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投机资本进入中国股市蕴藏极大风险(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10
/ 1
一、境外投机资本进入中国股市的渠道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宏观背景下,以境外投机资本为主导的市场投机力量,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中国境内,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复杂的投机手段,“坐庄”操纵股市,对中国股市非理性过度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境外投机资本进入中国股市主要有八条渠道:
  
  一是利用“地-下钱庄”进入股市。这是境外投机资本进入中国股市最主要、最复杂的一条渠道,也是被其视为最专业、最快捷的渠道。其具体操作手段是在国内寻找愿意配合其做“假贸易(即假出口、假进口)”的公司;寻找对“外资(即投机资本)”进账可以“宽以相待”的银行分行、支行;寻找对外商投资审查不严、甚至能够包庇“假投资”的经济开发区。以前,境外资金大多借道香港入境,现在大多借道我国台湾地区进入内地,目前台湾地区大约有2000家“地下钱庄”。
  
  二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入股市。投机资本打着外商投资的幌子,通过提前注资、增资或虚假投资等方式,进入境内关联企业或转化为人民币存款,直接进入股市。
  
  三是利用短期外债进入股市。跨国公司境外关联企业以垫款、内部往来、预收货款等形式,为境内关联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由于对外债结汇人民币资金的流动缺乏监管措施,一些外债结汇后改变用途进入股市。
  
  四是利用预收、延付货款进入股市。预收、延付货款都属于贸易融资范畴,兼具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重特征。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金流和物资流不匹配,而现行外汇管理对预收、延付货款的规定较松,因此,许多境外投机资金通过虚假贸易,以预收货款形式分批汇入我国境内进入股市。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无出口或出口较少,预收货款却大量增加;企业预收货款收汇、结汇后长期周转使用;推迟付汇、少付汇或不付;低报进口价格、高报出口价格。
  
  五是利用非贸易渠道进入股市。近几年,随着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项下因私外汇收入大幅增长,部分投机资本以个人外汇的名义流入境内进入股市。首先,以无偿转让和各类资本撤回等个人名义流入的外汇资金增长很快。2006年我国个人净结汇已占到外汇储备新增额的20%,其中有不少贸易、资本项下经营性资金也混入个人项下进入境内股市。其次,部分非居民个人在境外收汇并结汇后,有的直接转为人民币定期存款,有的则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投机套利。
  
  六是非法携带外币现钞入境进入股市。一些国内外企业或个人利用边境口岸人员来往频繁、检查措施不严格之机,向境内转移套利资金。在实际操作中,资金来源证明一般均为亲友或朋友赠款,银行很难审核其真实性。
  
  七是通过银行离岸业务头寸与在岸业务头寸混用进入股市。银行混用离岸与在岸业务头寸(同时还有拆入资金)可以扩大放贷能力,并为境外资金迂回转移到境内进入股市提供了间接通道。
  
  八是利用关联交易进入股市。跨国公司境外关联企业以垫付形式向境内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如垫付培训费、研发费、代摊费用,推迟或暂时不向母公司汇回投资利润等。
  
  目前,银行、外汇或证券监管部门,对境外投机资本进入我国股市的渠道、规模都缺乏必要的统计监测手段,特别是银行和证券公司相互隔离,银行对结汇后人民币资金的去向无从掌握,证券公司又无法得知进入股市的人民币资金的来源,因此,究竟有多少境外投机资金流入我国股市目前难以准确掌握。据有的专家估计,目前进入中国股市的境外投机资金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通过上述八条途径进入中国股市的境外投机资金,主要来源于国际上一些大的对冲基金,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顶级对冲基金。这些资金进入中国股票市场后,逐渐向数十只大盘股靠拢,采取来回倒仓位、拉升大盘股的手段,推升股票指数,因此,境外投机资本“坐庄”操纵是中国股市呈现调控与反调控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