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思考(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3
/ 1
 三、农业保险服务应有针对性地设定风险防线 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在2005年的试点中,从四个方面对农业风险加强预防。第一,加强售后跟踪服务。为减少保险标的损失,为参保农户提供优质的保险保障服务,农业保险公司招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广泛的售后技术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信任,为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广泛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第二,加强防灾器械投入。比如,在烟叶保险中,根据烟叶种植地域多为浅丘陵、山坡地和地形地貌易发生冰雹灾害的特点,保险公司、省影响天气办公室、烟叶公司共同协调购置了大批的防雹炮,安置在冰雹多发地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灾害损失。第三,建立疫情预警机制。为超前做好畜牧业保险疫情监测工作,农业保险公司制定了《养殖业保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养殖业保险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养殖业保险疾病监测方案》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05年,在白城市奶牛保险过程中,技术人员在开展售后跟踪服务发现承保地区发生疫情后,及时逐级上报,公司立即启动《养殖业保险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将承保奶牛进行有效隔离,并派专人密切观测疫情防控情况,使防控措施及时、得力。第四,加强监管和技术指导。在延边梅花鹿保险工作中,农业保险公司专门指派高级兽医师赴承保地区,对承保的梅花鹿进行逐个查体验标,并给保险标的建立疾病治疗档案,与养殖场的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梅花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经常深入养殖场开展技术指导。在2006年3月初的梅花鹿转场过程中,农业保险公司的两名高级兽医师始终跟随鹿群转场的全过程,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跟踪服务,保证了梅花鹿的安全转场。
  
  四、农业保险服务应不断进行创新
  
  当前,农业保险试点是在缺乏成功经验和国家配套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因此,加强自主创新是试点成功的保证。
  (一)创新产品。在“三农”保险的产品开发上,应进行大胆创新,尤其是新农村的建设,为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拓宽了领域。为开发真正符合“三农”需求的保险产品,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对吉林省20多个县(市)、100多个乡镇、30多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调研,内容涉及各层次人群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与需求。包括种、养两业主要品种的风险与灾害情况,种、养成本与收益情况,不同农民交纳保费的实际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在调研的基础上,目前已引进、改造和.自主研发了“三农”保险产品3大部分、18个类别、132个产品。
  (二)创新机制。第一,围绕农村的实际建立机构。2005年,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在吉林省6个地区建立了中心支公司、30个县级营销服务部。2006年,中心支公司发展到8家,营销服务部发展到40家,基本实现每个县(市)都有农业保险公司的服务机构。第二,围绕业务管理定制度。安华农保公司制订了县级营销服务部建设标准,进行标准化建设,力争3年至5年内,营销服务部建设达标率为100%,并有2/3的县级营销服务部晋级为县级支公司。第三,围绕人员考核抓管理。在员工管理上,从总公司到分支机构全员实行A、B类人员管理,确立能体现激励、约束的开放式用工管理制度。同时,公司十分注重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班子成员的考核。
  (三)创新服务理念和形式。由于农业保险服务的对象是农民,在服务理念和服务形式上也要不断创新,以符合“三农”发展的需求。为此,吉林省农业保险试点在服务上体现了“防”、“快”、“简”的特点。第一,加强防灾防损工作。四平生猪养殖保险在确定条款和费率时就充分考虑了防疫的环节,农业保险公司在每头猪的保费中提取3元钱,为承保农户免费提供8种疫苗、防治10种疫病。2005年,承保生猪地区周边发生较大疫情,但注射了公司提供疫苗的生猪无一头感染。此举既使公司避免可能出现的大额赔付,又保障了农民的切身利益。第二,快速理赔。农业保险公司着重解决理赔环节的及时性和足额兑现问题,体现一个“快”字,即:查勘快、定损快、赔付快。实现查勘定损、理赔服务零投诉。第三,简化手续和程序。针对农村家庭的火灾,免除了由相关部门出具火灾证明的要求;对疫病的认证免除了由畜牧站出具证明的要求;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免除了气象部门的证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