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MBO效应研究(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9
/ 1
摘要:本文以截止2001年末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mbo)的11家上市公司为 研究 样本,对mbo前后公司获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经营 发展 能力和资本结构等五方面的变化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mbo后的两年内,公司的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均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公司的经营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并且公司普遍加大了对财务杠杆的利用。

关键词: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财务指标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管理层收购(mbo) 问题 进行了广泛研究。根据国内mbo实务所处阶段的不同,mbo研究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90年代末,国内mbo实务出现端倪,大多数学者从mbo的特征、作用、实施程序以及在国内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从2001年开始,国内mbo实践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这一阶段研究侧重于解决实务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如融资、定价及其引起的mbo的公开性、公平性等问题。2003年3月12日,财政部提出暂停受理与审批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mbo业务的建议,国内mbo研究陷入了深刻的反思当中,如何评价前一阶段国内mbo实践呢?本文将以截止2001年末国内实施mbo的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财务指标比较法,从公司获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经营发展能力和资本结构等五方面考察mbo效应,试图对前一阶段mbo实践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样本公司的选取及其特征描述

由于受制度基础的 影响 ,我国的mbo不仅以降低代理成本、激励经营管理者为目的,而且还兼顾了对 企业 产权明晰的考虑。因此,国内mbo实践出现两大类型,一类是以完善激励机制为主要目的、不涉及公司控制权转移的mbo;另一类是以明晰产权为主要目的、引起公司控制权转移的mbo。国内争议最多的就是第二类mbo,所以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内各研究机构以及权威媒体披露的信息,我们统计了截止2002年末国内上市公司实施mbo的家数,见表1。

10-35-07-967.gif


从表1可以看出,2002年是国内实施mbo最多的一年,共有17家上市公司实施了mbo。本文仅选择截止2001年末的1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对公司mbo后的考察期限,使得出的结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这11家上市公司具有以下特征,见表2。

10-35-08-389.gif


从表2可以看出:(1)实施mbo的上市公司主要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有8家之多,这有可能是受上海活跃的 金融 环境所致;(2)控制权转移与上市时间间隔较长,有6家上市公司是在上市5年以后实施mbo,只有1家是在上市三年实施mbo,这表明mbo多数发生在比较成熟的上市公司中;(3)从注册地区来看,实施mbo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上海、浙江和广州等地区,分别有3家,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民营 经济 发达,私有化意识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实施mbo的经济条件和 社会 基础。

三、财务 分析 指标分组及研究期间确定

1.财务分析指标
本文从公司获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经营发展能力和资本结构等五方面财务指标分析国内上市公司mbo效应,相应采用五组财务数据,原始数据均来自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每组具体包括的财务指标见表3。

10-35-09-45.gif


2.研究期间确定
在研究期间的确定上,尽管2002年实施mbo的公司数较多,但我们为了获得对实施mbo后公司进行较长期间的考察,所以选择截止2001年末实施mbo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mbo后两年内的财务指标变化情况,以期得出合理的结论。考察期间如图1所示。

10-35-09-842.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