更加精细复杂,从单一旋律的歌曲发展为四个声部的灵歌。在小群体的表演中,领唱者也就是合唱队长演唱主歌,他一面演唱一面即兴创作歌词和曲调,其他的人唱副歌或叠句。乐谱只表明旋律的大致走向,他们随意地升高和降低某个音,任意使用切分节奏,听众以拍手、顿足表示节奏的方式积极参与到表演中,每次演唱都不完全相同,因此光靠记下的音符不能展现黑人音乐的全部特征,黑人音乐的某些独特性也是其他种族的人无法模仿的。
  灵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它也是黑人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根基可以追溯到非洲几个世纪的文化;它是非洲奴隶后裔保存先辈传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这些充满激情的旋律来自奴隶生活的悲惨不幸和对自由生活的美好憧憬,是他们内心最真挚情感的宣泄。灵歌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它持久的影响力。不断发展的灵歌最终在白人和黑人宗教集会的文化融合中形成了兼具宗教性、世俗性、艺术欣赏性、大众流行性的福音音乐。从严格意义上讲,福音虽然不是灵歌,但它却继承了类似灵歌的世代相传的非洲习惯,群体在教堂演唱并集体舞蹈、击掌并且喊出一种节奏型,在结束处反复演唱同一句歌词。灵歌、福音主要是在美国非洲裔的人种中形成和发展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宗教音乐,是一种独特的美国音乐文化现象,它把历史、人类文化和宗教信仰融为一体。当你聆听时,随着它的节奏顿足,你似乎被带到几个世纪前的非洲大陆,当随着音乐旋转,拍手歌唱,你仿佛又置身于21世纪的音乐文化中。
  在将近150年间,灵歌一直是黑人音乐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直到现在,某些黑人的小教堂和演唱团体仍然在演唱灵歌。黑人宗教音乐是黑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它特有的旋律、节奏、表演方式是独一无二的,是黑人精神世界最美妙的音乐语言,是黑人留给世界的最伟大的精神遗产之一。
  
  注释 :
   ①艾琳·索森著:《美国黑人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年版,108页。
  ②在美国黑人文化中,这个词具有双重意义:除了最普遍的呼喊的意思外,另外就是指身体的动作,即舞蹈。
  ③陈铭道著:《黑皮肤的感觉》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9年版,59页。
  ④陈铭道著:《黑皮肤的感觉》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9年版,91页。
  ⑤艾琳·索森著:《美国黑人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237页。
  
  参考文献 :
  [1]王珉.美国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Rose Blue and Corinue J. Naden.The History of Gospel Music.Pre-Press Company, Inc.,2001.
  [3]American Musical Traditions.2 vols.Ed.by Jeff Todd Titon and Carlin,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